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集錦】

迎新年風俗集錦 驅邪迎福東西妙合

作者:容乃加
展望世界各國,地不分中外,都有迎接新年的特色風俗,也都有驅邪迎福的願景。(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52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從古以來過黃曆新年,傳統中的中國人有迎春接福的民俗非常多。展望世界各國,地不分中外,都有類似的迎接新年的風俗,又有各地的特色。從大疫與紛亂中迎向新的一年,人們怎樣從傳統中汲取寶貴的精神養分,跨度這一場天地人間的大考驗?

傳統中國  感恩天地神明 擊臘鼓慶新年

放鞭炮賀新年!圖為昇平樂事圖  放鞭炮。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上古中國,在臘月臘日舉行「臘祭」,是一年中祭祀天地、五路神明和祖先最重大的慶典儀式,也就是感恩天地神明並總結報告一年成績的大祀典。一年的最後一天,千門萬戶在門上貼上「桃符」(春聯)、門神,待到交了子夜迎來新年,家家戶戶燃放爆竹趕年獸,慶祝平安年到來。

南北朝時代,在臘日這一天舉行禳邪儀式,人們頭戴胡公頭、擊臘鼓(*細腰鼓),並作金剛力士以逐疫驅邪,「臘鼓鳴,春草生」,展望春回大地。到了明朝,春聯普及到民間家家戶戶,成了一種最普及的新年吉祥春貼;春聯普遍展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和積善人家慶有餘的人生態度,策勵家門以善德感應天地迎福來。

日本新年初詣  聽108聲鐘響

日本的除夕夜(除夜),寺院的重要行事事敲響梵鐘 108 響,寓意著將 人間108 種煩惱、舊年的衰氣通通「除去」。很多日本人喜在除夕夜裡上寺院,等在寺院周圍聆聽108響鐘聲洗滌煩惱。梵鐘的1到107響在舊年裡敲完,接著在午夜12點時第108響鐘聲應時響起,信眾就在這一刻進入寺院朝拜神明,歡喜迎接嶄新的一年。新年期間第一次上寺院、神社去祈福,在日本稱為「初詣」,除夕夜跨子時的「初詣」是日本人最鍾愛的送舊迎新接福的新年活動。

東京的淺草是日本著名的寺院,也是日本新年第一天初詣的觀光名所。(盧勇/大紀元)

印度  哭新年 賀新年

在印度,在除夕前則能看到每個家門前都張貼出各種精美的圖畫。一到元旦清晨,傳統的印度人手提小燈,拿着紅粉包,向長輩和親友拜年,互相把紅粉塗在前額上。而也有的年輕人以水槍玩鬧,他們把紅墨水裝進水槍中,射到親友身上祝賀新年!

華人在新年期間,不喜歡一些不吉祥的徵兆,即使很平常的打破了碗盤的事,也要趕快說上一聲「歲歲(碎碎)平安」祈願將壞事轉吉。而在印度有些地區,卻有「痛哭元旦」的風俗。印度人在新年第一天他們在新年第一天約定成俗: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能發脾氣;同時,一大清早一家人互相擁抱便開始痛哭,老人先哭,然後中年人再哭,最後是孩子們哭。這些印度人感慨人生苦短,哭泣歲月流逝,就以痛哭來迎接新年!他們在一年之始提醒自己用善心面對人與事物,並警惕自己珍惜生命、愛惜光陰。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信佛的人許多都在初一茹素淨心敬神,新年元旦也不例外。在印度則有「禁食元旦」的風俗。「禁食元旦」是在元旦這一天不吃東西,表示「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巴西  尋「幸福」 揪耳朵

南半球的巴西人聽到新年的鐘聲響起,就會開始「尋幸福」的活動。金樺果這種長在高山中的罕見果子被巴西人視為「幸福」的象徵;許多巴西人在新年伊始高舉火把,蜂擁登山,尋找金樺果。能夠找到這種罕見果子的人,都是通過了不畏艱險的考驗,才得以擁有。

而在巴西的農村,有一個與衆不同的新年習俗,那就是在元旦這天見面時「揪耳朵」,你揪我,我揪你,傳遞給對方自己的祝福。也有人跪求給揪耳朵呢,而且揪得越使勁,讓對方痛得越深刻,表示祝福越深刻喔!

