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英國下午茶以禮儀嚴謹著稱,在維多利亞時代,所有女性都得懂得沖茶的技術,不論是事前的準備、精緻的茶具、使用上的順序,或是其他禮儀等,都讓人感受到英國人慎重、守禮的性格。
一杯好茶、一盤點心搭配一份好心情,坐在茶館裡和朋友談天說地、話古論今,一口茶混著一份逍遙,是一場讓人不想散去的宴席,一起來品味這色香味俱全的茶香世界吧!
茶是中華民族的國飲。雲南西雙版納是普洱茶的故鄉。出生在西雙版納猛海縣、28歲的Dany憑著對中國傳統茶葉的鍾愛與不懈的探究鑽研,獲得了國家高級評茶師的稱號,成為當今中國最年輕的高級評茶師。世代茶香的耳濡目染,加上天性中那種淡定的清質,讓他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來澳一年的Dany最近新開了一家名為Healthy Link的茶室。在這個淳和古雅的小茶室裡,大紀元記...
台北市北投區湯臣掬水軒社區25日舉行品茗賞花春之宴活動,邀請泡茶師王阿勉老師親臨社區做生活茶道專題講座,並實地泡茶傳授經驗,讓社區民眾度過一個知性感性與藝術茶道結合的饗宴。
看過《紅樓夢》的朋友一定對妙玉品茶的那段經典妙語印象深刻,「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驢了」,短短3句話卻勾畫出中國文人對品茶的一種聖潔情懷,以及茶在中國歷史上無可替代的文化地位。品茶除了要求茶葉好以外,還要講究泡茶的水、泡茶的技藝、盛茶的茶具、品茶的地點及一起品茶的對象,無論缺哪一樣都是遺憾。
茶文化推動有其環境造化,作好壺的陶藝家蔡忠南陶藝展23日假孟焦畫廊舉行開幕式,台灣藝文界人士與茶文化愛好者齊聚一堂,除參觀蔡老師的好壺展出外,也做經驗交流,好壺好茶好文化,讓人口齒留香,也是藝術的饗宴。
陶藝家蔡忠南昨天假孟焦畫廊舉行茶藝文化論壇,由於蔡忠南以壺為主,因此茶與壺的互動,茶文化與藝術的互動,成為探討的主題。
茶具的形制決定飲茶的方式,飲茶的方式表現內涵的走向,內涵的走向引導茶具的發展,三者相生相成,互相影響。過往喝茶的器具,不論用盞、用碗、用杯、用壺, 都產生特定的飲用方式,由飲用方式表現飲茶的內涵------或粗獷、或細緻、或飄逸、 或渾厚。
茶是一種健康飲料,歷來人們多以茶為媒進行相互交流。飲茶不僅是一種生活禮儀,更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如果您想品嚐不同茶人的茶藝,在曼哈頓的「點水樓」可以得到滿足。
為宏揚中華茶藝,介紹茶道文化,紐約文化沙龍主辦的「四序茶會」昨天(11月8日)下午在法拉盛喜來登大酒店舉辦活動,台灣茶博士蔡榮章先生受邀作題為「茶道的精神與內涵作用」的演講, 並由台灣數位茶人現場展示茶藝。
(大紀元記者林珊如布里斯本報導)布里斯本市長麗莎紐曼為布里斯本市長慈善基金會籌募慈善基金,特地出版了「市長夫人的食譜」。布里斯本市長慈善基金會與聖喬治銀行於11月19日上午11時30分,為該書在布里斯本Dymocks書店位於麥克阿瑟大樓的分店,舉辦新書發表會。
4日於梅山鄉農會舉辦一場旅居德國楊洪峰僑胞夫婦,長期於德國推廣茶文化,因肯定嘉義縣梅山鄉高山茶品質與泡茶技術檢定制度,特別於7月底組團來台參加本次茶藝師檢定考試,希望能藉此認證,將茶藝推上國際,帶動茶文化風氣及培養泡茶人士,讓台灣茶能在德國深耕,並促進文化交流。
(大紀元胡維真編譯報導)如果飲料界要頒發成就獎,那一定非「綠茶」莫屬。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科學研究對綠茶的功效都持正面評價,特別是綠茶中所含的多酚化合物,證實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對腦部神經及呼吸系統有極大的幫助。這些發現讓咖啡、牛奶、果汁等其它飲品更是相形失色。
茶葉中的茶多酚、多酚類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極易氧化,因此環境溫度、相對濕度、異味、光線、空氣和微生物等都會影響茶葉的品質。為使其不變質,一定要注意:避高溫、避高濕、避光線、避氧氣。
