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社协倡最低工资每小时至少53元

人气 44

【大纪元2023年11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有调查发现,超过一半受访者不满意现时的工资水平。社区组织协会指,疫情过后物价不断攀升、生活成本上涨,认为政府对劳工保障仍然不足,社协倡议提高最低工资到每小时至少53元,并订立标准工时,又应修改连续性合约定义,将之定为连续4星期,每月工作不少于60小时,就可以享有有薪年假等劳工权益。

社区组织协会于6月至10月期间,于恒常服务接触到的个案进行立意调查(Purposive Sampling),共访问262名受访者,均是年满18岁的基层劳工。当中超过一半受访者表示不满意工资水平,其中一成一正领取最低工资。

倡最低工资每小时不少于53元

社协指,法定最低工资水平上调至每小时40元只能惠及约3.1%雇员,并指出2011年法定最低工资水平为时薪28元,对比2023年为40元,累计升幅为42.9%。然而,本港名义工资指数在同时段由173.4升至262.7,增幅为51.5%,认为最低工资的调整脱离现实,基层劳工的薪酬待遇被市场远远抛离。

另外,调查发现受访劳工的租金占薪金中位数百分比为32.8%,逾六成人感到难以应付生活。

社协会倡议法定工资的检讨周期应为一年一检,并将最低工资上调至工资中位数的50%至60%,即每小时不少于53元。

倡标准工时44小时 “过劳死”纳入职业病

另一方面,五成七受访的基层劳工不满意工作时数。他们每星期的合约工时中位数为48至51小时,远高于2023年第二季度全港就业人数(不包括外藉佣工)的每周工时中位数为40至44小时。

社协指,受访者主要从事低技术工种,例如清洁、保安等,当中近三成需无偿超时工作,仅有3.9%劳工补水时薪高于原时薪。协会认为,基层劳工的议价能力被动、薄弱,任由市场自由适节发展,将会进一步滋长劳资双方强弱悬殊的关系。

协会又指,劳工领域的议题牵涉到不同阵营的利益,政府有责任摒弃中间人思维,从弱势的一方主导劳福政策发展以捍卫公共利益。他们倡议订定雇员每周标准工作时间为44小时。一旦超出规定,雇主须支付加额外补偿,补水工资不得低于原工资的1.5倍。

另外,社协认为应参考日本、台湾、南韩等,研订过劳标准,将“过劳死”纳入职业病。

职津最低工时门槛应下调

协会的调查指出,四成一受访者因为雇主要求或无法找到全职工作,被迫从事兼职、合约工、临时工、替假等。

此外,协会形容本港雇佣关系趋向零散化、工时两极化,最新有75.04万名劳工的每周工时少于35小时,无法符合职津一般家庭的月工时下限。

本港2020年的兼职及就业不足贫穷人口按年增长2.78万人,职津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劳工补助津贴,但协会批评其未能因时制宜,灵活地改革以追上劳动形态的变化,使弱势劳工更孤立无助。

协会认为,政府应调整职津最低工时门槛由每月144小时下调至72小时,3/4额津贴改为126小时,全额津贴放宽至144小时。同时宽松处理长者劳工的工时要求,以推动银发就业市场。

另外,协会建议当局亦应修改连续性合约定义,将之定为连续4星期,每月工作不少于60小时,就可以享有有薪年假、法定假期、有薪病假等劳工权益以增加对零散工种雇员的保障。

劳工忧科技浪潮 倡支援提高技能

调查又显示,有七成三的受访劳工直言担心科技浪潮,更有三成三人认为科技化会为工作状况带来负面影响。有近五成九的受访劳工仅有初中或以下的学历水平,找工作时面临教育程度、英语能力有限、不懂上网等困难。

协会指出,政府大力推动创新产业以维持竞争力之外,更须及早制定就业转型的通盘政策,支援全港逾70万名低学历劳工提高技能及增值方向,避免被科技洪流淘汰。@

责任编辑:陈真

相关新闻
港仅三成受访长者满意施政报告 调查:近六成不愿北上安老
51个民间组织联署 吁多国反对香港入RCEP
港关爱队460名队员因区选停职
港广华医院镀层疑不达标 卢宠茂:不涉结构安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