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硯的對話

張銘芬 文、攝影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站在台灣南投縣集集攔水堰的水資源館裡,望著窗外滾滾的黑水,朋友告訴我,濁水溪上游的頁岩因近日豪大雨沖刷,那河床中堆積的黑泥與黑濁的河水正是豪雨的成果!談到黑水,朋友突然提起,在濁水溪中游的彰化縣二水鄉有製作名之為「黑玉」的螺溪石硯藝術館,很值得參觀。

探訪「黑玉」的家鄉

車行至二水鄉員集路4段,我們來到286號的「董坐石硯藝術館」。名作家劉墉曾來此做一方硯,留下做人如做硯的體悟;我與朋友一遊後,也頗有同感。記得有句話說,用心處處皆文章,董坐用心的雕硯,那種忘我的境界是我所認識的藝術家們共有的特徵,讓藝術作品可以雅俗共賞更是技藝高超的藝術家所樂意呈現的。

欣賞硯雕前,我十分好奇硯台是如何製作出來的?雖然我從小學3年級就開始拿起毛筆寫書法,唸師專時也學練書法,站上講台當教師後也教小朋友寫毛筆字,卻從來不知道硯台是如何產生的?說來真是汗顏!


在集集攔水堰的水資源館窗外望見的濁水溪景

製硯的流程

製硯專家董坐示範硯台的製作過程,真是讓我開了眼界:

一、選取石材

在濁水溪中可以撿到的石頭種類很多,如:木紋石、紋樣石、貝殼化石、黑膽石、板頁岩、玉石和龍石…等等,而螺溪石只是其中的一種。全長有186點4公里長的濁水溪,只在信義鄉雙龍村至彰化縣二水鄉之間的河床上,才能找到做硯的好石材--螺溪石。

螺溪石因為質地細緻溫潤,光澤細膩、不會沾染砂塵、容易發墨、不損傷毛筆的尖端、貯水不易乾涸、容易洗淨,且色澤多而各不相同,有墨黑、灰褐、靛青、黛綠、棗紅等,所以是製作硯台的上等材料。

選中的石材還必須經過日曬雨淋讓大自然做第2級的篩選。從小就跟著父親做硯台的董坐憑著他40多年的經驗,可以靠自己的眼力輕易看出石材好壞與出處。他表示,有些石材暗藏裂縫,不易察覺,這些暗藏的缺陷就要經過日曬雨淋的考驗了。自然的力量展現篩選的功能,有缺陷的石材會禁不起考驗而裂開,只有久曝不變的才能成為製硯的石材,所以,不是每一個螺溪石都能成為硯台。

二、裁切

一個螺溪石通常可以做成一或二方硯台,不管要不要做雕刻,先切好底部的平整是最重要的,底部平了才能再繼續做其他加工。在董坐石硯藝術館的創作工作室中可以看見很巨大的切割鋸,直徑約80公分的鋸子十分壯觀。雖然它看起來有些可怕,卻是切平石硯底部的好幫手。


切平石硯底部用的直徑約80公分的鋸子

三、挖槽

以前硯台是靠鑿刀與槌子一刀一刀的鑿出所要的形狀。董坐憑藉參觀大理石工廠的經驗設計出做硯台的機械,節省了挖槽與打磨的許多力氣,很快就可以磨出硯台的基本形狀。

四、細磨

機械節省大部分重複性的力氣,卻無法真正取代人。所以,硯台形狀做好後,還要用粗磨刀石與細磨刀石再打磨,經過「人與硯的對話」才能真正做出好硯台。把玩成品的手工磨硯石那種感覺很棒,細而不滑,頗叫人愛不釋手。

五、煮石硯(加熱)、上蠟

美麗是需要化妝的,硯台也不例外。硯台完成後,為了充分顯現石材的光澤與保護硯台,就需要做上蠟的動作。細緻的螺溪石硯不吸蠟或吃蠟,需要靠加熱才可以上好蠟,所以,來這兒參觀還可以看到難得一見的烹煮石頭大餐。硯石在熱水鍋中加熱,當熱度一夠,立即從鍋中撈起,用毛巾擦乾水分、塗上一層蠟、擦亮,就大功告成了。


「司馬光打破水缸救人的故事」作品

寧靜中的幽默

體驗了石硯的製作後,上藝術館的2樓參觀董坐家族的硯雕作品。硯雕翹楚的百龍硯,其精細與美麗的程度令人讚嘆;還有熟稔可愛的司馬光打破水缸救人的故事、青蛙到處跳的全家福,看了心中彷彿一股暖流流過,相信看過之後的你也會會心一笑。在館中細細感受董坐雕硯時心中的寧靜與幽默,是精神上一大享受喔!◇(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被香港權威影評人石琪譽為上半年度最佳香港影片的「跟蹤」,不僅參加柏林影展,同時榮膺今年香港及上海電影節開幕片。本片因聯絡不及無緣參加台北電影節,但即將於七月六日在全台公映。香港小姐徐子珊也以這部處女作,成為繼梁洛施後,又一備受期待的香港女星。
  • 舍維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古蹟,更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家庭住宅。這座城堡座落在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岸的一個美麗山谷中,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展示著過去法國家庭生活的樣貌。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