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獅八十載製作獅頭奇人洪來旺

font print 人氣: 107
【字號】    
   標籤: tags:

深邃的雙眼,下垂的白眉。很難想像這些顏色絢麗,雕琢精細的獅頭皆是出自這名老者之手。洪來旺人稱「台灣獅父」,從9歲拜師學做獅頭至今,80多年來製作的獅頭已經超過千個,而且他除了製作獅頭之外,在武術方面也是功夫深厚。

說到「弄獅」,相信大部分的台灣民眾並不陌生。每逢廟宇慶典或者是佳節活動,「弄獅」常常是最受觀眾歡迎的重頭戲。看著這舞獅人,步伐虛虛實實、變幻莫測,把獅子的動作神情表演得維妙維肖,而各式各樣的特技表演,更是常贏得圍觀民眾的滿堂喝采。

然而,其實很少人知道,這製作獅頭和「弄獅」可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而且還有地域上的差別。最早傳入的是「閩南獅」(包含武館獅與宋江獅),後有「客家獅」、「廣東獅」、「北京獅」陸續傳入。閩南獅在台灣落地生根後受民俗風情、生活習性、地理環境等因素影響,逐漸分為北、中、南和客家四大主流,其中又以新竹為界,南部稱「獅陣」,以閉嘴獅為主,北部稱「獅團」,以開嘴獅為主,中部以堂、社居多,但都稱為「台灣獅」。

今年95歲高齡的洪來旺即是這方面的專家,長年經營傳承弄獅藝術的他,2006年還獲得了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走過風起雲湧的台灣近代歷史,洪來旺先生有著曲折的人生經歷,同時他也見證了台灣獅藝的發展興衰。

民初弄獅集中地——北投

1914年,洪來旺出生於「獅岫」北投,當地正是弄獅民間藝術的集中地。小時候活潑好動的他就喜歡跟著寺廟附近的獅陣玩耍,對於廟會裡的形形色色更是如數家珍。因為對捏作雕刻獅頭的技術有興趣,於是就跟著人稱「義塗師」的師父學習獅頭製作,儘管家人勸誡他需以學業為重,但洪來旺依然樂此不疲。

12歲公學校輟學後,進入廣益製襪廠做童工,在此學會了操作織襪機械和染色的技術。在工作閒暇之餘,他仍跟隨「義塗師」學習武術。17歲時的他在父母的建議下,跟著家中的日籍房客學做齒模,也就是當時所謂的「鑲牙生」,在學習了約半年之後便學成出師。天生具備了學習技藝天分的他,學起東西來總是又快又好。

日本殖民台灣初期時,並未明確禁止獅團的活動。中日戰爭爆發之後,小林總督將台灣的「皇民化」和「工業化」列為首要的施政目標,欲將台灣打造為日本進軍東南亞的南進基地。為了強化皇民化運動,日本殖民政府宣布「撤廢寺廟偶像」、「禁止台灣風俗習慣儀式」。在政府的壓力下,台灣獅團進入了第一個黑暗期。隨著戰爭的爆發,新婚的洪來旺也面臨了被強迫徵兵的困境,沒想到幸運的他還沒被調到前線,日本就宣布投降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洪來旺先生也曾與大多數的台灣人一樣,陶醉在「回歸祖國」的「光復」美夢當中。為了怕民眾私囤米糧,國民政府派警察到民眾家搜查米糧,熱心的洪來旺還幫忙陪著警察四處搜查。但是不久後,「228事件」爆發,洪來旺對「祖國」的幻想也隨之破滅。從「228事件」到「清鄉」和「白色恐怖」,台灣獅團都被政府鎖定為主要的掃蕩目標。老一輩的獅團負責人基於對「神獅」的崇敬,不忍心燒毀珍貴的獅頭,於是在地面挖坑掩埋以求自保。

民間信仰加速台灣獅團發展

這種對舞獅技藝抑制的氛圍,直到1955年後才逐步放鬆,此時的台灣與中國關係緊張,鄉里子弟入伍因此成了一件大事,但歡送的場合卻常面臨沒有獅團的窘況。因此,洪來旺在里長的建議下,籌組了「中央獅團」。除了努力經營新成立的獅團之外,遇到各地廟會請他製作獅頭時,生性豪爽的洪來旺總是會義務地教導購買者弄獅技巧和武術,在外鄉別人家裡或宮廟住上兩、三個月沒回家也是家常便飯。到了1970年代,各地湧現了一股「還願」的風潮,致使台灣廟會活動復甦,民間信仰的熱潮也加速了台灣獅團的發展。

然而好景不常,1979年「美麗島事件」爆發後,政府加強掃蕩民間各類性質的社團,在這種情況下,本土性強的台灣獅團處境就更加艱難。由於對「228事件」和「白色恐怖」的記憶猶新,使得獅團紛紛解散或改名,甚至忍痛焚毀許多手工獅頭。台灣獅團技藝的發展也再次受到重挫。

縱使長期面臨著艱難的環境,洪來旺卻從未改變對弄獅藝術的熱愛。令人欣慰的是他長年努力的心血並沒有白費,台灣的弄獅技藝沒有在歷史的變動中完全失傳,而且洪來旺的子女孫兒,都對舞獅和武術深感興趣,洪家可說是衣缽有傳。


這個造型獨特的獅頭是洪來旺送給出嫁的女兒,外圍的八卦造型中繡著八寶樂器圖樣,象徵和諧平安,祝福女兒家庭和樂。

洪家三代承傳技藝

洪來旺育有二女一男。長女洪明珠熟悉氣功和打鼓,本身是優秀的美容美髮師。明珠的妹妹明玉也曾經參與舞獅比賽獲獎。獨子洪文定從小耳濡目染父親的純熟技藝,幼年時就對「鑼鼓點」充滿興趣,細心的父親也看出了兒子的心思,在洪文定七歲時,就讓他披上「天將」的衣服,在遊行花車上擊獅鼓。對武術深感興趣的他,除了接受父親的指導之外,也曾拜南少林派師父張克治為師。

