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地震前的神奇预警

作者:正音
一僧一道是用枣和桃的谐音点化世人:“早逃”!在强烈地震前发出预警。(AFP PHOTO)
font print 人气: 1544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地震,是对人类生命和生存环境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经历过或未经历过的人都会谈之色变。在如此大的灾难面前,一切现代科学技术和战天斗地的所有学说都会显得苍白无力。那么如何走过未来类似的灾难呢?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场百年前的大地震前的神奇预警,这是历经灾难后幸存者及其后裔的回忆和地质研究及史志工作者采访,留下来的珍贵记录。

1920年(民国九年)12月16日,在中国甘肃省海原县发生了里氏8.5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共造成了28.82万人死亡,近30万人受伤,海原周边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几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这场地震,所以又被称为“环球大震”。

谐音点化:枣桃——早逃

就在地震发生前,一个和尚在海原县四处游走,他举止异常,左手拿枣,右手拿桃(谐音:早逃),见到人就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给人看,人们不知何意;在地震发生的前一天,又有一个疯疯癫癫的道士,行为怪异,也是一手拿着一颗枣,一手拿着一颗桃,嘴里高喊:“枣桃、枣桃(谐音:早逃 早逃)。”但往来行色匆匆的路人,无人顾及这个疯道士的“胡言”。灾后人们才反应过来,这一僧一道是用枣和桃的谐音点化世人:灾难即将来临,赶快“早逃”。可惜只有极个别的人悟到会有灾祸降临,成功在灾难前逃离。而将这一僧一道当作过街老鼠一般嘲笑诋毁的人,都最终难逃厄运。

枣子和桃子谐音“早逃”,寓藏救人的提醒。(大纪元合成)

儿童传唱“摇摆歌”

就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海原县的孩子们都在传唱童谣《摇摆歌》,此儿歌没有固定的歌词,孩子们看到什么唱什么,每句歌的最后都要分别加上一句“摇一摇”、“摇摇摆”、“摇着呢”、或“哗啦”、“咯噔”一类模拟垮塌的像声词,如下面这两首:

“大豌豆开花,摇一摇,麦出穗;不是王法吆,摇摇摆,咱两个睡;一碗羊肉,摇一摇,白花了;世上的好人吆,摇摇摆,贼杀了。”

“雷吼一声口子开,摇一摇,天塌了,摆一摆,山塌了。咯呀咯噔摇,哗啦哗啦摇!”……

灾后人们追问幸存儿童,才得知早在震前一两年,就有穿着奇怪的人在海原境内游走,哼唱这古怪歌谣,儿童好奇,学而唱之,一传十,十传百,见啥唱啥,不拘一格,于是形成了各种版本的《摇摆歌》。

小儿看到有人背上插白旗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事后,爷爷问孙子那晚为什么害怕?看到了什么?孙子说:窑里的人背上都插着一面白旗子,他不想爷爷身上也插那东西。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世人中都出现过一些定期在地府担任冥职的人,据他们透漏:在每次大灾之前,冥府都要造册,依据人的恶业多寡拟定淘汰人数,并由地狱的鬼使给这些人做上记号。而许多儿童的天目是开着的,身体是纯洁的,能看到和感受到危险,于是冥冥之中那个孩子带着爷爷躲过了一劫。

其实,在人类历史上,在任何一场大的灾难来临之前,上天都会以各种方式告诫世人,远离灾难。但由于人世间是迷的空间,而参透天机(地震等灾难)的人不能明说,所以能否得救要看悟性(善根),于是就出现了上文中“枣桃”和“摇摆歌”这样的点化形式。在《摇摆歌》里,上天甚至还为世人点出了灾难产生的原因:“不是王法吆,摇摇摆,咱两个睡。”也就是说,人性的堕落,道德的沦丧,才是灾难产生的重要原因。

那么,面对一百多年前的海原大地震之前出现的种种神奇预警,看看今天我们身边发生的瘟疫、地震、洪水、森林大火等等天灾人祸,上天的预警早已出现,朋友,您接收到了吗?@*#◇

责任编辑:古容

推荐阅读

【天道有知】善恶报应何时报 神佛皆有安排

【未解之谜】灾难背后有玄机 何人能逃离生死劫数?

【未解之谜】冥府见闻 真实存在的生死簿

战争爆发前一年 冥府制作造劫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黠鼠给了苏轼什么启悟?(Shutterstock)
    少年苏轼写了一篇文章——《黠鼠》,纪录了事情的始末,抒发自己的感悟。《黠鼠》的意趣浓厚,寓意深远,谁能想像这是出自一个十一岁孩童之手呢?
  • 君子、小人之别不是绝对的。君子与人为善,包括对小人在内,不能嫉恶如仇。19世纪美国总统林肯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讲“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人都心怀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这应该也是我们理解本章的题中之义吧。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