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塘净植》──看文徵明描出白莲的大器之美

文/郑行之
《文徵明花卉册》第五开《芳塘净植》。(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34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文徵明(1470─1559年),明代长洲(江苏苏州)人。初名壁,字征明,亦字征仲,号停云生、衡山居士。诗文书画均极出色,绘画师事沈周,最终与老师同为“明四大家”(又称“吴门四杰)。另二家为唐寅和仇英。

文徵明一生不仕,时常悠游于山林之间,往来皆文人雅士,竟日沉浸于诗书画之中,整个人自然焕发神清气和的特质来。

他要画画,画作也就很自然地流露出他的本质和特性。在用笔方面,纯任自然,并不强调特殊笔法,上色方面则是清润澄澈,调和性极高,整体画面朴实恬静。观赏文徵明的画,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画作《芳塘净植》欣赏

这幅画选自《文徵明花卉册》第五开。文徵明在嘉靖十二年(1533)接受徐缙(诗人、官员)邀请,到洞庭西山的徐家避暑。其时正值徐家花园百花开,每逢晨昏,花儿有含苞带露的,有迎着阳光怒放,也有一到夜晚便收束休息的……芳塘中还有各色半睡半醒的莲荷。文徵明每每看得入神,徐缙便趁机向他索画,文徵明早就想将窗前奇花异卉点画成册,两人四目相视……点头,一笑,就此成事。

《文徵明花卉册》第五开《芳塘净植》。(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他特意把每片花瓣画得饱满宽实,并按顺序圏出一朵硕实的花儿,观之让人精神一振,仿佛看到唐朝美人优雅雍容、大器的身姿,人人神驰。

以白描手法,用纤细的线条画出如此丰美的花朵,并不多见。而这样丰厚的花儿得用哪种叶子才配衬得上?

画家采“没骨法”,以稍大画笔调上浓淡两色,淡色在里,重墨在外,浓墨染出大片叶心,让白莲的雪白更容易显现出来。而用笔犹如用心,他轻松自然,并不特意安排特殊笔法,待得笔端浓墨用尽,淡墨便自然释出。最后以重墨精笔钩出叶脉,莲叶鲜翠的精气立显。所以我们就可看到色调和笔致都浑然天成的大莲叶子衬垫在硕果般的白莲之下,把花儿给稳健地托了起来。“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就此“横空出世”了!

再加上一枝半裂者着嘴,似在微笑的待开新叶向画面右方斜去,数片狭长有若兰叶的草叶子翻飞相衬,这幅《芳塘净植》就以在微风吹拂中的形式完成了。

我们在这儿见识了文徵明宽和笃静的胸怀。这年文徵明多大年纪?64岁!现代人到了这把年纪,不少人是多病纒身;古人也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说,更有“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的哀叹。可是文徵明这样一路走来,到近90岁还能写蝇头小楷(可能还悬腕),字形秀润、清朗、遒劲,这应和他平日的修为学养及日日书写不懈的奋发精神有直接关系。

有人可能要问,究竟他是仙乎?人乎?

@*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