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塘淨植》──看文徵明描出白蓮的大器之美

文/鄭行之
《文徵明花卉冊》第五開《芳塘淨植》。(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3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文徵明(1470─1559年),明代長洲(江蘇蘇州)人。初名壁,字徵明,亦字徵仲,號停雲生、衡山居士。詩文書畫均極出色,繪畫師事沈周,最終與老師同為「明四大家」(又稱「吳門四傑)。另二家為唐寅和仇英。

文徵明一生不仕,時常悠遊於山林之間,往來皆文人雅士,竟日沉浸於詩書畫之中,整個人自然煥發神清氣和的特質來。

他要畫畫,畫作也就很自然地流露出他的本質和特性。在用筆方面,純任自然,並不強調特殊筆法,上色方面則是清潤澄澈,調和性極高,整體畫面樸實恬靜。觀賞文徵明的畫,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

畫作《芳塘淨植》欣賞

這幅畫選自《文徵明花卉冊》第五開。文徵明在嘉靖十二年(1533)接受徐縉(詩人、官員)邀請,到洞庭西山的徐家避暑。其時正值徐家花園百花開,每逢晨昏,花兒有含苞帶露的,有迎著陽光怒放,也有一到夜晚便收束休息的……芳塘中還有各色半睡半醒的蓮荷。文徵明每每看得入神,徐縉便趁機向他索畫,文徵明早就想將窗前奇花異卉點畫成冊,兩人四目相視……點頭,一笑,就此成事。

《文徵明花卉冊》第五開《芳塘淨植》。(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他特意把每片花瓣畫得飽滿寬實,並按順序圏出一朵碩實的花兒,觀之讓人精神一振,彷彿看到唐朝美人優雅雍容、大器的身姿,人人神馳。

以白描手法,用纖細的線條畫出如此豐美的花朵,並不多見。而這樣豐厚的花兒得用哪種葉子才配襯得上?

畫家採「沒骨法」,以稍大畫筆調上濃淡兩色,淡色在裡,重墨在外,濃墨染出大片葉心,讓白蓮的雪白更容易顯現出來。而用筆猶如用心,他輕鬆自然,並不特意安排特殊筆法,待得筆端濃墨用盡,淡墨便自然釋出。最後以重墨精筆鉤出葉脈,蓮葉鮮翠的精氣立顯。所以我們就可看到色調和筆致都渾然天成的大蓮葉子襯墊在碩果般的白蓮之下,把花兒給穩健地托了起來。「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就此「横空出世」了!

再加上一枝半裂者著嘴,似在微笑的待開新葉向畫面右方斜去,數片狹長有若蘭葉的草葉子翻飛相襯,這幅《芳塘淨植》就以在微風吹拂中的形式完成了。

我們在這兒見識了文徵明寬和篤靜的胸懷。這年文徵明多大年紀?64歲!現代人到了這把年紀,不少人是多病纒身;古人也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一說,更有「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的哀嘆。可是文徵明這樣一路走來,到近90歲還能寫蠅頭小楷(可能還懸腕),字形秀潤、清朗、遒勁,這應和他平日的修為學養及日日書寫不懈的奮發精神有直接關係。

有人可能要問,究竟他是仙乎?人乎?

@*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