西班牙連續吃下十二顆葡萄

西班牙人跨年連續吃下十二顆葡萄。(Shutterstock)

教堂跨夜的鐘聲響起,平日熱情洋溢的西班牙人怎樣跨年呢?他們通常在首都馬德里太陽門廣場歡聚「吃跨年葡萄」來慶賀一元復始,迎接新年的來臨。教堂12點的鐘聲每敲一下鐘,他們就吃下一顆葡萄,不快也不慢,配合鐘聲12響「連續吃下12顆」,表示來年幸福圓滿。西班牙人認為,12顆葡萄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同時每一顆葡萄都有不同的寓意,第一顆葡萄寓意「平安」、第五顆代表「和睦」、第六顆「避難」、第七顆「祛病」……。吃下12顆葡萄象徵新年的每個月都吉祥如意。

這種風俗的來源一說是起於1900年,西班牙東南部的阿里坎特葡萄大豐收,農民為了要促銷豐收的葡萄,結合了當時過新年的時機,把葡萄當作吉兆,創發了「吃好運葡萄」的點子,鼓勵人們跨年吃葡萄,迎接新年好運氣。至今,阿里坎特的「阿萊多白葡萄(Uva Aledo)」依然是西班牙人為新年選購好運葡萄的首選。

驅邪迎福的願景各方巧合

驅邪除魔、迎祥納福是地球上各方人士,對新年、對未來最普遍的共同願景。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新年習俗還保留著古老的善良傳統,趕走邪惡迎接美好的新年。

蘇格蘭轉動火球

蘇格蘭的靠海城市斯通黑文(Stonehaven)地區的人們在嚴寒的除夕夜裡,舉行「轉動火球」儀式(fireballs ceremony)。黑夜中的馬路上,人人持一條一公尺長的繩子,尾端繫著一團裝著易燃材料的鐵絲火球,手握著繩頭用力揮動甩圈圈,讓團團的火球呼呼地轉,用來驅邪迎善,接來新年的好運道。最後還在燃燒的火球會被甩入海裡。

瑞士戴面具驅趕惡靈

在瑞士阿彭策爾(Appenzell)中部地區的人則在每年一月十三日舉辦驅趕邪魔的儀式。在儀式前幾個禮拜,婦女們就為參加儀式的男人們製作儀式穿戴的服飾和頭飾。當天參加儀式的男子都要扮成女生,戴上口含小花面頰豐滿的面具,代表富有和善良!也有用植物作成木偶的裝飾,他們的胸前和背後都掛著鈴鐺,隨著他們的走動發出聲響,居民認為這樣可以把冬夜出現的惡靈嚇走。

瑞士阿彭策爾(Appenzell)中部地區的人穿戴植物裝飾扮演木偶,在除夕驅趕惡靈。(Shutterstock)
瑞士阿彭策爾(Appenzell)人扮演木偶驅趕惡靈迎接平安的新年(圖為木偶臉部)。東西方過新年驅邪除惡的傳統異曲同工,精神相通。(Shutterstock)

羅馬尼亞 化妝成動物形象驅惡靈

羅馬尼亞的科馬內斯地鎮民們穿上熊的毛皮服裝一起跳舞,驅除惡靈,迎接新年。(Shutterstock)

數百年來,在羅馬尼亞的摩爾多瓦地區有特殊的除夕和元旦慶祝儀式。科馬內斯地小鎮(Comanesti, Moldova, Romania)的鎮民會在跨年夜穿上動物皮毛服裝,扮演動物遊行、舞蹈,並舉行隆重儀式!

祝禱者穿上動物毛皮或民俗服裝,扮成羊、馬或熊的造型,挨家挨戶給各家人驅除惡靈。這個習俗源於基督教的傳說,相傳扮熊的上門來拜訪,除了驅除邪靈,還會帶來財富、健康和好運。居民們穿上彩色的民俗服裝或是動物毛皮,上街參加化妝舞會,踏著音樂的節奏在街上跳舞、遊行,一起迎接沒有邪靈的乾淨的新年來臨。

另一個摩爾多瓦的小鎮圖多拉(Tudora, Moldova, Romania),人們最重視的是元旦這一天。元旦寄託著一年美好的願景。圖多拉的人們在新年伊始的第一天穿戴特殊的面具和服裝,唱頌者表演一種儀式舞蹈,用以趕走過去的、糟糕的一年。他們的馬車、馬匹也裝扮得多采多姿展現新年的氣象!

羅馬尼亞圖多拉的人們在元旦穿戴特殊的面具和服裝,用以趕走過去的、糟糕的一年,迎接美好的新年。(Shutterstock))

近年來,新年跨年的看點漸漸聚焦到大規模煙火秀上,其實,在大眾媒體的鏡頭之外,在東西方各國還保留著不少傳統的新年祈願的風尚習俗,善良戰勝邪惡更是人間共同的願景。敬祝福世間人一起從傳統中找回正念、正信的力量,跨度2023年的這一場天地人間的大考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時,經過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寧織造府。曹寅的嫡母孫氏,當年小玄燁的奶娘,出來給康熙磕頭。康熙當時拉著她的手,對周圍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當時正是春天,廳堂前有萱草盛開,康熙手書「萱瑞堂」,賜給他的孫氏奶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