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唐詩】

千古一詩《遊子吟》是怎麼寫成的?

作者:允嘉徽
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2121
【字號】    
   標籤: tags: , ,

《遊子吟》是出自唐中期詩人孟郊之筆。孟郊字東野,天寶十年出生於湖州武康(一說洛陽),個性狷介寡合,藝術天分在寫詩中得以揮灑。詩評者說他格致古淡,韓愈讚賞孟郊「天葩吐奇芬」。

孟郊一生寫了五百多首詩,以《遊子吟》一詩千古著名。每年母親節的時節,鮮明的孺慕之情,更是感動人,千古一心。孟郊怎麼寫的這首詩?這詩其實反映了他的人生故事的底圖,凝縮了他大半生的懸掛。

孟郊的父親是崑山縣尉,是古時縣長的佐貳官,職掌捕盜賊,調查犯法作亂的事,維護地方的治安。孟郊的母親操持家務,事事親為,省吃儉用。他們家的生活稱不上小康,說是貧窮也不為過。家境貧窮並沒有讓孟郊低眉俯首,更不能限制他洋溢的詩才,完成了不少詩篇。但是孟郊無意於科舉仕途,年輕時就隱居嵩山,自稱處士。

孟郊有一首《遊終南山》的詩,詩中寫道「到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顯然他喜愛質樸的生活之道,在大自然中開懷自在,功成名就在天地間只是過眼煙雲。

浮名如過眼煙雲。(Pixabay)

不過,孟郊心中對父母的劬勞一直掛念在心,一年年過去,掛念越來越深。他這一個遊子,如飄忽的雲,他的生活得不到安頓,不能反哺父母。他的自描詩「一生空吟詩,不覺成白頭」,反映了什麼呢?掛念著什麼呢?原來,他掛念父母,不想再給父母添憂,將近四十歲的他終於邁向科考之途。

在唐德宗貞元七年,孟郊回到故鄉湖州,他得到州縣的選舉,列於貢給朝廷的鄉貢名冊中。然而,接下來兩年進京參加科舉都落榜。

母親殷殷的鼓勵,讓他第三次出馬應試,終於登上進士榜,此時孟郊在四十五歲之年。

拳拳孝心 千古詩篇《遊子吟》

登科進士的喜悅,並沒有改變孟郊孤直的個性,他不會隨波迎合,不得權貴的關注眼神。未等及授官,他也就離開了長安返鄉去了。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孟郊50歲才得授溧陽縣(位於浙江宜興縣西)縣尉的職務。雖然當不上正官,總算這一生中第一次有了穩定的收入,能夠買得一畝薄田,造一間簡單的住家。這時的孟郊,終於能落實報答親恩的心願,能迎來母親受他奉養。孟郊的名作《遊子吟》一詩,就是在出任溧陽縣尉時迎接母親所作,詩的題注即「迎母溧上作」,詩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詩中的「寸草心」就是指子女奉養父母,恩報父母劬勞的一點棉薄之力的表現。孟郊到了人生半百,才得以奉養父母,隨侍左右,「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宛然為他代言:這樣的回報,相對父母綿綿無盡的、無私的照拂,算得上什麼呢?「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孟郊歷經半生苦寒的壓抑,窺見父母恩得報終有期,那份欣喜乍現,千萬倍於自身的榮譽!《遊子吟》傳誦千年,從孟郊半生苦吟中躍然而出,言有盡而意無窮,清代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給予此詩「全唐第一」的讚譽。詩人純孝之詩,得到天下人自來善良本心的認同,遂成千古不朽的詩篇。@*#

參考資料:《新唐書》《唐才子傳》《全唐詩》

─點閱【愛讀唐詩】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時,經過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寧織造府。曹寅的嫡母孫氏,當年小玄燁的奶娘,出來給康熙磕頭。康熙當時拉著她的手,對周圍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當時正是春天,廳堂前有萱草盛開,康熙手書「萱瑞堂」,賜給他的孫氏奶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