孩子被霸凌或霸凌他人,父母該怎麼辦?

人氣 7

【大紀元2024年07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今年4月,一段華裔青少年被多人毆打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引發了廣泛關注。視頻中,布碌崙6大道55街彩虹公園的球場內,幾名十幾歲的華人青少年對一名黑衣青少年拳打腳踢,甚至攀在球場圍欄上用腳踩他。直到路人介入,這些青少年才散去。據知情者說,這起事件因口角引發肢體衝突。

家長劉女士向記者表示,類似的事件並非孤例,許多案件未曾被公開。她提到她的朋友的孩子在八大道附近的麥金利公園也「被打得很慘,胸口被打得挺不起來了。」「如果是我的孩子被毆,我一定衝上去保護他,打回去。」她質問「怎麼周圍沒人及早制止?」

此外,還有一些華裔孩子在公園裡欺凌、騷擾老人和幼童,向老人扔水球和石頭挑釁。當老人反擊時,他們卻因攻擊未成年人而被捕,這引起了周圍居民的不滿。

面對孩子被霸凌或霸凌他人,周圍人應如何應對?市警總局社區聯絡員兼第49區地區領導人高應達(Tony Ko)表示,遇到暴力事件,應先報警,不能用暴力反擊,「成年人不能打小孩,無論對方有多麼錯誤」。

他強調,應制止暴力,讓執法部門處理,「打回去」的衝動反應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要教導孩子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打架解決不了問題。

他說,類似情形可以這樣報警:「There is a group of teenagers attacking one individual(有一幫青少年攻擊一個人)」,這會促使警察迅速響應。他進一步解釋說,警察對於涉及老年和青少年的事件特別重視,因此他們會迅速處理這類打鬥事件。

對於語言障礙者,他們可以尋求華裔社區聯絡員的幫助。舉例來說,今年2月,兩名14歲的華裔學生發生爭執,其中一人被另一人召集來的人在家門前襲擊並捅傷肺部。他作為聯絡員協助受害學生的父母進行翻譯,並與警方保持溝通。經過一周的調查,涉案的青少年被成功逮捕。

遇到校園霸凌,家長該如何應對

校園霸凌的成因複雜多樣,往往是一系列事件和情緒累積的結果。許多青少年在遭受霸凌時,可能因為恐懼或羞愧而選擇沉默。這就需要家長們更加留心孩子的非語言信號,比如突然變得沉默寡言或拒絕上學。這些都可能是孩子遭受霸凌的跡象。

第49選區的另一位地區領導人謝曉瓊(Joyce Xie),是二十學區教育委員會成員和三個孩子的母親,也是PTA(家長教師協會)和SOT(學校運營團隊)成員。她提醒家長們,每所學校都提供有防霸凌的課程,教導孩子如何應對這些情況。

她說,當孩子回家後,家長應主動與孩子溝通:「在學校是不是遇到壓力很大的事?」鼓勵他們分享在學校的經歷,並向學校報告任何問題。家長應告訴孩子:「媽媽一直都在,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會支持你。」預留下次談話的空間。

她說,尤其是中學和高中的孩子,更容易遭遇霸凌,因為青春期的孩子變化較大。家長應詢問孩子希望如何得到幫助,並在新生介紹會時了解學校的防霸凌措施。

當孩子被霸凌時,家長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理解他的感受,不要忽視孩子的抱怨,也不要責怪孩子,經典句型如「你之前怎麼都不說!」、「不是告訴你,……」都是責怪,應該引導他們如何處理問題,及時關注並報告問題。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在霸凌其他孩子,家長也應冷靜處理,了解問題的根源,並引導孩子承擔責任,學習正確的解決衝突的方法。

她還提醒家長參加學校舉辦的安全講座,了解如何預防和應對霸凌的知識,避免無知帶來的代價。並監管孩子與油管、抖音等社交媒體的接觸,避免他們模仿暴力行為。

最後她呼籲家長們要更加積極地參與孩子的教育,「這也是言傳身教,家長積極主動發聲,參與學校的PTA、SLT以及明年要重新選舉的CEC,才能更了解學校與教育方針。也會帶動孩子一塊來學習,你是給小孩子示範,小孩子會從你如何處事中學到。希望教育家長明白教育責任是學校與家長共同的職責。此外要多關心小孩,不要只忙於工作。」

延伸閱讀
「留守兒童」—— 移民家庭永遠的痛
凌飛:消除隱疾 社區需教育啟蒙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州眾議員金兌錫派800個書包 提醒孩子防範霸凌
紐約華生遭中東裔家長毆打 華社集會反霸凌
紐約華二代演單人劇 為觀眾帶來笑聲和思考
美媒調查:緬甸犯罪網絡保護傘是中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