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無才便是德」究竟是什麼意思

文/周曉輝
古代女子主要通過宮廷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模式,讀書識字明理。圖為清陳枚繪 《月曼清遊圖冊》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8724
【字號】    
   標籤: tags: , ,

提到「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尤其是在中共摧毀中華五千年文明、極盡所能詆毀傳統文化後,人們普遍的理解就是女子是不需要有什麼才能的,沒有才便是有德行了,而這是古代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是為了讓她們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自然這也成為中共宣傳古代社會是「黑暗的、腐朽的、落後的」所謂證據之一。不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實含義並非如此。

首先從現有的史料看,這句話最早出自於明末文學家陳繼儒編撰的格言語錄集《安得長者言》中,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應是其引用他人所言。陳繼儒對此的註解是:「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他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另有清代張岱《公祭祁夫人文》中說:「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清人寫的《隋唐演義》第三十七回也如此說道:「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才何必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嘆為有才無德,為可惜耳。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

眾所周知,中華傳統文化「敬天畏地」,講求「天人合一」,而傳統文化的核心正是對儒(孔子)、釋(佛家)、道(老子)的信仰,三家都非常重德。不僅帝王要德治天下、德化天下,大臣、平民百姓也要修心養性,按照一定的道德準則生活。不僅男子要有德、要有君子風範,女子也要遵從「四德」,即婦德、婦容、婦言、婦功。

女子要遵從「四德」,即婦德、婦容、婦言、婦功。圖為明代刊本《列女傳》插圖。(公有領域)

也就是說,對女子的首要要求是有品德,這樣才能正身立本;其次儀表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輕浮隨便;第三言辭要得體,有禮有節;還有就是要懂治家之道,包括懂得如何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持家,懂得繡花織布等手工。

簡言之,古人最重視人的德行,其次才是技藝,即「德重於才」,不論男女。

如何讓人擁有德行呢?教化為徑。古代男女有別,男子不論屬於哪個階層,都要學習仁義禮智信,學習如何修身,學習的途徑或是學校老師的教導,學習《四書五經》,或是家族長輩的言傳身教。而女子則主要通過宮廷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模式,讀書識字明理。

早在先秦時期,宮廷便已有對宗室女子進行教育之傳統,教育內容包括德行和禮儀。到了漢代,宮廷上層女性除接受德行教育外,還要學習音樂舞蹈等,以修身養性。彼時劉向所撰《列女傳》與班昭所撰《女誡》規範了女德教育的內容,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唐代宮廷女子教育更是大行其道,唐太宗皇后長孫氏「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她總結自身處世治內的經驗「撰古婦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則》,自為之序」。該書流行當世,對當時女子教育起了一定作用。宋代至清宮廷女子教育同樣被大力提倡,宮中設有專門的教育機構。

除了上層女性接受德行教育外,一般貴族和士大夫的女兒也可以在家通過父兄或家庭教師的教導,提高自身的修養。明清時代,簪纓之家、書香門第,女子讀書已蔚為風氣,明末更有女子私塾出現,而在婚姻中,女子擁有才華也是是否可以獲得佳緣的一個助力器。

貴妃筵宴題大觀園,清孫溫繪《紅樓夢》第18回插圖。(公有領域)
明清時代,簪纓之家、書香門第,女子讀書已蔚為風氣。圖為貴妃筵宴題大觀園,清孫溫繪《紅樓夢》第18回插圖。(公有領域)

顯然,幾千年來,針對男女的德行教育遍及整個社會,而這也是古代社會長期維持了相當程度道德標準的原因。由此再看晚明出現的「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含義,前一句的真意是男子要以德行為主,以才幹為輔,並非是不要重視才幹;後一句是說女子也要以德行為主,不要因為有才華就忽視了婦德。有學者認為,這個「無」字是動詞,是「本有而無之」的意思,也就是「本來有才,但心裡卻自視若無」的意思。

結合陳繼儒對此的註解以及《隋唐演義》中的說法,或許可以更好地理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含義。陳繼儒認為通文識字且能明大義的賢德女子,當下不可多得;那些因為喜歡看戲曲、話本、小說而動了春心,甚至吟風弄月,做出醜事的女子,反而比不上那些不識字、安守本分的。

考慮到明末清初大量青樓才女吟誦詩詞並為文人推崇的背景,陳繼儒或有所特指,「女子無才便是德」中的「才」在此極有可能特指詩詞歌賦的文才。如果女子不重視自己的德行,而是炫耀才華、吟風弄月,自然有悖婦德。若是這樣,還不如沒有這樣的文才。《隋唐演義》中所言的「患恃才妄作,使人嘆為有才無德」,「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無疑,「女子無才便是德」所說的絕非是女子不應該擁有才華,而是強調德行最為重要。@*#

參考資料:

《女誡》
耶魯學者孫康宜《女子無才便是德?》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時,經過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寧織造府。曹寅的嫡母孫氏,當年小玄燁的奶娘,出來給康熙磕頭。康熙當時拉著她的手,對周圍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當時正是春天,廳堂前有萱草盛開,康熙手書「萱瑞堂」,賜給他的孫氏奶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