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畫竹第一 擅旋乾轉坤 化弱為強

作者:鄭行之
北宋 文同《墨竹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996
【字號】    
   標籤: tags: , , ,

與可自昔守洋州,墨竹高風稱第一。

流傳三百有餘載,復見茲圖更超逸。

──明代王直題文同《墨竹圖》

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北宋四川人。曾在邛州、洋州等地當過知州,宋神宗元豐初年出任湖州,人稱「文湖州」。文同善詩文,工書畫,尤擅畫墨竹。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北宋 文同《墨竹圖》。131.6 x 105.4公分。(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畫幅中只有墨竹一枝,從左上方蜿蜒而下,再往右方微仰向上,呈現優雅的反S形。這一株倒垂竹屬寫實手法。文同畫竹幹用中鋒,心正、筆正,主幹自然圓潤,渾厚堅實,弧度曲折翩然。竹節採雙鉤、留白,上下扣合,並且和竹幹銜接得無懈可擊,彷若天成。

葉子的墨色濃淡互相依存變化,整株顯得茂密繁盛,有如陽光燦爛下的植株。據米芾說:葉子以濃淡墨色來表現正反葉面,這種方法就來自文同。(《畫史》)

古時士大夫都喜栽竹、養竹、賞竹、畫竹或者頌竹,文同當然也不例外。依陰晴陽晦的天候變化,時時去觀察,一有所感所得,便即鋪紙研墨畫將起來。久而久之,累積的經驗多了,胸中蘊藏就特別豐富。他曾跟蘇軾講:「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意為畫竹必準備好紙筆,心中先有完整的竹的感覺和概念,接著執筆觀察竹,看到特殊的、自己有感覺的部分,立即下筆直追,一氣呵成地畫出來,如不能像兔子一露出頭,鶻鳥立即衝下般的迅猛,那感覺是會稍縱即逝的。「胸有成竹」的典故就是這麼來的。

正如明朝官員泰和人王直在詩塘中所題:「 想當盤礡欲畫時。胸藏千畝誰得知。忽如兔起鷹隼落。奇態橫出何猗猗(盛美的樣子)。」好個「奇態橫出何猗猗」!

旋乾轉坤的變化

比較特別的是,文同畫本幅的竹葉時,在末梢處大都以露鋒收尾,有少許還特意翻轉葉子末端,鋒芒畢露,整株竹葉這樣畫將下來,力道通透全株,抛棄、解脫了枝葉下垂的樣貌,顯示其傲骨昂揚的氣勢與堅韌活下去的勇氣和決心。

本應是英挺的修竹,何以扭曲彎蹩若此?猜測,若非巨岩當頭,阻絕陽光,不能行光合作用,要不就是螻蟻傾巢湧來,致使其非扭身避禍不可⋯⋯

行文至此,筆者忽然靈光一閃,呀!這倒掛的竹株雖然枝葉倒懸,乾坤反轉,但它張牙舞爪、奮力掙扎的模樣,又似已備妥欲一飛衝天之勢,將整體形勢完全翻轉過來。那披掛著千百支銳利短劍、矯矯不群的姿身,何懼巨石當頭?又何懼萬蟻傾軍衝擊?

情勢因何會倒轉?我們發現,轉機的源頭來自於文同的端謹,健捷筆法中透著寫實之自我要求,筆筆不虛浮、不離竹之本色地、踏踏實實地一片衍生出另一片,濃淡互為掩映之際,更增厚其破風躍空之實。

本幅不僅為文同存世墨竹真蹟,也是北宋文人水墨畫代表作中,最佳作品之一。宋人郭若虛在《圖畫見聞誌》中,說文同畫的墨竹「富瀟灑之姿,逼檀欒之秀」,意思是說,文同的墨竹畫,意態瀟灑 ,簡直像檀香、欒樹一樣,秀美萬端。其實在我們看來,更像一條為爭取自己命運主導權的龍,迎風破空,扶搖直上,千年不墜!@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