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堡城堡:丹麥保存最好的文藝復興式宮殿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吳約翰編譯
羅森堡城堡的外觀以對稱設計的花園為特色。紅磚立面、高塔、尖樓和山牆都是典型荷蘭文藝復興式建築。(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4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羅森堡城堡(Rosenborg Castle,又譯玫瑰宮)位於丹麥哥本哈根市中心,是為了休憩而建造的文藝復興風格宮殿。這座城堡不但擁有精緻的建築特色,其悠久的歷史長達400年,還一度是丹麥王室的住所。

羅森堡城堡建於1606到1624年間,它是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King Christian IV)建造的諸多出色宮殿中,至今依舊屹立不搖的建築。羅森堡城堡是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的最愛,也是舉辦許多重要活動的場所。

羅森堡城堡的外觀以對稱設計的花園為特色。紅磚立面、高塔、尖樓和山牆都是典型荷蘭文藝復興式建築,啟發後來的丹麥式建築。據說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與建築師伯特爾‧蘭格(Bertel Lange)和漢斯‧范‧史汀溫克爾(Hans van Steenwinckell)在1600年代初期共同設計了羅森堡城堡某些部分。城堡最早是一座小型遊憩宮殿,之後歷經多次擴建,到了1633年才形成今日所見的規模。

18世紀以前,丹麥王室把羅森堡城堡當作避暑用的夏宮。1710年後,宮殿變成王室收藏傳家寶的地方。王室寶庫(the Royal Treasury)收藏著世界上最精美的丹麥王冠珠寶。城堡內完善保存著1700年代的房間,收藏從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到腓特烈七世(King Frederik VII)等丹麥君主的家具和肖像。例如,騎士大廳(the Knights’ Hall)、王座室(the Throne Chamber)、大理石廳(the Marble Hall)等,都以掛毯與奢華家具布置得美輪美奐。

騎士大廳(the Knights’ Hall)

騎士廳展示丹麥的軍事遺產,收藏盔甲、武器和其它歷史文物。騎士大廳在1624年完工,最初當作宴會廳,後來成為接待空間。國王克里斯蒂安五世(King Christian V)懸掛12幅掛毯,描繪國王在斯堪尼戰爭(the Scanian War)(1675─1679年)的勝利。掛毯上方天花板的灰泥粉飾可追溯至18世紀,呈現丹麥國徽(the Danish coat of arms)圖樣,還有丹麥歷史畫家亨德里克‧克羅克(Hendrick Krock)創作的四幅肖像畫,展示四個王權器物(the Four Regalia):王冠(the Crown)、王權寶球(the Orb)、寶劍(the Sword)和權杖(the Scepter)。

騎士大廳展示丹麥的軍事遺產,收藏盔甲、武器和其它歷史文物。牆上懸掛12幅掛毯,描繪國王在斯堪尼戰爭的勝利。天花板的灰泥粉飾呈現丹麥國徽,照片中間黑色區塊是肖像畫作,展示象徵王權的四大器物:王冠、王權寶球、寶劍和權杖。(Shutterstock)

王座室(the Throne Chamber)

王座室(位於騎士大廳)的現狀幾乎跟丹麥新古典主義畫家、新丹麥王家藝術學院(the New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Art)教授尼古拉‧阿比爾德加德(Nicolai Abildgaard)所設想的一樣。房間內的色彩強烈,對稱嚴謹。位在觀者左側、雕刻精美的加冕寶座旁由三隻銀獅雕像守衛,大理石格子地板,以及描繪丹麥和瑞典戰爭故事的華麗掛毯。

王座室的色彩強烈,對稱嚴謹。位在觀者左側、雕刻精美的加冕寶座旁可見三隻銀獅子守衛、大理石格子地板,以及牆上華麗的掛毯。(Shutterstock)

大理石廳(the Marble Hall)

