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藝一世界 竹編工藝成器有大用

作者:胡厚飛
竹器‧花之藝。(博思智庫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46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當我們拿取三十根輻條,連接車轂和輪圈,裡面交錯出的「空間」,使得車子得以往前推進,產生實際的效用,可以供人駕駛、搭乘,或是載運物品。

當我們以水和土,再捏塑成各種陶器,因為捏出了「中空」的地方,可以成為品茗的茶具、盛物的器皿、空間的擺飾、飲食的鍋碗瓢盆,演繹出無上的妙用。

因此,如果車軸裡面沒有空間,車子怎麼樣都動不了;如果器皿沒有捏出中空之處,什麼東西也裝不下……。一切「有」的便利與美好,都源自「無」的形而上追求。竹編花器,亦可作如是觀。

▲無竹令人俗,有竹得大用

竹器‧花之藝。(博思智庫提供)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唐‧白居易《池上竹下作》)竹子,因為中空不俗,所以顯現莫大的用處。翠竹虛心,像是一名人生智者,在漫漫人生長路上踽踽獨行,引領我們看見它的形象,也窺見它的內裡。

竹,多年生植物,屬禾本目禾本科,竹亞科(Bambusoideae)植物通稱,也是禾本科唯一具有喬木形態的類群,竹子可說是一種巨大的「草」,以匍匐於地底的根莖成片生長,不具備年輪。

說起竹的歷史,既長且遠,種類亦繁多,一字排開就有楠竹、水竹,紫竹、慈竹、龜甲竹、孟宗竹、桂竹、長枝竹、麻竹、刺竹、綠竹、長枝竹、小琴絲竹等等,竹的製品遍及日常生活、休閒活動、音律算數,可說無所不包,舉凡竿、竽、笛、簫、笥、笈、篤、筧、筆、箋、笙、築、篩、符、笨、筐、筋,筒、籠、籤、管、算、篇、籬……,洋洋灑灑就有這麼多。

竹之美,在於卓然高挺的勁節;竹之用,在於可剛可柔的韌性。

上古民歌總集的《詩經》裡面,不只以翠竹讚美德行,還聽得見、看得見民間已有許多竹製物品(筐、席、彤、管、簀、簋、籩),像是――「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邶風‧柏舟》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衛風‧淇奧》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飽。于嗟乎!不承權輿。」《秦風‧權輿》

認真研索「竹跡」的歷史記錄,最早現蹤的時間點,可追溯自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簡易工具。竹子富有彈性和韌性的特性,被運用作為編製器皿的材料――生活中的「用」,出土的竹編遺物,有籃、簍、簸箕、竹蓆、谷籮等,編出人字紋、梅花眼、菱形格、十字紋等各種花紋――工藝上的「用」,相當美麗多元。

當時更以竹藤編製的籃筐作為模型,外頭糊上泥巴、黏土製成陶坯,形成竹器紋飾的印紋陶器,也是最早的陶器發明。

一路再到殷商、春秋戰國到唐宋,竹子編織技法越見精巧,結合彩飾、絲綢、漆器、繪畫等,有的製成小孩的玩具、食器、畫盒,更有因應節慶的花燈、祭典活動上的龍身裝飾,就是用竹絲扎成片……,隨著時間演進,不只摸索出實用的多樣性,還開創出繽紛且繁麗的工藝水平。

竹從生活用品的演化過程中,因為竹子素來被文化雅士視為謙虛、閒適、隱逸、高風亮節的內涵與象徵,歷代各朝詩人喜愛賦詩讚頌它――「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唐‧劉禹錫《庭竹》)「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板橋《竹石》)

宋代蘇東坡稱竹子為「君」,說道:「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竹筍可食、可入菜,亦可做柴火、船筏、鞋帽、器物、家具、建材,甚至是衣服、書寫工具等,幾乎和一個人的日常起居息息相關,無怪乎大文豪在《於潛僧綠筠軒》吟詠:「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以實際行動證實「竹子有大用」的真諦。

▲四藝傳東洋──茶道、香道、花道、竹道

南唐李後主每到春天便將宮中的梁柱窗壁、柱拱階砌,都插上筒花,稱其為「錦洞天」,可知距今一千多年前,開始運用竹筒花器做壁掛或懸吊的裝飾,為插花史開創嶄新局面;而當時宋人所講的「四雅」,即是點茶、焚香、插花、掛畫。