1987年,洪文定與同輩友人共同籌組了「福安獅團」,在藝陣界也是頗具名聲。2004年,武術高超的他在香港世界功夫群英會,獲得拳術單項金牌,精湛的武藝令全場震驚。近年來,洪文定投身校園內的獅藝和武術教育,讓台灣傳統文化向下紮根。更難得的是,洪家的第三代子孫,洪文定的獨子洪于傑對武術和獅藝也是深感興趣,參加多項武術比賽成績亮眼。

走過了晦暗的年代,台灣獅團的發展漸露曙光。各地的舞獅社團也如雨後春筍般設立。除了地方上組織的獅團之外,部分學校也紛紛設立舞獅社團,例如薇閣國小、東湖國小、關渡國中。歷經風霜的台灣舞獅藝術未來將朝向什麼方向發展,這也是洪來旺所關心的。

期望獅藝納入學校課程

洪來旺認為,「台灣獅」雖源自中國,但在台灣發展的一百年來,已經展現了十足的「台灣味」,演藝方式深具台灣特色和內涵,是一項能代表台灣在地文化的傳統藝術。他更認為,如果政府能夠更積極地舉辦全國性的舞獅競賽,將獅藝納入學校的體育課或社團活動中,並頒發國術教練的認可證書。相信對獅藝在台灣的發展,會有許多正面的力量。

而對於台灣現今的獅藝界,洪來旺也有許多肺腑之言。他強調,各獅團間應該摒除門戶之見,相互切磋、研究,共同追求獅藝的改進與創新。並且要端正自己的行為,嚴格要求獅團人員學術並重,避免社會大眾對於藝陣團體產生偏見。

從洪來旺的建議中,可看出他長年投身弄獅藝術的心得和期盼。而就像洪老先生所說的,如果大家期許「台灣獅」可以在國際上成為台灣藝術的代表,除獅團本身需嚴格要求自己之外,仍需社會大眾和政府共同的支持與鼓勵。

洪來旺先生簡介

洪來旺,現年95歲。

80幾年來製作的台灣獅頭超過千個,對此民間技藝之傳承不遺餘力;自1990年代至今,同時擔任多個社團、學校、研習營指導老師,傳授各種獅藝及武術。2006年9月成立「台灣獅頭旺民俗技藝發展協會」。

◎1998年獲台灣省政府「終身成就獎」。

◎2006年獲第13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傳統工藝獎」。◇(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在他的《王征南墓誌銘》中,記述過太極拳祖師張三丰的一件奇事。張三丰曾夢見玄武大帝傳授他拳法,從此就擁有了以一對百的神力,夢中承傳技藝的事在近代也不少,在此列舉三個著名案例。
  • 2019年開春之際,石雕藝術家鄭文裕以「守護」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連展10天,許多前來觀展民眾感受到作品散發出的溫暖,這是他踐行創作理念後獲得的共鳴。
  • 美國紐約有一個滿頭白髮的樂器匠師,他的手工電吉他獨一無二,用的是紐約市的古建材,­而買吉他的不乏搖滾樂界的大明星。
  • 這個雄偉的古代武士雕像實際上是由巧克力製成的,整整120磅!著名的巧克力達人阿莫里.基瓊(Amaury Guichon)和好友聯手創作,共耗時 18個小時,細節令人驚歎。
  • 對意大利著名珠寶設計大師迭戈·帕比(Diego Percossi Papi)作品的印象,可謂是藝術完美的結合。
  • 2016台北國際建材家具大展,11月18~21日在世貿一館盛大舉行,來自雲林斗南的「銘木專業木工廠」也參與這次的展出,他的展位沒有任何的裝潢,只有參展的原木和參展的作品。堅持正宗榫卯工法的銘木第三代傳人李界煌自豪地說:「我們的展位是最環保的,絕不會留下任何垃圾,一切都可以帶回去。」為了讓民眾見識正宗的榫卯工法,李界煌在展位上開講「古代建築是現代經濟困頓的解藥」,希望能喚起世人對傳統工法的關注。
  • 銅鑼響起貫徹雲霄、音震八方的台灣工藝之家「林午鐵工廠」,銅鑼的製作如同寶石鑑析,講究成分與精工經驗,在林烈鐘、林烈輝和林烈旗三兄弟齊心經營 下,對品質堅持始終如一,更多了從傳統廟宇音色到現代表演藝術樂符的創新運用。為了傳承鐵工與銅鑼製作文化精神,新開發的小銅鑼文創商品,提供遊客參訪時 DIY的紀念品,逐步朝銅鑼文化館目標前進,手作出品的銅鑼聲響穿透著古今中外,帶領傳統鐵工產業打造銅鑼工藝的鑽石價值。
  • Anja Slapničar來自歐洲、斯洛維尼亞,現為專職陶藝家,自四月起在竹南蛇窯展開為期二個月的駐村時光;5月20日上午,Anja展示她月餘來的開窯作品,近百件作品,線條優雅、色彩溫潤,外型宛如歐美的典雅;開窯時安雅展示她來台柴燒成果,她首次以高溫柴燒窯燒製的作品,她很開心,長久以來的願望終於成真。
  • 國立聯合大學藝術中心於4月25日起至6月24日止,為期2個月,在該校第二(八甲)校區圖書館三樓展出「蘊菁陶采 李仁燿30年陶藝創作巡迴展」;李仁燿致力於小口瓶造型創新開發及設計研究,蘊藏三十菁華,即日起精心挑選十餘件作品於聯大展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