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食俗保健 五黄餐强运势 五瑞制五毒
传统中华文化的端午节民俗中,有多种带有“五”的民俗,和端午“重五”相应,展现中国民间的节俗的趣味与智慧。端午节的节俗中也讲“五黄”、“五红”食疗养生、驱毒辟瘟、增强运势。天中五瑞端午香草得以驱“五毒”。
五世纪时怎样过端午? 承上启下源远流长
端午节的来源久远、节俗多元,南朝荆楚一带的风尚很多保留了周代的古风尚。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留下了不少珍贵风土记,可以看到南北朝当代的端午节俗和承袭的风俗来源或古代传说。应节应景看看南朝时代端午节俗风物……
港最热端午赏龙舟 大澳游涌承传统
每年黄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华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中西文化交汇的香港,依然保留过端午的中国传统习俗。除了各式粽子飘香之外,龙舟竞赛亦相当普及。虽然周六气温高达34.1度,是香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端午节,但无阻大批市民出外观赏龙舟赛的兴致。而香港传统渔村大澳,还会按照传统举行龙舟游涌,祈求风调雨顺,吸引不少游客围观。
五月五日迎端午 传统习俗庆佳节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唐宋瑰丽端午诗词,品味五彩缤纷的端午民俗。
战国时代,楚怀王在位时,屈原担任左徒,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外熟悉与各诸侯国的外交往来事务,对内辅佐楚怀王制定政令,因此深受楚怀王信任。
屈原坚贞不屈的精神,秉承了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传统精神,是对国家之忠,对百姓之义,这种忠义之举永远光耀古今。
布市2010端午龙舟赛 各族裔同庆
由澳洲昆士兰客家会所主办的“2010端午龙舟赛多元文化节”活动,于6月13日在布里斯本森林湖举行。
在很久以前,有一村庄的人道德败坏,世风日下,无恶不作,所以神决定要灭掉这里的人......
说到端午节,人们一定会乐此不疲的谈论有关粽子云云,比较著名的有棕叶粽、竹箬粽、芦叶粽、槲叶粽和灰汤粽,它们的形状不一,但万变不离其宗。说到宗这个字,其实是粽字的谐音,也是一种民族的文化概念和中华文化的情感和意绪,更是提炼了粽子的精华,少之,粽子也只不过是一块糯米团罢。这种文化与民族记忆相连的情节,更是中国人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种默默怀念的方式。
一年一度端午节,家家户户忙不歇。谁念当年屈子悲,丹心一片向谁说。
端午节,一个终于变成公众假日的传统节日,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纪念“人”的节日,在这样一个日子,粽子已经退化为一个符号,而我更愿意顺流而上,在神思遐想中想起屈原投江自尽的悲天悯人,想起今日中国的另一种官员和正在被“监视居住”的小女子邓玉娇。
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佩香囊...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端午节又到了,我们都知道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可我们能真正理解屈原是怎样的爱国情怀吗?当他为官时,积极为富民、强国努力,反而得罪了统治者,受排挤和迫害被流放也仍然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写下许多流芳千古的作品令后人传颂,当自己的国家面临灭亡时,抱着一颗与国家共存亡之心,投汨罗江而死,留下千古美名。
皇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然而,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历史却比屈原的传说还要悠久。有学者据此推测,端午节或许另有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禁忌。
张羽良:夏之盛典——端午节
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尤其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早自周代的时候,五月五日就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以艾草配挂在身上,或者以香蒲叶烧热水洗澡,来达到避邪和防止疫病缠身的作用。
黄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与新年、中秋节在中国民间传统习俗里,是一年的三大节日之一。端午节又叫“端五节”、“重五节”、“端阳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古人称初一为端一,初五则为端五,五月初五有两个五重叠,所以又叫做重五。黄历是以天干纪年,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五月则为午月,古人又把初五称为午日,所以五月初五又叫端午。
在台湾,端午节有个习俗叫“打午时水”。什么是午时水呢?就是指端午节中午从井里打来的水。据说把午时水拿来泡茶、酿酒,都会特别香醇可口。而经常生饮午时水,则具有治病的奇效。所以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意思是说喝一口午时水,能胜过吃三年的补药。
神奇的端午“午时水”
端午节,是民间三大民俗节庆之一。五月是夏季之首,亦有“毒月”、“恶月”的别称,炎热夏季蚊呐孳生,易于流传瘟疫疾病,因此民间就以插菖蒲艾草、配戴香包、饮雄黄酒、喝午时水等各种仪式,达到除瘟辟疾的目的。
民国28年,对日抗战烽火正燃之际,重庆文艺界抗敌协会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议定每年端午节屈原逝世之日为诗人节。谈起中国的文学创作,唐朝的诗、宋朝的词与元朝的曲,都自成一代表性文体,为中华文化注入缤纷亮丽的色彩,更在世界文学舞台上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值此诗人节前夕,就让我们以爱国这个主题,撷选几位人物为代表,来缅怀与重温他们爱国的事迹和诗词精选,也让我们懂得更加珍惜,中国人第一个能真正实施自由民主政治的国度 ─ 宝岛台湾。
台东县鹿野乡永安村至今仍流传端午节取“午时水”的习俗,今天上午十一时过后,全村总动员,在乩童带领下,老老少少三百多位村民排成人龙,从村内的灵泉─玉龙泉以接驳方式取午时水,相传午时水专治各式皮肤病,没病的保平安。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臣屈原的节日。相传在2,000多年前,中国爱国诗人屈原为了力谏君主而自溺于汨罗江。乡民为了拯救屈原的身体,不断敲锣击鼓吓走鱼群,并且把子投进江中,以免鱼虾啄食屈原的身体。自此以后,赛龙舟成为了端午节的习俗。
粽子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配料原则有甜、咸之分,再以碧绿的箬叶或竹叶裹粽,煮熟后的清香味,足以令人食指大动。
端午节的习俗,如同其来由和传说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归纳出以下几点: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的传说,一般来源于民间,都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当时朝中奸臣当道,他受谗言所害,被谪江南。由于他愁怀满腔,最后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殉国而死。附近的村民因未能寻获他的尸首,为了不让他的身体被鱼虾吃掉,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吓跑鱼虾;又用棕叶包一些米饭,造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希望屈原的躯体不受损害。
每年黄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俗称“端阳”,或称“午日”。想到端午节对饕客来说,最期盼的莫过于吃粽子了。粽子的起源乃溯自战国时代楚国忠臣屈原,因奸佞小人一再陷害而被贬到江南;屈原被贬后,忧国忧民之心更切,以诗文表达他满腔的爱国热忱,试图打动楚襄王的心;然而迷于奸臣谗言的楚襄王,依然无动于衷。之后,屈原面对国土被秦国侵占,秦兵到处为非作歹,伤心悲恸不已,因而选择在黄历五月五日那天,自抱石头而沉下汨罗江内,悲壮地结束了他的生命。
黄历五月初五为是“端午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端午亦称“端五”,是因为“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初五,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民俗民风
    共有约 57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