大理石廳原本是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第二任妻子克斯汀‧蒙克(Kirsten Munk)的臥室,展現丹麥王室的權力和財富。1668年,國王腓特烈三世(King Frederik III)為頌揚君主制,以極盡華麗的巴洛克風格重新裝修這間房間。天花板上的灰泥粉飾可見身材胖胖、帶有翅膀的小天使(putti),展示象徵王權的標誌。小天使圍起愛心造形的區塊展示丹麥國徽的各個組成部分。牆上以仿大理石裝飾,這在當時其實比真正的大理石昂貴,同樣以各式徽章裝飾。

這間大理石廳原本是克斯汀‧蒙克的臥室。天花板上的灰泥粉飾可見象徵王權的小天使。小天使圍起的愛心造形區塊展示丹麥國徽的各個組成部分。牆上以造價昂貴的仿大理石裝飾,展示各式徽章。(Shutterstock)

克里斯蒂安五世廳(Christian V’s Hall)

這個房間以前是克斯汀‧蒙克的起居室,國王腓特烈三世將其重新裝潢。中央有座紅、金雙色壁爐,可追溯至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時期;上方的天花板畫描繪一個管弦樂隊在演奏樂器。據信由國王腓特烈四世的宮廷畫家伯努瓦‧勒科弗(Benoît Le Coffre)在天花板內外飾條上繪製了孩子們跳舞玩耍的模樣。

這間房以前是克斯汀‧蒙克的起居室。中央有座紅金雙色壁爐,而天花板畫描繪一個管弦樂隊在演奏樂器。(Shutterstock)

國王腓特烈四世大廳(King Frederik IV Hall)

國王腓特烈四世大廳後來改建成妹妹蘇菲‧赫德維格公主(Princess Sophie Hedevig)的接待廳。室內有1623年安德斯‧尼爾斯(Anders Niels)繪製的彩色天花板,以及安東‧馬蒂亞斯‧約瑟夫‧多馬諾克(Anton Matthias Joseph Domanöck)在維也納製作的鋼臂水晶吊燈。牆上裝飾著荷蘭織布工藝與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及其家人的肖像。

國王腓特烈四世廳是公主蘇菲‧赫德維格的接待廳。室內特色有1623年繪製的彩色天花板,以及維也納製作的鋼臂水晶吊燈。牆上裝飾著荷蘭織布工藝,以及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及其家人的肖像。(Shutterstock)

克里斯蒂安六世室(Christian VI’s Room)

這間美麗的房間曾經是蘇菲‧赫德維格公主的臥房。牆上掛的編織毯,描繪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日常生活,產自比利時法蘭德斯著名作坊。原木拼花地板(The parquet floor)取自國王克里斯蒂安六世的房間,1870年左右從腓特烈斯貝宮(Frederiksberg Palace)運到這裡。臥房內展出的許多家飾物品都與克里斯蒂安六世國王的房間有關,可追溯至18世紀。

蘇菲‧赫德維格公主曾是這美麗房間的主人。牆上掛著產自比利時法蘭德斯著名作坊的編織毯,描繪亞歷山大大帝日常生活。(Shutterstock)

羅森堡城堡是目前世上保存最完善的文藝復興式城堡之一,呈現幾世紀前丹麥君主的日常與節慶生活。1838年,丹麥王室將城堡對外開放,展示為數眾多的房間和王室文物,讓大家得以一睹丹麥君主制豐富的歷史與昔日風采。

原文:Rosenborg Castle: Denmark’s Renaissance Palac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國際自由新聞工作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位於倫敦市中心,擁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教堂著名的特色包括靈感來自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圓頂,以及精緻的西立面,有著寬敞門廊和雙塔樓。雷恩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汲取靈感,融合科林斯柱、壁柱和三角楣飾造型,將這些元素與巴洛克風格合為一體,詮釋出獨特的英式風格。
  • 舍維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古蹟,更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家庭住宅。這座城堡座落在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岸的一個美麗山谷中,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展示著過去法國家庭生活的樣貌。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