吳自牧仿《東京夢華錄》的體例寫出《夢粱錄》,記載南宋當時各種的民情風俗:「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透過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呈現出宋代文人的雅事與生活。

現代人亦想要那份怡然的情境――焚上一縷氤氳薰香,意境高遠,隨著不斷飛繞的白煙,帶走俗世牽掛,紓解人間煩憂。

泡上一壺沉香好茶,款待知交故友,遠來是客,近悅是賓,在煎水、點茶、品茗之間,彷彿神遊了一場黃粱好夢,也感悟了人生。

雅致的花器,插上一盆,富含禪意的線條,花的氣味悠然,美的氛圍可賞,在現代高級會所成了必備的妝點。

說到底,竹編花器仍是「四雅」間不可或缺的存在,插花時要留意可與之匹配的盛花容器,焚香、品茗、賞畫時,盛放香、茶、糖、木炭與書畫的器皿、畫盒等,都是由竹編材料所製成,竹編工藝無疑具有畫龍點睛之功。

回溯整個藝術勝景,奠基自唐宋強盛之際,軍事、科技、政治、經濟、外交、文學均盛極一時,進而造就文化百花齊放的黃金時期。

也約莫在唐宋時期,這樣熱鬧紛呈的藝術盛景、美學盛宴,吸引無數異國使者、僧人、留學生的爭相到訪,包括一批批日本派遣來唐朝的官方使節們(遣隋使、遣唐使等)而逐漸東傳,更是華夏文化在東洋傳播達至鼎盛的關鍵。

正所謂「一藝一世界,一器一人生,盡在往來之間」,其中傳入的不只是有形的器物,瑰麗繁華的錦袍之外,還包括「四雅」和竹編工藝的文化內蘊,於此日本僧侶雅士在禪院內煎茶品茗、佛前供花燃香,蔚然成風。

從大量吸收唐風、模仿唐物,再到美學創新,這些藝術形式與內涵,進一步在日本發揚光大,而自成――茶道、香道、花道、竹道。於是,中華文化激發了日本竹藝匠人、竹編工藝的蓬勃發展,竹器的編織史在此繁衍出親屬及學徒技藝的「花器系譜」。

至此,竹編工藝技術越加圓熟,名家輩出,留下了細膩雅致的美學傑作。

如今,當我們想要欣賞這些竹編藝術精品,不再需要飄洋過海了,現在藉由《竹器‧花之藝》這套雅藝藏品,把這些用心打磨的工藝呈現在此,帶你穿越千年時空,再次領略「竹心中空,有器之用」的繁盛與美好。

(網站專文)

(本文摘自竹器‧花之藝,博思智庫出版)

責任編輯:曾臻#

書摘。(博思智庫提供)

推薦文章

●超脫塵根的竹器花之藝 歲月打磨繞指技藝

●「會發光」的花卉畫:揚‧范‧海瑟姆的寫實主義

●如何讓蘭花重新開花? 園藝達人教你祕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John Boyd Textiles, 馬毛編織
    馬毛是獨一無二的布料。不僅耐用度超過百年以上,而且也「通過所有的防火測試、火柴和香菸測試」「它也通過了所有聲學測試,所以它其實也有用在許多現代設備像是音響室和電影院裡。」由於這些獨家特性,才讓馬毛成為歷久不衰的多功能布料,就像我們祖輩流傳下來的古董家具一樣。
  • 自古羅馬以來,美麗的彩繪玻璃窗就一直深受大眾喜愛。隨著禮拜堂彩繪玻璃的出現,這種藝術形式在中世紀達到了顛峰,神聖明亮的故事激勵著信徒。在之後的幾個世紀,彩繪玻璃成了私人住宅常見的裝飾,之後再度復興,最終進入世界各地博物館的收藏中。
  • 在過去,工匠技能,如皮革加工和木工比現在更普遍。雖然這些歷史悠久的傳統越來越淡化,但一個年輕人正在幫助它們保持活力,他勤奮地學習傳統,熱情地用自己的雙手創造。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舍維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古蹟,更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家庭住宅。這座城堡座落在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岸的一個美麗山谷中,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展示著過去法國家庭生活的樣貌。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