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簡氣壯 景廣意長—北方山水畫派畫家關仝

曉晨 整理
五代梁 關仝《蜀山棧道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關仝是五代後梁著名的山水畫家,陝西長安人,北方山水畫派之祖荊浩的弟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畫史上,「荊關」被並稱為北派山水畫耆宿。

宋朝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把關仝和李成、范寬並稱為「三家山水」。他們都極具才氣,出類拔萃。毫鋒穎脫,墨法精微者,如李成;石體堅凝,台閣古雅者,如關仝;峰巒渾厚,勢狀雄強者,如范寬。《圖畫見聞志》稱其「三家鼎峙,百代標程」。

據《五代名畫補遺》記述,關仝早年師從荊浩,學習山水畫,且「刻意力學,寢食都廢,意欲逾浩。」,經過勤學苦練,自成一格,後代稱其山水畫為「關家山水」,當時很多人索求他的墨跡。

關仝的山水畫沿襲荊浩全景式大山大水的構圖,具有北方山水的雄偉氣勢,其間又不乏細節安排,可以說是筆簡氣壯,景廣意長。北宋劉道醇在《五代名畫補遺》中評論關仝的山水畫是「上突巍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而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則寫到「石體堅凝,雜木豐茂,台閣古雅,人物幽閒者,關氏之風也。」

五代關仝《西北巨鎮》。(公有領域)

關仝的山水畫多畫西北關中一帶的山景,喜作秋山寒林,時而也描繪村居野渡,幽人逸士,具有生活氣息。他畫中的山崖十分堅實,山體凹凸分明,呈現一種粗獷的美。關仝畫樹則有枝無幹,用筆簡勁老辣,落墨以濃襯淡,層次分明,好似絕壁荒林,在北宋水墨山水中也算獨峙一家。

《關山行旅圖》是關仝的山水畫的代表作品之一,畫面主峰高聳,極具氣勢。雲霧環繞在山間,其中古寺若隱若現,涓涓溪水在山谷中流淌,近處板橋茅店,有旅客往來,商賈停頓,加以寒林雞犬,富有現實生活面向和氣息。

關仝繼承並發展了荊浩開創的北方山水畫派雄風,已成千年宗師,其畫風對當時及後世均有很大影響。北宋著名畫家郭忠恕,早年就師事關仝,不僅氣勢宏偉,其筆法也不落俗套。此外,關仝的弟子還有王士元、劉永、王端等。@#

五代梁 關仝《關山行旅》。(公有領域)

責任編輯:芬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山水畫至北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荊浩、范寬和關仝是北方山水畫派的代表畫家,開創了大山大水的構圖,善於描寫雄偉壯美的全景式山水。郭熙是宋代著名畫家,也是北方山水畫派大師。 古代畫家
  • 沒(音同「墨」)骨,是一種中國畫技法。「沒」可解釋為「沒有」,而「骨」字,一般中國畫常以墨線勾邊,當成描繪物像基礎和骨架,所以「沒骨」畫法,就是指捨棄了墨線的骨架,而直接用彩色畫出物像的畫法。
  • 古老的華夏文化是半神文化,由神派黃帝來主掌人間。 也許為了點綴他的威嚴,也許被賦予傳播文化、智慧種子的天命,於是,大臣史皇在黃帝衣冠上點綴彩色花紋,開創五彩之繪。 而另一位大臣倉頡,從天地山川鳥獸獲得靈感,造出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 圖為唐 韓幹《牧馬圖》。(公有領域)
    華夏丹青藝術發源於中國古老的半神文化,其藝術風格與精神,展現了繪畫深奧的內涵,及各朝代社會文化特質。 五代、宋前期繪畫延續、衍生自唐朝,技法、觀念趨於完備;山林文學與自然山川的體驗,深深影響了中國山水畫。 元代神靈勸誡題材變少,興盛的人畫家畫作中,仍然有著一種高潔、脫俗。至明末徐渭,不滿世俗、懷才不遇的悲憤心情,以誇張手法所作之作品,在繪畫史上留下了嘲弄的一筆。
  • 我們發現,畫家留下的眾多牡丹花傑作中,最能打進人心深處的都是那些看起來彷彿一直在風中自在地翻飛的作品。在這些畫面中,葉子不與花朵爭鋒,只素淨地以花青為主去作單色變化;那片片柔到極點但不纖弱的葉子,似乎都在隨風搖曳、飄轉。
  • 歷代畫家以之入畫,以畫傳世,秋日更華美,秋意更濃重。我們挑選了三幅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請大家從不同角度走入畫家的世界,來共品三代金色之秋!
  • 這件作品雖然巨大,但畫面給人感覺愉快、宏大,並不暗沉、蕭條,例如畫中的松葉十分茂密,與郭熙《早春圖》中的蟹爪枝給人蕭條的感覺、或春芽才剛冒出來的感覺完全不同,這幅畫像是夏天,生機勃勃,且聲音很多,畫中可以感受到泉水汩汩、松風搖曳、主峰兩側、山凹處、山峰處都有流泉,呼應了畫名中的「萬壑」。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