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采風】仙鶴報恩 做人妻女

作者:脩實
仙鶴報恩的民間故事是一則日本家喻戶曉的傳説。(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9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日本有很多民間傳説故事,大多簡潔、質樸、有趣,卻又富有深意。在時光緩緩的昔日,仙鶴報恩的民間故事是一則日本家喻戶曉的傳説,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文化意義,反映怎樣的精神境界呢?

仙鶴變少女報恩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地住著一個老爺爺和老奶奶。一個寒冷的雪天,老爺爺去城鎮賣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隻鶴被套子套住,那隻鶴越掙扎套子勒得就越緊。老爺爺覺得十分可憐,就説「你別動,我來救你。」老爺爺將鶴從套中解開後,鶴便向山裡飛去。

老爺爺在路上解救了一隻鶴,無意間結了善緣。(Shutterstock)

回家後,老爺爺將此事告訴了老奶奶。這時,聽到門外有人敲門。

「哪一位呀?」

老奶奶將房門打開。只見一位美麗的姑娘站在門前。

「這麽晚了,實在對不起。因為下大雪,我迷路了。您能不能留我在你家住一宿?」

「你看,我家很窮,連多餘的被褥都沒有。如果您不嫌棄的話,就住下來吧。」

姑娘聽到老奶奶答應了她,十分歡喜,於是就住了下來。

第二天、第三天,連續降大雪。就這樣過去了數日。

姑娘心地十分善良,每天為老爺爺老奶奶做飯、洗衣服,一應家務全做。臨睡覺前,還給老爺爺和老奶奶按摩肩背。

一天,姑娘說:「與其讓我去不認識的親戚家,莫不如讓我留下來,當你們的女兒吧。」

老兩口沒有孩子,十分歡喜,就答應了姑娘的請求。此後,他們就像對親生女兒一樣對待她。

一天,姑娘對老爺爺和老奶奶說:「我想織一匹漂亮的布,能不能買些線回來?」

老爺爺馬上買回了一些線。於是姑娘開始織布,並對二老說:「我現在就織布,織布期間,請二老一定不要偷看我的房間。」

「知道了。絕不會偷看的。你就好好織布吧。」

於是,姑娘將自己關在屋子裡,開始織布,織了一整天,到了晚上仍不出來。次日依然如此。老爺爺和老奶奶只能聽到織布機發出的織布聲。

到了第三天晚上,織布機聲停止了,姑娘捧著一匹布從房間走了出來。老爺爺和老奶奶發現,這是他們從未見過的布,格外漂亮。

姑娘說:「這布名叫鶴織布,父親明天拿到城裡賣了吧。還有,再多買些線回來。」

第二天,老爺爺拿著姑娘織的佈,來到城裡,沿街叫賣道:「這是鶴織布,有沒有要買的?這可是鶴織布啊!」

老爺爺將布高價賣了出去,又買了些線和其它物件後,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

第二天,姑娘又織布。這次織的更好,賣了更高價錢。老兩口一下子就富裕了起來。

可是,當女兒將自己關在屋裡織第三匹布時,老奶奶出於好奇心,終於忍不住了,對老爺爺說:「這姑娘是怎麽織出這麽漂亮的布來的呢?我偷著看看,就看一眼。」

就這樣,老奶奶最終違背了對姑娘的承諾,偷偷從門縫向屋内望去。房間裡,不見了姑娘,只見一隻鶴用長長的嘴從身上一根一根的拔下羽毛,並將其織入絲線裡。那隻鶴的羽毛大部分已被拔光,顯得十分憔悴……

正當老兩口看得目瞪口呆之際,女兒停止了織布,捧著織好的布走出了房間。

「爸,媽。你們的恩情,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就是那隻被父親從套中解救的鶴。為了報恩,我來到這裡。但是,當我的真容被看到後,我就不能呆在這裡了。感謝這些天對我的關照。」

説罷,姑娘展開雙臂,頓時變成一隻鶴,飛上了空中。鶴在房子上空盤旋了幾圈後,鳴叫著向大山裡飛去。

那隻鶴鳴叫著向大山裡飛去。(Shutterstock)

仙鶴作妻報恩

以上的故事,是日本仙鶴報恩流傳最廣的版本。此外,廣為流傳的還有仙鶴妻子的傳説。山形縣的南陽市,就有如下的傳説。這個傳説,江戶時代被記錄在書籍中,是日本史料中最早的相關記載。在漆山地區,有許多地名與仙鶴報恩故事有關,如鶴卷田、羽付、織機川等等。另外,還有一座古刹叫「鶴布山珍藏寺」。以下是故事梗概。

