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萬歲!將赴死的戰士向您致敬》:法國傑羅姆歷史鉅作

法國學院派畫家傑羅姆(Gérôme)熱衷古代視覺文化,精心研究再現歷史畫作。
Da Yan撰文/吳約翰編譯
讓-萊昂‧傑羅姆(Jean-Léon Gérôme)的作品《凱撒萬歲!將赴死的戰士向您致敬》(Ave Caesar! Morituri te salutant)(局部)。1859年創作。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耶魯大學美術館(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28
【字號】    

一幅呈現羅馬競技場史詩般歷史場景的大型畫作,懸掛在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的耶魯大學美術館中。畫面中央有一群角鬥士(gladiators)(註)向主持競技賽的帝王舉起手臂,「無聲」的呼喊在畫作標題表達出來:「凱撒萬歲!將赴死的戰士向您致敬」(Ave Caesar! Morituri te salutant)。

這句宿命的宣誓,最早由古歷史學家記錄下來,到了近代因廣受歡迎的電影《角鬥士》(Gladiator)(2000年)而聞名遐邇。電影導演有155分鐘來敘述故事,而畫家只能在這一場景中捕捉重要的瞬間。此時此刻,讓-萊昂‧傑羅姆(Jean-Léon Gérôme)將所有的情感張力、複雜的敘事和大眾娛樂致命的時代悲情都融入其中。

讓-萊昂‧傑羅姆(Jean-Léon Gérôme)的作品《凱撒萬歲!將赴死的戰士向您致敬》。1859年創作。油彩、畫布。93×145.4公分。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耶魯大學美術館。(公有領域)

以史為鑒

傑羅姆是巴黎法蘭西藝術學院(French Academy in Paris)的畫家兼教師,可說是19世紀下半葉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家。1847年,他的作品在巴黎沙龍(Paris Salon)首次亮相,之後就經常在此辦展。1859年,他展出作品《凱撒萬歲!將赴死的戰士向您致敬》,這張大型畫作不僅捕捉了羅馬鬥劍娛樂的暴力和殘酷,更充滿競技場異常放縱的氛圍。

這幅畫的遠景打開了一個廣闊的建築視野,讓人聯想起現代足球場,裡面擠滿了觀眾,但相較巨大的橢圓形看台,人群只是一小部分。身為觀畫者的我們站在一樓欣賞,前方就是向帝王致敬的角鬥士,距離近到可看見體態笨重的帝王表情輕蔑,以及角鬥士金光閃閃的盔甲。但他們或許不久就會像躺在我們面前沙子裡的那些人一樣沾滿血跡。事實上,雖然敘述張力表現在角鬥士和帝王之間的互動,但傑羅姆煞費苦心地向我們展示這幅畫中其它看似微不足道的動作,這些微妙的細節暫時分散了我們對中心主題的注意力,但卻延長了故事描述的時間。

轉向左側前景,我們看到一具視覺上像是縮短了的扭曲身體,躺在打鬥和血跡斑斑之中痛苦地死去。在他身後,更多的屍體正被我們所謂的舞台工作人員費力地拖走,沙子的摩擦力顯然對他們造成了一些困難。

在他們的左邊,一位男子大步走進會場,好像不在意競技場喧囂的氣氛,只是專注在將沾滿血跡的地面重新覆蓋。這名男子的姿態就像1850年尚-法蘭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早先在巴黎沙龍展出的作品《播種者》(Sower)一樣,畫裡的男子應該是農民的身分,做著枯燥的工作。

在他身後,還有兩名身穿神話服裝的工作人員朝大門走去,其中一人轉過身來,似乎在檢查舞台是否已準備妥當好進行下一場比賽。同時,在帝王兩側的觀眾群中,可見幾位神父和貴族正隨意交談,對於面前人的臨終遺言根本不予理會。

(圖左)讓-萊昂‧傑羅姆的作品《凱撒萬歲!將赴死的戰士向您致敬》(局部)。1859年創作。(圖右)尚-法蘭索瓦‧米勒的作品《播種者》,1850年創作。油彩、畫布。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公有領域)

藝術家呈現這些次要角色的用意,在於將主要故事帶入更大的背景。旨在告訴我們儘管角鬥士必須鼓起勇氣進行最後之戰,但這只不過是眾多日常作息中的另一個微不足道的插曲。有些觀眾會因打鬥的興奮深受吸引,但其他人卻是習慣了這種可怕的場景。

傑羅姆向我們展示了儒略-克勞狄王朝(Julio-Claudian dynasty)末期羅馬的日常生活。十九世紀,古典學術在歐洲蓬勃發展,許多學者對古代保存下來的文本和文物進行研究。傑羅姆身為學院派畫家,不僅精通人物描繪,更對歷史著迷,因而精心研究和再現這樣的歷史場景。然而,他並沒有像古代作家所描述的那樣,將場景設定在克勞狄的統治,反而是統治者維特里烏斯(Vitellius),他是西元69年動蕩的內戰期間四位帝王之一,即位僅八個月就慘死。

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在著作《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1776-1789)篇章《失職的奧古斯都繼承者》(the unworthy successors of Augustus)中提到「如野獸般的維特里烏斯」(beastly Vitellius),他指出,「維特里烏斯單單在飲食上的揮霍約七個月就吃掉我們至少六百萬元。要說他的惡習有什麼尊嚴或體面根本不可能。」傑羅姆盡其所能地捕捉這位體態笨重的帝王形象;描繪王朝覆滅的殘酷與罪惡時,將統治者的道德敗壞與整個社會的頹廢生活與敗壞風俗連結,如同一面鏡子如實地反映給後人知道。

當藝術界因為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崛起感到興趣而激動不已時,傑羅姆堅守陣地,始終認為即使在攝影時代,傳統學院派的繪畫表現方式仍有很多可以呈現的。事實上,畫作《凱撒萬歲!將赴死的戰士向您致敬》證明了傑羅姆是一位說故事大師,而這樣的作品也激起電影攝影師的效仿,從早期的電影製作一直到現在。

讓-萊昂‧傑羅姆的作品《拇指朝下》(Pollice Verso),1872年創作。油彩、畫布;99.1×149.9公分。鳳凰城美術館(Phoenix Art Museum)。(公有領域)

註譯:
角鬥士(拉丁語:gladiatōrēs):古羅馬競技場上進行殊死搏鬥,為人們提供娛樂的鬥士,他們是古羅馬奴隸社會的一種身分特殊的奴隸,通常是戰俘或其他犯了過錯的奴隸。

原文:‘Hail Caesar! We Who Are About to Die Salute You’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大燕(Da Yan),歐洲藝術史博士生。在上海長大,目前在美國東北部生活和工作。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