小時候很少看得到茶。只是家裏來客人的時候,母親會在玻璃杯裏放一小撮兒茶葉末,味道是淡淡的茉莉花味兒。那個時候,覺得茶是越香越好。
曾任浙西觀察使和湖州刺史的袁高,在親自督造貢茶的過程中,體察到貢茶的艱辛,一次在起貢時,袁高專作《茶山詩》一首,力陳貢茶的痛苦和弊端,用以諫君。
唐代前期,茶業還沒有多大發展,茶利也不顯著,所以官府對茶也沒有課稅和形成什麼固定的政策。中唐以後,隨茶葉生產和貿易的空前發展,不但在茶葉文化或飲茶習俗上有不少發展,就是在原來所沒有的茶政、茶法上,也獲得了一系列的建設和發展。
(大紀元記者駱亞悉尼報導)在車士活地區享有盛名的天仁茗茶店,在澳洲公司總經理許添溪的帶領下再傳捷報,1月27日天仁茗茶為悉尼市中心新的分店舉行了開幕儀式。台北駐雪梨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林敬蓮女士、雪梨華僑文教中心主任何祥瑜女士、僑務委員徐伯基、僑務委員柯雨財、兆豐國際商業銀行雪梨分行經理周照賢等嘉賓參加了開幕典禮並剪綵。天仁集團副總裁李瑞賢先生也特意從美國趕來...
(大紀元記者黃毅燕採訪報導)俗話說﹕「相見就是緣份。」大家可聽說,一杯茶也能結下不解之緣?美國茶文化學會創辦人兼主任林炯志說,一位洋人在一次「無我茶會」中,品嚐了一杯茶後,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此後四處尋找此茶,之後結下與茶之緣,入了茶道。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喝茶已有上千年曆史了。唐朝陸羽在《茶經》中記載:"杭州錢塘天竺、靈隱二寺產茶。" 可見早在唐朝喝茶已經很盛行了。茶是採摘茶樹的嫩芽或新葉當原料,經過一連串的製作過程而製成的。採茶十分講究時節。茶諺說:「前三日早,正三日寶,後三日草」。所以,三月底,四月初正是采春茶的好時機。
(大紀元記者黃毅燕庫柏蒂諾市報導)1月28日下午,美國茶文化學會庫柏蒂諾市昆蘭中心舉行一年一度年會。年會中該會創辦人、兼主任林炯志特別介紹了「無我茶會」的由來、宗旨;並由八位泡茶師現場演示「無我泡茶」。約有四百來賓,其中包括庫市市長胡宜蘭、副市長郭樹培、及市議員Dolly Sandoval、校區董事鄭蓓立,及灣區的一些僑領,如國父紀念館董事吳伯豪、親民會會長...
(大紀元記者黃毅燕南灣報導)「華夏古國天賜茶,代代喜飲廣綿延;翠液一抿余馨遠,明目清心身爽健」有詩雲。由此可見茶在中華歷史中之久遠,及其普及性。
由於紐約美食書《紐約不吃不可》的新書會,我們走近了駐紐約台北辦事處處長夏立言大使夫人鄭麗園。在之後鄭麗園的溫婉謙和善解人意的接待中,也開始了我們瞭解一位外交官夫人的細緻側面以及外交官們所思所行的更廣闊的世界。
台灣歷年來首次連袂國際茶人上百位,展開一場豐富多元的茶文化嘉年華--「2006台北茶文化博覽會」,6日上午於台北南京東路小巨蛋的主題館,在市長馬英九以英文致詞下揭開了序幕。
台灣舉辦的 『台北茶文化博覽會』,首次有來自韓國、日本、印度、中國西藏等國家地區的製茶業者參加,這是茶文化博覽會首次嚐試走向國際舞台。
由音樂家、書畫家、茶師、戲曲家,與花藝家組成的「忘樂小集」八月二十六日晚間將在波士頓 Back Bay Event Center 的Dorothy Quincy Suite以茶宴及音樂會的形式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學觀與生命觀。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大約於西元1840年,英國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常常在下午時刻意興闌珊,此時距離穿著正式、禮節繁複的晚餐Party還有段時間,感覺肚子餓時的公爵夫人,就請女僕準備幾片烤麵包、奶油以及茶。
共有約 134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