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正述】夏之十三:夏道中兴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夏朝:夏代诸王之三

夏道中兴

后羿逐太康,开启了夏初的一段乱世。至寒浞弑帝相,可谓夏道中绝。然而,夏道中绝,天命未改。先君之子少康与忠于夏朝的诸侯和臣子们,在夏道中绝四十年后,终于灭乱复国,再继夏统。

少康复国

少康作为先君遗腹之子生长在母家有仍国。长大后,在有仍国做“牧正”。牧正是牧官,负责管理牲畜。史载少康“殊才异略,至德至仁”。寒浞之子奡派人去有仍国索要少康,少康于是投奔有虞国,在有虞,少康任庖正之职,并娶有虞国国君的两个女儿为妻,他们在纶城定居下来。此时,少康所辖之地不过十里,其地之人不过五百,但少康因为能够施恩布德、有谋有略、善于用人,于是很快获得夏人的拥护。

少康(大纪元制图)

在寒浞发动叛乱灭斟灌和斟鄩二国、弑帝相时,还有一位夏朝旧臣靡逃奔有鬲氏。此后四十年间,靡在有鬲等待时机,未尝一日忘夏。公元前2079年(少康四十年)靡收整斟灌、斟鄩二国之余部,奉少康为天子,兴师讨浞。少康下令诛杀寒浞之子奡(亦称浇)与豷。于是少康之臣女艾灭奡(亦称浇)于其封国“过”,少康之子季杼灭豷于其封国“戈”。有穷氏由是遂亡。少康终于在夏道中绝四十年后回到故国。

少康中兴结束了祸乱夏朝近百年的羿浞之乱。其中从寒浞弑相到少康复国,夏道中绝长达四十年。而夏主少康能于困厄艰难之际提一旅之师灭贼复国,此固然是少康之功,更肇起于大禹之德。大禹治水乃是“地平天成”之功,必然明德远播、福泽后世,所以夏统几近断绝之时,又绝而复续,此天命所在,非是权臣作乱逞一时之贼智所能改变的。

此外夏之遗臣靡以及辅佐少康复国的诸侯斟灌、斟鄩、有仍、有鬲、有虞氏等也都留下了忠义的一笔。至于后羿、寒浞、浇等几个乱臣贼子的形象也成为一种反面的参照留在历史中。八百多年后的楚人屈原在《离骚》中这样写道:“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羿之享乐、浞之贪狠、浇之暴虐跃然纸上。

夏道中兴

夏后氏自太康失德以来,夷人发生叛乱,万邦来朝的一统盛况已然不再。然而,少康复国之后,再继夏统,重正法度,依照大禹所定下的五服制度,使天下恢复了秩序。

此外,少康为了能够世代延续对大禹的祭祀,将其庶子封到大禹陵墓所在的越地,号曰无余。无余到封国后,与当地人民过起山居的生活。租贡所入仅供宗庙祭祀的费用,于是无余带领人民在山地上开垦耕种,捕猎禽兽作为肉食补给。无余过着一种质朴的生活,居住的环境没有多余的装饰,一如民居。每逢春秋无余都会在会稽庄敬地祭祀大禹。

由于少康能延续禹祀并继承大禹留下的基业,使得诸侯来朝,四夷来宾献上乐舞,共尊夏道,世代服从夏天子的教化。

最新一期《科学》(Science)杂志的一篇研究论文,证实中国4000年前的大洪水及大禹治水。(Gisling/维基百科提供

帝杼、帝孔甲、帝癸

少康驾崩后,夏祚又传十一帝。是为帝杼、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帝廑、帝孔甲、帝皋、帝发、帝癸。这十一帝中,需要特别一提的有三位。

一位是夏朝第七代君主、少康之子帝杼。在史书上杼又被记载为予、季杼等。季杼造甲作矛,提升了军队的作战实力。在少康复国的过程中,季杼灭掉寒浞之子豷,立下大功。《国语》评价杼“能师禹者也”,可知季杼不仅能辅佐少康复国,在他践天子之位后,亦是一位能继承并守护大禹鸿业的明君。

第二位则是夏朝第十四代君主帝孔甲。如果说太康失德开启了夏朝第一段乱世,那么孔甲践位后,不能尊奉正统祭祀,反执迷于鬼灵乱神,诸侯们认为夏后氏德衰,纷纷叛之,夏朝第二段乱世由此发端,并且这一次,夏朝未能衰而复振,相反,注定天命在身、将要开启新朝的一个叫汤的人,在孔甲二十七年,即公元前1853年出生,他就是商国国君癸的儿子。

孔甲之世也曾有两龙降世,一个叫刘累的人替孔甲养龙,一天,两条龙战于庭中,雌龙战死。刘累将雌龙做成肉酱,献给孔甲。可以说,从龙战于庭相争而死以至龙为人食,于大夏国祚而言,都是不详之征。

第三位需要提到则是有夏末代之君帝癸。帝癸亦即夏桀,是家天下出现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因昏暴而亡国的君主。后世常将夏桀与商纣并论。

夏桀无道,公元前1766年(夏后桀五十二年),成汤誓师伐桀,将桀放逐于南巢。大夏至此退出历史舞台,前后共历十七君,享国四百多年。

参考文献:

1. 《纲鉴易知录》

2. 《史记三家注》

3. 《绎史》

4. 《汉书》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反馈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点阅中国历史正述】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