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幣、寶石浮雕、紀念碑藝術大師:奧古斯都‧聖高登斯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YVONNE MARCOTTE撰文/吳約翰編譯)
畫家肯揚‧考克斯(Kenyon Cox)的作品《奧古斯都‧聖高登斯》肖像畫,於1908年應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之邀,為紀念奧古斯都‧聖高登斯所舉辦的作品展而作,此幅畫描繪奧古斯都‧聖高登斯在工作室創作的情景。油畫,畫布。(Everett Collection/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3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據說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有一種天賦,站在未雕塑的大理石前,可以「預見」即將完成的作品。美國雕塑家奧古斯都‧聖高登斯(Augustus Saint-Gaudens,1848─1907年)也是如此。

「聖高登斯有一種讓人『看見事物』的天賦。正因為他是一位如此專注的藝術家,他的心靈視覺(mental vision)清晰,能將他個人所見也讓別人看見,這種能力難以言喻。」藝術家威廉‧希科克‧洛(William Hicok Low)也是聖高登斯友人,在他著作《友誼記事》(A Chronicle of Friendships)中寫道。

聖高登斯是第一代愛爾蘭移民,他為普羅大眾創作藝術作品,例如:用於參觀的紀念銅像、用於佩戴的寶石浮雕,以及用於收藏的錢幣。

實用藝術:寶石浮雕

1861年,當時13歲的聖高登斯在紐約一名寶石浮雕切割師傅下擔任學徒,學習雕刻技術。19世紀流行珠寶浮雕,讓這位年輕人忙到不可開交。寶石浮雕講求細緻的觸感;切割師在層狀岩上雕刻出圖像,讓圖像從深色背景突顯出來。

聖高登斯的父親發覺兒子雕刻的天賦,於1867年資助他到巴黎美術學院(Écoledes Beaux-Arts)繼續深造。普法戰爭爆發後,聖高登斯離開巴黎前往羅馬。

在羅馬期間,他研究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和雕塑,以及羅馬的考古遺址。同時他還遇見藝術家溫斯洛‧荷馬(Winslow Homer)的堂妹,來自波士頓的藝術家奧古斯塔‧荷馬(Augusta Homer),後來兩人結為連理。聖高登斯為荷馬製作了職涯最後一枚珠寶浮雕,作為訂婚戒指。

撫慰心靈:紀念銅像

雕塑家喜愛青銅,因為它具可塑性,而且還能散發溫暖的光澤。在聖高登斯職業生涯巔峰時期,他的青銅浮雕和雕塑作品是公認文藝復興以來最傑出的。他採用「失蠟鑄造法」(lost wax casting,又稱脫蠟法),首先雕一個模具,然後將蠟倒入模具。移除模具後在蠟上雕刻細節(譯註:此為蠟型),然後在蠟型外製成陶瓷型殼。接著,高溫燒製陶瓷型殼以去除蠟(譯註:蠟遇熱融化成液態,從型殼中流失),所以叫「失蠟」。然後,將熔化的液態青銅灌入陶瓷型殼中,待冷卻除去型殼後,再將青銅成品打磨拋光,即告完成。(譯註:失蠟鑄造法是古代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

聖高登斯鑄造銅像的手藝精湛,尤其是紀念參與南北戰爭的時代英雄。站在他位於波士頓公園(Boston Common)最富盛名的作品前,彷彿聽到電影《光榮戰役》(Glory)哈萊姆男孩合唱團(the Harlem Boys Choir)的原聲重現。騎馬者的氣定神閒與勒馬韁繩的緊繃狀態,形成鮮明對比。非裔美國士兵隨著軍鼓節奏英勇向前挺進。

羅伯特‧古爾德‧蕭和第54馬薩諸塞步兵團紀念碑(The Robert Gould Shaw and 54th Massachusetts Infantry Regiment Memorial)於1897年揭幕,咸認是南北戰爭系列藝術作品中最感動人心的作品。最初由蕭氏家族委託製作,費時14年,隨著聖高登斯作品的完成,紀念碑裡的許多英勇戰士也相繼殞落。

蕭上校和他的坐騎,從原本埋沒在平坦表面的圖象,發展成幾近三維立體浮雕。第54軍團的黑人士兵個個獨樹一格。根據在線雜誌《美國傳統》(American Heritage)特約作者露絲‧梅滕斯‧卡爾文(Ruth Mehrtens Calvin)表示,「聖高登斯為了雕塑那些士兵的頭部,取材自真人,從多達40名不同非洲血統的黑人中,挑選出16名當原型。」

林肯總統遇刺時,聖高登斯正值18歲。當林肯的葬禮隊伍抵達紐約市時,他在市政廳外排隊悼念總統的遺體,接著又回到隊伍盡頭,想再見林肯總統最後一眼。1884年,聖高登斯接受一項委託,為林肯製造一座青銅紀念雕像,陳列在芝加哥林肯公園。他在新罕布什爾州自家附近的農場僱用了一位身體骨架與林肯相似的模特兒。作品呈現出林肯總統從希臘風格的椅子站起來,低著頭準備稍後向眾人演說。當時美國正處於內戰狀態,我們能「看見」總統正在思考待會兒要說些什麼。