從前,在織機川畔的二井山,住著一個人,叫金藏,他為人正直、心地善良。在去宮内町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個年輕人在折磨一隻被綁著的鶴。金藏覺得鶴很可憐,就將身上帶的所有的錢都拿出來,買下了這隻鶴。然後,他解開繩子,放了它。那隻鶴高興地在高空中盤旋了幾圈後飛走了。

時過不久,一天晚上,金藏家來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她懇求說,請你娶我為妻吧,讓我為你幹活。金藏再三拒絕,她都不肯離開。無奈,金藏只好將她留下。這個女子是織布能手,她織的布非常值錢。

一天,女子說:「夫君,為了報恩,我將要給你織一樣東西。但是,七日内,你絕不能看我的房間。」隨後,她便將自己關在房間裡,只聼到織布聲,日以繼夜。到了第七天晚上,金藏終於忍不住了,心想:她究竟在織什麽布呢?於是,他躡手躡脚地靠近妻子織布房的窗子,向裡望去。不料,他出於驚恐,不由自主「啊!」地叫了一聲。原來,織布的不是妻子,而是一隻鶴!它將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下織成布。那隻鶴已十分瘦弱,身上的羽毛幾乎都拔光了。

隨著金藏的叫聲,織布聲戛然而止。
那隻沒有了羽毛的鶴十分哀傷地說:「夫君,我要你不要看,你為何不聽我的話呢?正如你所看到的,我不是人,是你此前救下的那隻鶴。我現在織布,就是為了報恩。這是用我的羽毛織成的諸佛菩薩圖曼陀羅。這也是我給你留下的遺物。我走了,再見!」説罷,便不見了蹤影。

仙鶴不忘人的救命之恩。(Shutterstock)

金藏違背了承諾,十分羞愧。他因此也感悟頗多,於是出家為僧。為了收藏妻子留下的那個曼陀羅,他建造了一座寺院。該寺院起名叫金藏寺,後更名為鶴布山珍藏寺。

【後話】

山形縣南陽的珍藏寺,據説就是仙鶴的丈夫金藏於寬正元年(1460年)皈依佛門時所建,而鶴羽毛織品作為鎮寺之一寶收藏在寺院内。遺憾的是,仙鶴織的諸佛菩薩圖曼陀羅,在火災中被焚毀,已不復存在,現今僅留下古刹的古風禪韻和美好的傳説。該寺院,大名伊達正宗(1567~1636年)時代已成名刹,寺院内山門與庭院等十分諧和,梵鐘名為「夕鶴之鐘」,上鑄有仙鶴報恩圖。該寺佛教氛圍分外濃鬱,尤其是遍布紅葉的金秋,徜徉其中,大有身心被洗淨之感。

日本民俗學大家柳田國男(1875~1962年)所編《全國昔話記錄》(1932年)第一編《佐渡昔話集》中,編入了《鶴妻子》,這是從民俗學角度對該故事的首次定位,也因此使鶴報恩的故事迅速普及。此後,以仙鶴報恩故事為題材的文藝作品輩出,較有名的有木下順二的戲曲劇本《夕鶴》(1949年)、歌劇《鶴妻子》(1949年)、東寶映畫的電影《鶴》(1988年)等等。

有趣的是,中國自唐代就有「鶴氅裘」之説,就是用鶴羽毛織的布所做的衣服。而且,這種布料,不但在中國,在韓國、日本自古也都被視為最高級的針織品。昔日,一些名人、道士曾穿過「鶴氅」,如《三國演義》中的諸葛孔明就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

其實,日本東北地區自古就有用鶴羽毛織布的傳統,只是隨著時代演化漸漸被忽視了。據説,現在當地能織鶴羽布者已寥寥無幾。

人類文明因時期、民族、地域、風習不同,使得文化形態千差萬別,林林總總。然而,無論時勢如何變化,各文化中卻又有相通、相同且亙古不變的東西,如:善惡有報、知恩圖報等等。這些,可謂普世價值。仙鶴報恩故事中所蘊含的普世道理正是:為人要言而有信,處世要知恩圖報。@*

─點閱【東瀛采風】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時,經過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寧織造府。曹寅的嫡母孫氏,當年小玄燁的奶娘,出來給康熙磕頭。康熙當時拉著她的手,對周圍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當時正是春天,廳堂前有萱草盛開,康熙手書「萱瑞堂」,賜給他的孫氏奶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