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見小不見大

作者:允嘉徽選譯

另眼看人間。(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269
【字號】    
   標籤: tags:

三百年前的「毒笑話」醍醐灌頂,說「小」的笑話二則,博君哂一哂、省一省。

三百餘擔米鬧笑話

有個窮人省著吃,好不容易積了三、四罈子米,心中大喜,自己成了大富了。

有一天,和同伴到市場。走著走著,聽到路人聊天說:「今年我家收米不多,只有三百餘擔。」

窮人對同伴說:「你聽聽這個人說的謊,我不信他一個人家,就有這麼多盛米的罈子。」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pixabay)

石老評語:「 以管窺天之人,叫我如何與他共論經濟大事。」

慮小不慮大

有一人犯了罪當斬。臨綁赴刑場時解開衣服,自己用手連拍胸前。一旁的人問他什麼意思?

犯人說:「恐怕傷了風,不是玩的。」

綁行至半路,忽然頭上烏鴉鳴叫。犯人叩齒三通,唸唸有詞,誦了「元亨利貞」七遍。一旁的人問他什麼意思?

犯人說:「鴉鳴主有口舌,誦元亨利貞免得與人發生口角。」

綁至殺場,臨開刀時,犯人向劊子說:「求你用粗紙將刀口擦乾淨了,我聽說剃頭的刀,若不乾淨,剃了頭,就要生瘡。現今刀若不乾淨,如果害起瘡來,幾時得好?」……

*度世金針《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

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又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

在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墮落那麼的似曾相識,惟今天的人間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個奶媽幫人撫養小嬰孩。不管怎麼搖、怎麼哄,那小嬰孩就是啼哭不肯安睡。奶媽無奈極了,突然,她腦中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幕,便喊了老爺官人……
  • 有個富翁在宴客中不期然放了一屁。二個坐在一旁的賓客,馬上奉承起富翁的「香屁」來。兩人是怎樣拍馬屁的呢?一聽說「放屁不臭,死期不遠」,兩人又怎樣「拍馬屁」呢?
  • 有個穿私服的軍人到了寺廟。和尚對他先是不禮貌,後來甚為恭敬,後來又有慍色。到底是何因,和尚瞬息千變?笑得好起死回生……嘻嘻~~
  • 兄弟合買一雙靴子之後,哥哥夜裡睡不著覺、不睡覺了。到底是怎麼回事?……笑得好起死回生~~
  • 笑得好起死回生諷刺吝嗇至極的富翁,為何他不用僕人?為何喝西北風的僕人還不夠好?看三百年前的富翁怎樣算計的……
  • 有一人家中一貧如洗,一天晚上,夫妻同睡,丈夫作夢中拾得一錠銀子。歡喜地和妻子商議著生財之道。
  • 他們的行止之善出於本心,猶如雲之出岫。(Shutterstock)
    在《後漢書‧獨行列傳》中,記載了一些感人的人物事蹟,在亂世中,他們的精神、義行受到上天的嘉許,人生非常精彩。對我們當下的時代,當也有一些啟迪。本文講的是一個僕人和一個貧兒的人生故事。
  • 黠鼠給了蘇軾什麼啟悟?(Shutterstock)
    少年蘇軾寫了一篇文章——《黠鼠》,紀錄了事情的始末,抒發自己的感悟。《黠鼠》的意趣濃厚,寓意深遠,誰能想像這是出自一個十一歲孩童之手呢?
  • 君子、小人之別不是絕對的。君子與人為善,包括對小人在內,不能嫉惡如仇。19世紀美國總統林肯在第二次就職演說中講「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對所有人都心懷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這應該也是我們理解本章的題中之義吧。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