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文化 慶賀新年珍玩

過個富貴風雅年 賞山村歡慶新年《歲朝圖》

作者:鄭行之
font print 人氣: 55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編按】:過年了,新年到!市井庶民們放鞭炮迎新年,文人們畫畫迎新年,過富貴風雅年!慶賀新年有專門的畫嗎?除了人們熟悉的「年年有餘」、「招財進寶」,還有……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文人畫家的「歲朝圖」就是專為慶賀新年而作的畫;在現代,「歲朝圖」又成了探索古代年俗的文獻庫。

從宋代開始,歷朝歷代留下許多精品《歲朝圖》--「民俗歲朝圖」、「歲朝清供圖」。本文《賞〈歲朝圖〉過個富貴風雅年》將作系列的導覽,帶給讀者喜氣,也過個富貴風雅年!

山村人家歡慶新年

明代山村人家怎樣歡慶新年?從《歲朝圖》來了解一下當時山村人家迎新年的景象。

明 袁尚統《歲朝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代袁尚統《歲朝圖》畫的是山村人家的新年歲景。山村一角,有幾戶人家,在元旦和樂輕鬆地慶新年,也請來老友共享壽席。

置身巨岩峭壁中,遠有古松群、近有枯樹雜木環繞的家屋,面對著一彎靜水,綿延的水面上架有長板橋,那是山村的連外樞紐,彷彿在告訴觀賞者他們是不孤獨的。

這戶人家的大門外,有孩童在放鞭炮,嬉戲玩樂,門口有一童向外張望,看著前方二童嬉耍。屋內的主人和老友們正圍著爐、吃春盤、喝柏酒,慶祝九十高壽。古雅的屋宇明亮寬敞,靜默地立在山群中,庇護著屋內的人。

古松林群高大挺拔,主幹上端枝繁葉盛,林相華茂映襯著主人的高壽;而遙望著松林的雜木、枯樹林,則處在休眠中,甚至有的葉子都掉光了,但裸露的枝椏細密繁複,苔蘚點染,層層復叠叠,也向人發散內蘊的欣欣向榮的生趣。

巨岩後,以沒骨法塗染的山脈,淡淡向遠處延展開去,山嵐雲氣瀰漫整個山腰。畫家勾勒山石,大都用大斧劈皴,再輔以小斧劈皴和折帶皴,接著暈染填色,強化山石的真實感。而數組明顯朝右傾斜的山岩群,它的結構變化和大斧劈皴的平行長線,帶給整幅畫一種動態感。

這樣的山水畫,看起來似乎一派寧靜,然而其中往往蘊藏著一種屬於內在生機的「動」,似動非動。隱隱然,對映著這幾戶半山村家和九十歲老人似靜非靜的潛沉生命力。

靜觀袁尚統《歲朝圖》,遠方瞬息萬變的雲氣和老松頂端「高處不勝寒」的枝葉叢,呼應著下方村屋邊宛如伸出一身手掌的枯樹,更與近邊上走動、嬉玩的人們相唱和。

作為觀賞者,不能忽視的是環繞整幅畫右下方「逝者如斯」的河,那永不稍歇的水也一直在流淌著。整幅畫予人一個感覺──自然與人間互為呼應、脈動不息。

即使在歡慶新年元旦的這一天,歲月之河也不曾休息啊!@*(本系列待續)

點閱【過個富貴風雅年】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中國年。祭天地,拜祖宗,舞龍燈,放鞭炮,一家人吃頓團圓飯⋯⋯熱熱鬧鬧的中國年,是五洲四海中華兒女的大節日,也正走向世界。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一起來看看中國的傳統習俗吧!
  • 最近幾年的除夕之夜,我都會出去轉一轉,看看城市裡的年俗習慣。
  • 日本最常見新年門飾佈置、也是最主要的門飾有「注連繩」和「門松」,都是期待迎吉祥化凶厄的象徵物。期待迎接好年的心態和中國過年民俗相似。中國人過年多在門上貼春聯、門神畫,其實在門上掛繩索、門側放置小松樹的年俗作法起源於中國…中國魏晉南北朝時代就非常普遍。
  • 除舊歲、迎新年,處處可以看到「桃符」,「桃符」代表驅邪避凶、除舊布新迎福的象徵。今天千家萬戶門上的「門神」畫其實就是古代的桃符。「桃符」的面貌非常豐富,神荼鬱壘、鍾馗……伴隨代代、家家的歲歲月月,歲歲平安。
  • 故宮迎燈會,國寶慶元宵!國立故宮博物院新春「戊戌狗年‧喜迎上元」年度特展1月30日起在南部院區隆重登場。展覽以「狗年」為主軸,展出郎世寧〈十駿犬〉及新春元宵、吉慶等相關的院藏文物;2月16日至3月11日「2018臺灣燈會」期間,輝煌燈火將從嘉義縣政府前,一路延伸至故宮南院園區,園區及展館除週一開放,展廳也將延長開館時間至晚上9點,與民眾一起歡慶佳節。
  • 臘月十六拜土地公作尾牙,為何尾牙祭祀土地公?比起「頭牙」來為何公司行號店家更重視尾牙?在中國的傳統民俗中,土地公和「后土」、「社神」有關連……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