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地震前的神奇預警

作者:正音
一僧一道是用棗和桃的諧音點化世人:「早逃」!在強烈地震前發出預警。(AFP PHOTO)
font print 人氣: 154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地震,是對人類生命和生存環境破壞力極大的自然災害,經歷過或未經歷過的人都會談之色變。在如此大的災難面前,一切現代科學技術和戰天鬥地的所有學說都會顯得蒼白無力。那麼如何走過未來類似的災難呢?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場百年前的大地震前的神奇預警,這是歷經災難後倖存者及其後裔的回憶和地質研究及史志工作者採訪,留下來的珍貴記錄。

1920年(民國九年)12月16日,在中國甘肅省海原縣發生了里氏8.5級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共造成了28.82萬人死亡,近30萬人受傷,海原周邊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強烈的震動持續了十幾分鐘,當時世界上有96個地震台都記錄到這場地震,所以又被稱為「環球大震」。

諧音點化:棗桃——早逃

就在地震發生前,一個和尚在海原縣四處遊走,他舉止異常,左手拿棗,右手拿桃(諧音:早逃),見到人就把這兩樣東西放在一起給人看,人們不知何意;在地震發生的前一天,又有一個瘋瘋癲癲的道士,行為怪異,也是一手拿著一顆棗,一手拿著一顆桃,嘴裡高喊:「棗桃、棗桃(諧音:早逃 早逃)。」但往來行色匆匆的路人,無人顧及這個瘋道士的「胡言」。災後人們才反應過來,這一僧一道是用棗和桃的諧音點化世人:災難即將來臨,趕快「早逃」。可惜只有極個別的人悟到會有災禍降臨,成功在災難前逃離。而將這一僧一道當作過街老鼠一般嘲笑詆毀的人,都最終難逃厄運。

棗子和桃子諧音「早逃」,寓藏救人的提醒。(大紀元合成)

兒童傳唱「搖擺歌」

就在地震發生前幾個月,海原縣的孩子們都在傳唱童謠《搖擺歌》,此兒歌沒有固定的歌詞,孩子們看到什麼唱什麼,每句歌的最後都要分別加上一句「搖一搖」、「搖搖擺」、「搖著呢」、或「嘩啦」、「咯噔」一類模擬垮塌的像聲詞,如下面這兩首:

「大豌豆開花,搖一搖,麥出穗;不是王法吆,搖搖擺,咱兩個睡;一碗羊肉,搖一搖,白花了;世上的好人吆,搖搖擺,賊殺了。」

「雷吼一聲口子開,搖一搖,天塌了,擺一擺,山塌了。咯呀咯噔搖,嘩啦嘩啦搖!」……

災後人們追問倖存兒童,才得知早在震前一兩年,就有穿著奇怪的人在海原境內遊走,哼唱這古怪歌謠,兒童好奇,學而唱之,一傳十,十傳百,見啥唱啥,不拘一格,於是形成了各種版本的《搖擺歌》。

小兒看到有人背上插白旗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事後,爺爺問孫子那晚為什麼害怕?看到了什麼?孫子說:窯裡的人背上都插著一面白旗子,他不想爺爺身上也插那東西。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世人中都出現過一些定期在地府擔任冥職的人,據他們透漏:在每次大災之前,冥府都要造冊,依據人的惡業多寡擬定淘汰人數,並由地獄的鬼使給這些人做上記號。而許多兒童的天目是開著的,身體是純潔的,能看到和感受到危險,於是冥冥之中那個孩子帶著爺爺躲過了一劫。

其實,在人類歷史上,在任何一場大的災難來臨之前,上天都會以各種方式告誡世人,遠離災難。但由於人世間是迷的空間,而參透天機(地震等災難)的人不能明說,所以能否得救要看悟性(善根),於是就出現了上文中「棗桃」和「搖擺歌」這樣的點化形式。在《搖擺歌》裡,上天甚至還為世人點出了災難產生的原因:「不是王法吆,搖搖擺,咱兩個睡。」也就是說,人性的墮落,道德的淪喪,才是災難產生的重要原因。

那麼,面對一百多年前的海原大地震之前出現的種種神奇預警,看看今天我們身邊發生的瘟疫、地震、洪水、森林大火等等天災人禍,上天的預警早已出現,朋友,您接收到了嗎?@*#◇

責任編輯:古容

推薦閱讀

【天道有知】善惡報應何時報 神佛皆有安排

【未解之謎】災難背後有玄機 何人能逃離生死劫數?

【未解之謎】冥府見聞 真實存在的生死簿

戰爭爆發前一年 冥府製作造劫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黠鼠給了蘇軾什麼啟悟?(Shutterstock)
    少年蘇軾寫了一篇文章——《黠鼠》,紀錄了事情的始末,抒發自己的感悟。《黠鼠》的意趣濃厚,寓意深遠,誰能想像這是出自一個十一歲孩童之手呢?
  • 君子、小人之別不是絕對的。君子與人為善,包括對小人在內,不能嫉惡如仇。19世紀美國總統林肯在第二次就職演說中講「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對所有人都心懷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這應該也是我們理解本章的題中之義吧。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