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藝術博覽會

【水彩行家】微光.漫遊

會員參展活動系列報導
陳品華
font print 人氣: 154
【字號】    
   標籤: tags: ,

黃騰萱水彩展—微光.漫遊

榮獲國內外許多大獎並多次參加國際交流展的黃騰萱,是位傑出的畫家。今年她很榮幸被選為最具創作潛力的藝術家,並獲得企業贊助,在「藝企相投‧藝企風發」專區展出作品。也許是因為她居住台中,又少參與畫會的活動,所以畫友們對她有些陌生,我也因撰寫會員參展藝博會的活動報導,經明祺介紹才初識。見面那天,騰萱美麗的臉龐帶著一臉的笑意為我介紹她展出的作品。她的作品主要以複合媒材的技法畫在粗的法國水彩紙上,題材以風景花卉為主,由於複合媒材的表現多樣性,所以每張都有獨特的創意,色彩鮮明、層次豐富、肌理的變化及筆觸效果都讓人看得目不轉睛。在此主要是介紹她的水彩畫作,雖然現場展出件數不多,可是值得欣賞。

黃騰萱_六月華爾滋_78x56cm_2012

「六月華爾滋」作品是騰萱去年的代表作,有印成畫卡在會場分送給人欣賞。畫的是輕柔雪白的油桐花三三兩兩的飄落在溪畔形成生動的景象,這樣的佈局讓我想到謝明錩老師常提的構圖原則—畫面安排要注意聚散有致,太緊或過鬆都違反疏密原則,只有好的關係才能形成好的韻律。無疑的騰萱對畫面結構的巧思安排使作品像一曲柔美的旋律迴盪在溪旁。再仔細瞧瞧溪底腐爛的落葉及深褐色的小石子並非一筆草草帶過,而是用心仔細的藏在高明度的桐花底下層層疊染,那豐富的暗色調正以低音大提琴的節奏應和著,整張畫充滿音效感,誰會不想來聆賞呢!
黃騰萱_六月華爾滋_78x56cm_2012

「紫色旋律」作品充分展現騰萱驚人的寫實功力,背景灰紫色的山沉穩渾厚和前景高彩度的鳶尾花拉開了空間的距離,遙遠的湖面迷濛一片,詩意漫漫…微光幽幽…看著這片迷人的紫花,那高高低低的節奏好像翩翩起舞的紫蝶,正為我們表演她最新的舞曲,看著看著…感覺心好像也飛起來了,人也浪漫起來了,不知騰萱是否也像她的畫一樣浪漫?
黃騰萱__暖春_78x56cm

「暖春」作品同樣充滿著音樂的節奏,而且請來了一群可愛的小麻雀來伴唱。潔白的小花叢流蕩著特屬春季的清新氣息,快樂的鳥兒呼喚著同伴,看來寒冬真的被前景暖呼呼的黃褐色調給趕走了。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裡除了有植物種類的展示之外,創園之初有計畫的約束參觀人數和時間造就園區的生態特色,成為台灣最佳典範,在這裡寫生成為我的最愛之一...
  • 臺灣水彩畫因日治時期石川欽一郎(1871-1945)的提倡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後更培養出第一代的水彩畫家,如倪蔣懷(1894-1942)、藍蔭鼎(1903-1979)、李澤藩(1907-1989)等。石川欽一郎將西方寫生觀念引入,借給這批年輕畫家一副重新觀看臺灣風土的眼鏡,形成一股「以自然為師」、「對景寫生」的全新美學觀與自然觀,使臺灣風景題材與西方繪畫表現方式接軌。
  • 百年來水彩可以他特有的文化性、方便性與經濟性在台灣成為最受喜愛的媒材之一,如果能藉由教育的更普及、創作水準的再提昇而讓水彩藝術成為深耕於民眾的「國民藝術」,應該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 張明祺水彩展—光影的轉角 作品以大自然為師,生活體驗入畫,要創作自然而不抄襲自然,強調韻律節奏,有主有賓,統一中有變化。 王文琮水彩展—情寄曠野 光影色彩幻化交織的綺麗世界,引領我的悸動,恣意潑灑在畫紙上,大地蒼茫中,擁抱一份人文的關注,最能撩動人們的心弦。
  • 振文的水彩世界 來自他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平凡的小花草小人物,來自他走過滄桑際遇的印痕、生命點滴的體悟,來自他珍惜家人親友的支持與溫暖,來自他一顆細膩敏銳的心、悲天憫人的情懷,來自他對創作柔韌的堅持、才氣縱橫卻謙沖致和的胸襟,來自他追求形靈合一的理想境地。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