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華文化】

千年前吃雪檻冰盤消暑 風雅文化達到什麼高度?

作者:允嘉徽
熱天裡吃冰消暑古今都愛。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69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夏天的溽暑裡吃上一口冰,從想像延伸到品嚐的一瞬都帶來快意!在沒有使用冰箱的時代,熱天裡的冰是生活中的一寶,廣受歡迎。唐代詩人韋應物有一首詠冰的《冰賦》,寫古代怎麼「製冰」和「得冰」的事:「深山窮谷凌人鑿,頒賜從來天下聞」、「睹頒冰之適至,喜煩暑之暫清」。從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從古以來朝廷頒冰、賜冰給官員都是天下「大事」,就說冰實在是夏天裡讓人盼望的東西。

古人藏冰製冰歷史久遠

古時候的冰,是取自天然的資源,在隆冬時從深山窮谷鑿來封藏的,這種傳統作法在周朝就有了。那時宮中管理冰的一切事物的有專職官員,周朝叫「凌人」,唐朝時,是由掌苑囿園池的令丞這些官職的人掌管冰務。他們在冬季時藏冰,於立春的前三天將冰納入冰井中,到了春天第二個月開啟冰井,這樣慢慢提高冰井的溫度,準備夏天時切割供給頒冰使用。

這些冰塊,可以保鮮祭祀的食物,也用來保鮮宴席食物,還可以作餐飲。從文獻中看古人的吃冰文化,宋代達到了前無古人的歷史高度。

宋代豐富的吃冰文化

宋朝在「初伏」日頒冰。「伏」日是夏季中最熱的日子,有30-40天左右,前十天稱為初伏。在宋朝不僅是官員們享用冰的恩賜,民間人士也能享用冰盤、冰點,而且吃冰已經很普遍,在當時形成一種消暑的流行風尚。

宋朝人對吃冰如何講究呢?就好像日本飲食文化中的懷石料理可以比擬,要講究時鮮,又要講究飲食時整體環境氣氛的營造。詩人李至的詩寫著「茶煮頒冰味更長」,就說用「天然冰」來煮茶滋味更好,這是把冰引入飲茶文化中。除了用天然冰煮茶引出茶的雋永滋味,豐富飲茶的藝術之外,冰品的「冰雪」甜點,更引得天下人食指大動。

北宋民俗記事《東京夢華錄》記載「冰雪」在當時是一種甜點,有在街頭巷尾販賣的,此外更有高檔的冰雪店。那時舊宋門外有兩家最有名的冰雪店,店裡吃冰雪用的是銀器,用銀盤裝冰雪,用銀湯匙吃冰雪,營造出相當高貴的時尚餐飲氣氛。

用銀器吃冰雪雖然豪華高尚,但還不是宋代吃冰文化的頂點,京都人的想像力遠遠不止於此。在一年中最熱的那個月——「三伏月」,北宋人用「冰雪」創造出在酷暑天裡樂逍遙的生活情趣。

夏日的清風能解熱浪,夏日盛開的荷花能頤養心性,夏日的冰雪能給人大快朵頤,於是北宋人就在風亭水榭處結合了這些解暑元素,舉行夏日賞冰雪雅宴,乘涼風賞新荷、吃「雪檻冰盤」來消暑。這些冰盤上的冰雪來自冬天的大雪櫃。

古人冰盤上的冰雪來自冬天大自然的冰箱。 (Pixabay)

宋代的「雪檻冰盤」就是冰雪甜點的極品,那一盤冰鎮的冰雪盤上可能擺上各種鮮果,裝點出精緻的夏日風采?或可能妝點著鮮花兒,青春悅目耐人尋味?冰雪細緻綿密可能如雪花,伴隨各種滋味的蜜汁入口即化?那樣的夏日風物詩——「雪檻冰盤」……留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清涼感也伴隨而至!@*#

資料來源:《周禮》《新唐書》《東京夢華錄》

─點閱【璀璨中華文化】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時,經過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寧織造府。曹寅的嫡母孫氏,當年小玄燁的奶娘,出來給康熙磕頭。康熙當時拉著她的手,對周圍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當時正是春天,廳堂前有萱草盛開,康熙手書「萱瑞堂」,賜給他的孫氏奶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