奧古斯都‧聖高登斯的紀念銅像作品《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The Man),1887年創作,芝加哥林肯公園。(Pamela Brick/Shutterstock)

聖高登斯現存的唯一裸女全身雕塑,是他終生好友斯坦福‧懷特(Stanford White)委託創作的。懷特當時擁有麥迪遜廣場花園(Madison Square Garden),他想在花園屋頂上安裝一座風向儀,造型是狩獵女神戴安娜(the goddess Diana, deity of the hunt)。聖高登斯於是完成一座18英尺高的鍍金銅雕塑,但這個尺寸對建築物來說已超過限高規定,於是聖高登斯又另外設計了一個符合要求的13英尺高雕像。風向儀雕像就一直保留在屋頂,直到1925年廣場花園重新整修而拆除。歷史學家約翰‧寇文霍文(John A. Kouwenhoven)說,戴安娜風向儀,大概是「紐約市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雕像了」。

奧古斯都‧聖高登斯的雕塑作品《羅馬狩獵和月亮女神戴安娜》。1891年的創作,銅質,18英尺高,可能是複製品。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Naeblys/Shutterstock)

精緻藝術:美國錢幣和獎章

聖高登斯將他的技藝應用於另一項公共事業:鑄造硬幣。他設計硬幣就像構圖一幅畫作或雕塑一樣仔細。根據友人兼藝術家,同時幫聖高登斯製作個人淺浮雕肖像的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表示,聖高登斯熟悉古典羅馬錢幣學,也研究羅馬硬幣。鑄幣廠硬幣的設計必須經過法律和版權審查,還需檢查圖像符號是否正確。一旦獲得批准,設計會以粘土進行雕刻。

編輯兼藝術倡導者理查德‧沃森‧吉爾德(Richard Watson Gilder)表示,1889年紀念喬治‧華盛頓就職一百周年之際,聖高登斯第一次設計製作官方硬幣,創造出「第一枚由國家生產且真正具藝術價值的硬幣」。

1904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President Theodore Roosevelt)邀請聖高登斯設計新版1美分(one-cent)硬幣,以及10美元和20美元的金幣。20美元金幣人稱「雙鷹金幣」(Double Eagle),在1907年至1933年間生產。許多人認為是美國鑄幣局有史以來生產的最漂亮的硬幣。聖高登斯是第一位設計美國硬幣的雕塑家,而幾位助手則繼續在鑄幣領域有傑出貢獻。

1907年,美國20美元金幣,人稱「雙鷹金幣」(Double Eagle)。(公有領域)

名聲響亮卻不卑不亢

聖高登斯很珍惜與同處「鍍金時代」(the Gilded Age,1870年代到1900年代)的文學和藝術名人間的友誼,例如: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擅長製作鑲嵌在木板上的青銅浮雕)、畫家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山繆‧克萊門斯(Samuel Clemens)(筆名馬克‧吐溫)和建築師斯坦福‧懷特(Stanford White)等。聖高登斯家住新罕布什爾州康尼什小鎮(Cornish, New Hampshire),插畫家馬克思菲爾德‧派黎胥(Maxfield Parrish)和年輕作家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都是家裡常客。

聖高登斯憑藉實力聞名遐邇,而單純的快樂和讚揚就能令他心滿意足。冰淇淋是他的最愛。另外,紐約曼哈頓還有一個遊樂場以他的名字命名。

聖高登斯位於康尼什小鎮的住家和工作室,現由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管理。談到聖高登斯對藝術的重要貢獻,國家公園管理局表示:「他獨到的眼光和技藝,賦予青銅、石膏、石材和木頭生命,感動人心。他的作品不計其數,改變了世人對美國藝術和美國藝術家的看法。」

原文Augustus Saint-Gaudens: Coins, Cameos, and Public Monument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卡爾津城堡(Culzean Castle)坐落在蘇格蘭西南的亞爾郡(Ayrshire)懸崖上,是蘇格蘭1800年代流行的建築風格──喬治亞建築(Georgian architecture)的最佳典範。喬治亞建築的特色包括古典又內斂的室內裝飾,以及切割均勻的外牆石材,即「方石」(ashlar)。
  •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位於倫敦市中心,擁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教堂著名的特色包括靈感來自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圓頂,以及精緻的西立面,有著寬敞門廊和雙塔樓。雷恩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汲取靈感,融合科林斯柱、壁柱和三角楣飾造型,將這些元素與巴洛克風格合為一體,詮釋出獨特的英式風格。
  • 舍維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古蹟,更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家庭住宅。這座城堡座落在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岸的一個美麗山谷中,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展示著過去法國家庭生活的樣貌。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