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成語數來寶

天地人之道「六六大順」 道理安在?

作者:荏淑一
怎樣才得能六六大順?(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3308
【字號】    
   標籤: tags: , , ,

日常生活中常聽到一些招福的吉祥祝賀詞,雖然通俗,個中則含有悠久的文化底蘊,反映了中華民族非常深奧的睿智,還有生命哲學!常聽說的「六六大順」就是其中一個。

許多人對「六六(66)」的數字深有好感,甚至很著迷;有的牌照、數字號碼中如果有66,要價也特別高。人們覺得「六六大順」表示諸事大吉大順利,那麼「六六大順」的道理何在?「六六」真的存在嗎?

中華文化 六六大順典故奧妙

中華民俗中喜歡數字「六六(66)」,然六六指的是什麼?常見說法不一。有的說來自《左傳》的「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此數者累謂六順也。」這可以應驗於社會層面,然而六種角色並不能通用在每個人身上。還有的說法以擲骰子的得點來解釋,惹人一笑!

這裡舉來自中華文化哲學之源《易經》的道理,說一說「六六大順」的含意。

《易經》的道理非常深奧而廣大,說天道、說人道、說地道,涵蓋人所生存的天地人時空,宇宙、天文地理場域、人倫關係無所不備。然而,《易經》的表現又非常簡易,用「卦」的三畫或文王卦的重卦六畫,把天地人之道的演繹變化都涵蓋了--天上、地下、人在中。

最早伏羲氏的作八卦,後來周文王演繹八卦,每一卦都用重卦展現,成了六十四卦。[1]《易經.說卦》就這麼說:「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周易經傳集解.卷一》解釋:「重卦者兼三才而兩之,故一卦六畫。」六十四卦之卦,上下各三畫,用六畫來表一卦,所以說「易六畫而成卦」。

「天地人」古人合稱「三才」。天、地、人各有主要的兩面性,表現在天道為「陰陽」,表現在地道叫「柔剛」,表現在人道稱「仁義」。綜理了「天地人」和其兩面特性就成了六十四卦的表現。

「六六」為何稱大順呢?

「六六」為何稱大順呢?(pixabay)

那麼「六六」和六十四卦有什麼關係嗎?「六六」為何稱大順呢?在《易經.繫辭下》直接點出:「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2]就說一個卦的六畫,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表現。

所以「六六大順」就應在天、地、人之道中,也就是指人活在天地間事事順利亨通了。

我們知道九代表陽之極,最為剛健、剛強,那麼為何不說「九九大順」而說「六六大順」?宋代《周易經傳集解》就這麼說:「安貞吉謂用六也,惟用六可以久而安之矣。」

意思是說,要有大順大利的人生就是要用「六」也!「六」代表陰爻,就是陰柔、柔順,「其氣為隂,其體為柔,其用為順矣。」[3]在天、地、人間都用陰柔事剛強,以退為進,以後為先,以失為得,就得以大順。柔而不摧呀!

這個陰柔的「坤德」並非女性專屬的氣質,也可以是君子之道。《易經.坤卦》彖傳說:「柔順利貞」,舉例來說,修口寡言也是一種陰柔的處世之道,寡言、不言不批評、不爭辯可以息是非,得以長治久安。[4]

有人認為「六六大順」指的是坤卦,因為坤卦的六爻都是陰爻(六),即由六個「六」組成,所以成了「六六大順」的由來。可是看看「坤卦」的第六爻--上六以柔順之身而居於上位,呈現凶險無比的現象,怎麼會「大順」呢?一般所謂的「正話反說--『六六大順』以討口彩」無法自圓其說。「討口彩」怎能真安身?再說「坤卦」僅僅只是一卦,又怎能代表天地人的全貌呢?

以後為先,以失為得,以往為歸,以貞為利,這種柔順之道,不計個人利益,不會樹敵。因為以失為得,以後為先,遇到什麼壞事都認為是給自己提升的機會,怎麼會有過不去的難關呢!只要自己的心理順了這個天地至道--「六六大順」,貞定實踐,人生大順大利是必然的道理了!

-註-

[1]《史記.周本紀》說周文王:「其囚羑裡,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揚子法言》: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

[2]《易經.繫辭下》:「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3] 見於《周易經傳集解》:「畫而皆二則其數為偶(*陰爻),其氣為陰,其體為柔,其用為順矣!天下之至健者莫如天,三畫皆健,不曰天乎!天下之至順者莫如地,三畫皆順,不曰地乎!」

[4] 《周易經傳集解》就這麼說:「安貞吉謂用六也,惟用六可以久而安之矣,是故聖人寡其辭,而非隱,弗見其言而非贅(沒用處)也。」
@#

-點閱:【成語數來寶】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時,經過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寧織造府。曹寅的嫡母孫氏,當年小玄燁的奶娘,出來給康熙磕頭。康熙當時拉著她的手,對周圍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當時正是春天,廳堂前有萱草盛開,康熙手書「萱瑞堂」,賜給他的孫氏奶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