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趣聞】盧浮宮的金字塔風波

作者:史多華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519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1984年1月23日,在一個擠爆了的會議室裡面,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正準備展示他的最新設計。鴉雀無聲的現場,瀰漫一股沉重而詭異的氣氛。第一張投影片才剛放出來,觀眾席突然爆出了笑聲、叫駡混雜著噓聲。貝聿銘臉色鐵青,招牌笑容從臉上消失了。他轉頭詢問翻譯小姐,想了解觀眾是怎麼回事。批評的聲浪使翻譯小姐淚水奪眶而出,翻不下去了。情況很明顯:法國民眾接受不了他的作品!

當時67歲的貝聿銘在美國是個叱吒風雲的建築大師。他的作品橫跨全球,從華盛頓到香港,從新加坡到波士頓都能看到他的傑作。這回在巴黎卻踢到鐵板,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敵意和屈辱。

報告會場的騷動只是個序幕,事實上它點燃了法國各種不同派系之間的戰火:古典派對抗現代派;新建築對抗文化遺產;右派對抗左派,法國本土派對抗外來文化…

貝聿銘是怎麼捲進這場風波的呢?只因為總統密特朗的雄心大志。密特朗之前,盧浮宮處於悲慘的狀態:喏大的古蹟被切分為好幾個部門,財政部還佔用了一半,昔日皇宮嚴重缺乏經費與資源。密特朗當選總統後,把盧浮宮美術館的更新作為個人事業來推動。他任用曾經和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合作過的比亞辛尼(Emile Biasini)為國家重大工程秘書,並且不經過投標競賽就選定了貝聿銘作為建築師——還是個外國建築師。這等於一腳踩進文化部賈克‧朗的地盤,還冒犯了一群嗷嗷待哺的法國建築師、國家文化遺產的守護者和博物館館長們。

受了委託的貝聿銘在研究過盧浮宮的整修計劃之後,在1983年4月提出構想:將廣大的拿破崙中庭廣場底下挖空,規劃成一個博物館入口和老舊盧浮宮所欠缺的公眾服務空間。法國政府認可了這個構想,剩下的就是是入口的設計了。

『貝聿銘並不想觸及盧浮宮原本的建築,他要給盧浮宮創造一個立體而且充滿光線的地下空間。』Emile Biasini回憶道:『他告知我他必須在地表建造一個元素。整個夏天他在尋找最好的造型,秋天我到他紐約辦公室的時候,他向我展示了盧浮宮模型,然後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玻璃塊,放在拿破崙中庭。那是個金字塔,我仔細看了,然後打電話給密特朗總統。』

為什麼要用金字塔呢?因為它是最節省空間,也是對地面行人而言,最具有變化的造形。這個金字塔將有21.6公尺高,邊長35公尺,和世界最大的吉薩金字塔有同樣的比例。總統同意了,於是一切開始進行。

然而,就在1984年1月23日這天早上,麻煩開始了。到午餐的時候,雖然古蹟委員會官員已經退讓,接受了金字塔造型設計;但當天的法蘭西晚報(France Soir)卻以斗大的標題《新的盧浮宮成為醜聞!》出刊,金字塔已造成了社會轟動,成為一個公共話題。

2月時,七個遺產保護協會質問文化部長傑克•朗,以表達他們對貝聿銘作品的敵意:『從風格到材料,玻璃和金屬的金字塔與所有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巴黎第一區市長米歇爾 卡達戈也插上一腳,他收集了一堆市民簽署的請願書:『不許盧浮宮被毀容!要聽巴黎人的意見!』

但是比亞辛尼並不擔心,雖然他偶而在餐廳用餐時遇到騷擾。通過調查,他發現其實人們並不反對金字塔。至於盧浮宮團隊,已經在報告會的次日軟化表示支持。他還帶著人員到Arcachon,向所有法國美術館的館長、相關負責人、建築師,總共大約一百多人進行溝通,用了三天的會議終於得到大家的認同。

在另一方面,報紙上的論戰卻方興未艾。讀者意見如雪片般飛來。『我們為何非要接受一個外國人的發號施令,而不是由我們法國人自己決定我們的環境?』『垃圾金字塔!就像一張高貴的臉上長了大疙瘩!』有人指責密特朗借金字塔植入秘密組織 的教義,甚至把金字塔和反基督(666)作聯想(註)。

