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偷了他的筍 他為何買了更大的筍送去?

作者:懷忍忍
相傳戴逵繪《蕺山仙館圖》。(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161
【字號】    
   標籤: tags: , , ,

東晉到南北朝之世,戰亂流離給許多人的生命埋下苦難,也有許多人在這時代舞台上活出自己特有的風采,沈道虔是其中一個,留名在《宋書》隱逸列傳中。

沈道虔是江南吳興郡武康(今浙江吳興縣南部)人,住在武康縣北的石山腳下。沈道虔從小就自然顯露了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仁愛之心,在學問上他喜愛研習《道德經》和《易經》,對教導學生也很有能耐,經他授業的學生都有所成就。當時的郡縣甚至遠至州府都聽聞了沈道虔的聲名,徵召他出任官職,前後達十二次,然而沈道虔始終不為所動。他樂在隱居,靠自己的力量所能過日子,而且一生始終不變自己的節操和隱逸的志向。

清貧又慷慨的沈道虔

「捉襟見肘」是沈道虔的生活寫照,「慷慨大量」是沈道虔亮麗的生命風采,沈道虔是怎樣活出清貧又慷慨的一生呢?

東晉末年歷經了三年的孫恩之亂(孫恩於西元399年起兵造反,402年敗死),吳郡、吳興郡和會稽郡等東晉最重要的屬地都遭到嚴重的掠奪,沈道虔居住的武康縣也是遍地饑荒,沈道虔儘力救濟貧困,並資助兄弟子侄們的生活。

縣令庾肅之在縣南廢頭里臨溪的地方,為他建了一間小宅,讓他遷到那裡去住。那裡雖然山水景緻很好,但是他還是不時回去石山小廬,和他亡兄的幾個孩子一起過日子,窮困中也不改志節。東晉的藝術家、長年隱居會稽剡縣的高潔隱士戴逵(約西元331年─396年)傳授給他琴藝;東晉的名士王敬弘(在南朝宋時任職尚書令)非常敬重他。

沈道虔整理家院的土地作成菜園種植蔬菜,在家宅後面種竹子。有人進了他的菜園偷他的蔬菜被他看到,他並沒有上前去抓賊,反而遠遠地趕忙躲開了,等到偷菜的人離去,他才出來。又有一次,有人看上他家後院冒出的竹筍,就偷偷地去挖採。沈道虔看到了,並沒有出面制止,而是讓家人購買大筍送給偷竹筍的人,並告訴對方說:「我們家屋後的竹筍,是要讓它們長成竹林的,你如果想要筍子,我們可以買好吃的送給你。」偷竹筍的人聽了感到羞愧,將筍子送回到沈道虔家門內,此後再也沒有人來偷竹筍了。

沈道虔以寬容和善意化解了困擾他的問題,並啟發了他人的良知。

有時他家裡無米無菜的時候,他就撿拾一些人家不要的東西過日子,像是收穫後散落在田裡的零星稻穗。一同在田裡拾穀穗的人因為爭奪稻穗而發生衝突爭吵,沈道虔碰上了就出面勸善,並且將自己所拾取的穀穗全部分給他們。這使爭吵的人有了羞愧之心自動停止了紛爭。由於沈道虔平日的雅量風範,當鄉裡人因為爭奪而吵架時,常會羞愧地說出這樣一句話來:「不要讓沈居士知道。」

冬天到來時,沈道虔家裡沒有厚的衣服足以禦寒,老師戴逵的兒子戴顒為他製作了新衣並送來了一萬貫錢。沈道虔將全部錢財轉送給貧困且缺衣的兄弟和家族弟子。

鄉裡的年輕人知道了沈道虔的節操與學問,紛紛跟隨他學習,然而沈道虔有時欠缺食物,餓到沒辦法教學講課。當地武康縣令孔欣之知道了就幫助他,讓他能夠正常教課授業;從而,來跟從道虔學習的學生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宋文帝劉義隆(西元407─453年)讚賞沈道虔的品德和教化學生的成就,得知他生活極為拮据貧困之後,就派遣使者來問候他,賞賜他三萬錢和二百斛米。沈道虔把這些賞賜全數當作亡兄的子女們嫁娶的費用。宋文帝徵聘他為員外散騎侍郎,他也不就職。

沈道虔的家族世代信奉佛教,他將父親的古宅和園地捐獻出來,建造了一座佛寺。沈道虔一生都沒有改變清高的志向,老來時仍然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但他毫不在意,讀書和彈琴讓他天天滿懷喜樂,樂此不疲。@*#

資料來源:《宋書‧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時,經過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寧織造府。曹寅的嫡母孫氏,當年小玄燁的奶娘,出來給康熙磕頭。康熙當時拉著她的手,對周圍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當時正是春天,廳堂前有萱草盛開,康熙手書「萱瑞堂」,賜給他的孫氏奶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