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龍年效應退燒 前5月出生數5年少萬人

去年台灣累計新生兒13萬5,571人,再創新低。示意圖。(Shutterstock)
人氣: 148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4年06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鄭琦、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2023年台灣全年新生兒數再創新低,2024年適逢龍年,以往龍年總能帶動台灣人生育率,但若單看前5個月的總出生人數,可以發現人數從2020年的6.5萬多人,連年下滑至今年的5.3萬餘人,五年來減少逾1.2萬人,在少子化下,今年「龍年效應」恐不復見。

5月新生兒數今年新高

據中央社報導,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新生兒部分,5月出生數為1萬1,168人,較4月增加415人,但較去年同月減少641人。今年1月到4月出生數分別為1萬1,023人、9,663人、1萬827人、1萬753人,5月出生數1萬1,168人創下今年以來的新高。

自2020年開始,台灣死亡人數首度超越新生兒數,進入「生不如死」的階段。觀察近五年的出生數統計,2020年前5個月每月仍有1.2萬至1.4萬人出生,但前5個月出生總數逐年下降,從2020年的6萬5,513人,至2021年為5萬9,481人,2022年約5.6萬餘人,2023年5.3萬餘人,到今年為5萬3,434人、每月僅九千餘人至1.1萬人出生。

此外,今年5月死亡數為1萬6,416人,平均約每2.7分鐘死亡1個人,較上年同月減少1,114人,較4月減少238人。就縣市別言,粗死亡率最高為嘉義縣千分之12.97,其次為雲林縣千分之12.62、台東縣千分之11.92。

人口連續5個月負成長

今年5月底台灣人口總數為2,341萬3,608人,比去年同月增加5萬2,524人,平均每天增加143.51人,但與4月比較則減少1,492人,也是今年以來連續5個月人口負成長。

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後,可計算出「人口自然增加」,台灣5月人口自然增加為負5,248人;如果以遷入人數減遷出人數得出的「人口社會增加」計算,5月為3,756人;整體計算自然增加與社會增加後,總人口減少1,492人。此外,5月結婚對數合計1萬4,452對;離婚對數為5,017對。

關於台灣「龍年」出生史,從醫近40年的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日前表示,民國89年的龍年為2000年千禧年,台灣全年新生兒達到30萬7,200人;民國77年(1988年)為34萬2,031人;民國65年(1976年)龍寶寶為史上最高42萬5,125人。

而去年全年台灣累計新生兒13萬5,571人,再創新低,即使龍年能「刺激」一下生育率,但對整體出生數下滑可說是無濟於事。

展望2024年,李茂盛預估盛況不再,今年龍年可能比去年兔年的出生數再多一些,至少保底14萬人,但龍年效應已失靈。他認為,高房價加上育兒成本高等因素,造成台灣人不敢結婚生子,等到想生又因年紀大難孕。

學生生涯規劃 專家:忽略生育及家庭

造成少子化問題的原因很多,包括不想結婚、養不起、不想生,政府要解決低生育率問題,除了發放津貼、提供社福措施外,或許也應從教育方面改變人們對生養孩子的認知與迷思。

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高松景表示,台灣學生目前的生涯規劃,更偏重職涯,學校總是教育學生要了解升學、工作等面向,卻極度缺乏「情涯規劃」,包括未來對於愛情、生育及家庭的想法。

高松景說,年輕人對於生育存在許多迷思,常認為想生就能生,但其實生理上仍有年齡限制,而在了解生育的觀念後,「不論生與不生,都是正確的選擇」,教育目的是希望學生知道整個過程,同時有選擇的依據,讓年輕人不會對生育感到茫然無知,甚至因為不了解而直接放棄生育的可能性。

國健署推「人生大事手札」談生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林筑瑩分享,這一代的年輕人常說「不婚不生,快樂終身」,對她來說,恐懼來自於未知,之前她也會認為職涯、生育兩者只能擇一,但人生不是單選題,若能花一點心思,提前規劃生育、婚姻,或許就不會過於焦慮,且能避免錯失生育時機。

林筑瑩表示,「生育小孩是一件滿浪漫的事情,因為小孩繼承了你和你愛人的面貌,那這是一件值得讓人期待的事情。」

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則表示,該署針對高中生、大學生推出「人生大事旅行手札」,以輕鬆且淺顯易懂的圖象方式,解釋生育相關概念與初步的情感理論,希望年輕人及早在人生規劃中納入愛情與婚姻觀念,未來會與教育部合作,透過學校衛生相關會議推廣。

國健署也呼籲,建議女性把握20至35歲、男性40歲之前的黃金生育期。◇

2024年(龍) 2023年(兔) 2022年(虎) 2021年(牛) 2020年(鼠)
1月 1萬1,023人 1萬948人 1萬3,137人 9,601人 1萬2,510人
2月 9,663人 1萬113人 9,617人 1萬1,497人 1萬3,536人
3月 1萬827人 1萬2,506人 1萬2,788人 1萬3,819人 1萬4,368人
4月 1萬753人 9,643人 1萬1,222人 1萬2,264人 1萬2,864人
5月 1萬1,168人 1萬1,809人 9,442人 1萬2,300人 1萬2,235人
總計 5萬3,434人 5萬5,019人 5萬6,206人 5萬9,481人 6萬5,513人

記者鄭琦/製表  資料來源:內政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