記者也沒有閒著,費加羅報的皮耶馬扎輕蔑戲稱為『金字塔小玩意兒』;世界日報著名的城市規劃和建築專欄作家安德烈‧費米吉耶(André Fermigier)26日則在他的專欄以『死者之家』為標題(金字塔是法老的墳墓)憤怒的反對貝聿銘的計劃。雖然他鬥志十足的公開宣戰,令他失望的是,報社的其他同仁卻不打算跟進,導致這位主筆憤而出走。該記者此後仍零星發表批評,並加入了前國家文化事務司秘書葛伊(Michel Guy)的陣營繼續攻擊新盧浮宮計劃。然而,反對者的聲浪逐漸虛弱與孤立…

1985年4月28日,密特朗總統終於在TF1電視台發嚴正聲明:『我們並不是為了高興而隨便放一個金字塔在那裡。我覺得把盧浮宮神聖化到不能加進任何新的藝術元素的說法,簡直不可理喻。』 幾天後,在巴黎市長席拉克的要求下,一個合比例的模型說服了最後的反對者。當起重機吊起四條綱纜模擬了金字塔的體積時,現場圍觀的記者和一些主流人士的許多人服氣了,席拉克就是頭一個。當初重砲批評的記者們,包括費加羅報的馬扎在內;都修正了看法,不久後葛伊也將改變態度。

1988年3月4日,密特朗就職七週年的幾個星期前,總統親自為新盧浮宮主持了開幕式,這是花費超過二十億法郎的大手筆,也是破時間紀錄的技術創舉。從此金字塔成為大盧浮宮概念的首要符號。

今天的盧浮宮金字塔已然成為舉世聞名的建築,總是大排長龍,塞滿了遊客,每年有上千萬人對它攝影留念。開幕18年後,當貝聿銘重回到盧浮宮現場提供改進意見,回顧起當年的事件時,他說:『很多人沒有明白,金字塔本身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要如何把分散的盧浮宮美術館整合為一。過去的盧浮宮有七個部門,部門之間互相爭鬥。我的工作成就了一個全世界最美的大美術館,我感到十分驕傲。』@

(註)密特朗為共濟會成員。金字塔的玻璃片被傳有666塊,這數字是啟示錄中提到的反基督標誌。

責任編輯:周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日一個社會現象引起網絡上熱議,正當中國大媽大跳廣場舞導致出現越來越多的糾紛之際,中國一群大媽身著紅裝在世界藝術象徵的羅浮宮前扭廣場舞震驚網絡,中共媒體唱好,但民間對此冷嘲熱諷,甚至很多人嚴肅批評,有影視編導認為是揚丑國外。
  • 【大紀元5月5日報導】(中央社巴黎4日法新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抵達巴黎,是他為貿易與安全事宜訪問歐洲6國行程的最新一站。
  • 法國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旅遊國家,首都巴黎每天迎接成千上萬觀光客,但法國媒體報導,巴黎重要景點如鐵塔和羅浮宮,曾被激進組織列為恐怖攻擊的潛在目標。
  • 巴黎羅浮宮、奧賽美術館前總有各國觀光客排著長龍,法國媒體報導,法國政府為了增加觀光營收,正考量取消每周休館一天的可能性。
  • 十九世紀末,英國上校James Churchward於駐防印度期間,在一個極特殊的機緣下,由一位印度教古寺院的住持手中得到一塊Naccal碑文,這是一種極為艱澀難懂的文字,上校費盡艱難終於在一位印度高僧的指點下,讀出了一個偉大古文明的興衰史。一九二六年上校出版了關於Mu大陸文明的著作「遺失的大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姆(Mu)大陸」的傳奇故事。
  • 說到金字塔,人們會立即想起埃及大金字塔,或瑪雅文化的奇琴伊察金字塔。但歐洲的一座金字塔,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之一,堪稱世界上最神秘、最令人興奮的考古項目。因為這座金字塔一直在散發著不可思議能量,令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最近傳回至地球一張大金字塔的圖像,成為火星上的奇異發現。這個圖片在網絡上掀起火星上智能生命曾經存在的猜測。
  • UFO探索者近日發現,火星的照片顯示類似埃及金字塔的物體。目前為止,地外存在金字塔的行星至少有三個:火星、穀神星及1999RQ36。
  • (大紀元記者張秉開編譯報導)考古學家發現英國最古老的湖畔建築,其歷史比金字塔早300年,而且反映出非常發達的史前建築技術。
  • 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的照片上,又出現螃蟹形狀的物體,引起廣泛關注,甚至有探索者在其他的「好奇號」照片中,發現更多難以解釋為自然形成的物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