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精选:麦克阿瑟(42)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1日讯】人们从查理斯‧P‧萨默罗尔身上感受最多的是恐惧。他年轻时在西点军校学到了一套顽固守旧的领导作风,盛气凌人,独断专行,并且一生不变。人们受萨默罗尔的驱使,而不是领导。结果总参谋部士气低落,怨声载道。
  
1930年11月,麦克亚瑟宣誓就任总参谋长,陆军部里那种紧张、沉闷的气氛立刻起了变化。陆军军医处处长梅里特‧艾尔兰去见新任总参谋长后简直惊呆了。他告诉当时在外任菲律宾军区司令的前总参谋长约翰‧L‧海因斯说:萨默罗尔在任时,没人敢随便说话,但麦克亚瑟却乐于讨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气氛完全变了。大家又听见了笑声,重新相互信任,热爱工作。“军队终于有了健全的行政管理。”艾尔兰想。他已快退休了,却禁不住羡慕那些能与新总参谋长共事的军官们。
  
麦克亚瑟受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维持陆军的战斗力,保证战时扩军。1930年秋天,美国濒于崩溃边缘。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暴跌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经济衰退。经济的倒退以及随之而来的失业上升使数百万消费者陷入了恐慌。在经历了大把花钱的20年代后,很多普通人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在整个30年代,他们除了食品外什么都不买,他们不再借钱,并且停止了投资。由此出现了经济大滑坡,即有名的经济大萧条。
  
在经济崩溃之前,胡佛就一直在压缩政府开支,寻求削减陆军部的军费。胡佛出身于基督教公谊会的家庭,以注重效率著名;1930年,他将陆军部军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削减到7‧5%,还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这也正是绥靖主义抬头的时期。1928年的凯洛格一白里安公约被政客们吹嘘为消灭战争的一大进步,而人民又竭力想相信他们。裁军拥护者在时代的思潮中占了上风。
  
麦克亚瑟清楚,他最大的挑战是拯救陆军,以免它在这个充满了永久和平幻想的时代里因上千次地削减预算而灭亡。在离开菲律宾之前他就曾呼吁提高武装部队的待遇产麦克亚瑟还必须正面迎接高涨的绥靖主义和反战备主义,它们正在威胁着军队的生存。30年代初,人们对和平的本能渴望变成了强烈反感一切与军事有关的事物,好像是军队引起了战争,而不是战争产生了军队。
  
11月21日他宣誓就任总参谋长时,新闻界称颂他“风流倜傥温文雅尔……实乃军中儒将。”共和党的报纸赞扬他英俊潇洒,功勋卓著,并祝他前程似锦。亲民主党报纸本发表意见。
  
新上任的麦克亚瑟想在他周围创造一个家庭似的氛围,或叫做“将军之家”。他把大家称作“我的伙计们”。他任命老朋友做他的助理或助手。一些是西点军校的同学,如查理斯‧F‧塞弗森。还有一些是与他共过事的人。麦克亚瑟离了婚,没有孩子,并且大多数人都对他敬而远之,因此他非常渴望朋友。
  
可以肯定的是:麦克亚瑟不必再独居了。“粉姬”尽管有心脏病,还是挺过来了,并随麦克亚瑟住进了华盛顿波托马克河对岸迈尔堡的一号司令部。麦克亚瑟在菲律宾时一直替他母亲担心。他曾要一位在华盛顿的朋友定期“去看望我母亲,并把她的一切情况告诉我”。
  
刚过去的10年对“粉姬”来说是难过的10年。道格拉斯大部分时间驻在国外,而她的大儿子亚瑟于1923年12月突然去世。当时他的阑尾破裂,一位前途无量的军官的生命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亚瑟去世时是一名海军舰长,娶了一位海军上将的女儿——玛丽‧麦考拉。在现代潜艇战方面,他已是海军中有名的权威,并且几乎肯定会在他这一行中当上高级指挥官。他和弟弟道格拉斯相象,英俊儒雅,智力超群,并且雄心勃勃。亚瑟之死使他的妻子与他母亲成了好朋友,尽管她们的年龄相差悬殊。从亚瑟去世到麦克亚瑟宣誓就任总参谋长之间有7年时间,其中大部分时间“粉姬”都与玛丽住在一起。
  
老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爱之情简直到了极至。他对认识的人说,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父母,尤其是“粉姬”。“是我母亲把我父亲从一名中尉提拔成三星中将。对我她从小就开始培养,她经验十分丰富,把我培养成了一名四星将军。”
  
有的作家声称,每当麦克亚瑟离家时,“粉姬”如果觉得天气不太好,她便会赶在麦克亚瑟钻进自己的专车之前到一号司令部的大门口,站在门廊上向他喊:“道吉——你带套鞋了吗?”
  
麦克亚瑟任总参谋长后不久便宣布,麦克亚瑟夫人不接待来访者。这使得很多想好好瞧瞧这位陆军中最有名望的女人的军官夫人们大为失望。对于很多军官夫人来说,相互拜访几乎就像呼吸一样重要。不接待来访?就算“粉姬”年龄大,身体不好,这也太不近人请了,但事情就是这样。
  
只有一个妇女胆敢去闯闯这道拒绝外界的关口,她是比‧巴顿——乔治‧巴顿的妻子。像她丈夫一样,她也不惧森严的防线。她带着十几岁的女儿鲁斯一艾伦去了一号司令部,递上一张名片,一个角叠起来,表示是由她本人亲自递交的,而不是由仆人代交的。
  
巴顿夫人摁了门铃后,一名菲律宾仆童来到门口,问她是否想进去。她走进大厅,原本只是想把名片交给他。“粉姬”从大厅后的暗处出来,快活地说:“既来之,则安之吧。”
  
亚瑟‧麦克亚瑟中将已经去世20年了,但“粉姬”仍一身黑色,戴着墨镜,隐藏着一双眼睛。她把不速之客迎进客厅,巴顿夫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麦克亚瑟夫人答道:“啊,对了。我记得你丈夫的祖父是第22佛吉尼亚团的一名上校。他牺牲在雪松溪。”她叫过仆童去取她的珠宝盒。
  
仆童拿过一个儿童棺材大小的箱子。“粉姬”在里面翻了一阵,然后取出了一枚胸针,上面嵌着一块极为光滑的白石头。她把它递给鲁斯一艾伦。“小姑娘,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鲁斯一艾伦说她一点也不知道。
  
“这是我兄弟的一块头骨。”“粉姬”说,“他在安提塔姆之战中头部受伤,把骨头碎片送给了他的姊妹们。我们把它嵌进了胸针里。”难怪麦克亚瑟天生具有一本正经的本事;原来是母亲的遗传。
  
尽管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他很快乐,但和大多数人一样,他需要恋爱来充实他的人生。然而,他此时对爱的兴趣已远离了路易士的世界,而且决不是他母亲所赞同的那种。1930年4月的一个晚上,他在马尼拉奥林匹克体育场观看拳击赛,他的眼光被一名叫伊莎贝尔‧罗莎里奥‧库柏的16岁漂亮欧亚混血儿吸引住了。几番互送秋波后,两人已是心照不宣。麦克亚瑟写了一张条子,让助手汤玛斯‧杰弗逊上尉递给伊莎贝尔。--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麦克阿瑟很少待在办公室。他每天上午二三点左右到那儿处理他的信件。中午到下午1点召集各部门成员开一次办公会。午餐时间两小时,他可以小睡一会儿。然后他回到办公室再待两小时,5点钟回家看母亲。他一周至少与学术委员会开一次晚间会议。
  • 然而不久以后,强迫过艰苦生活的诱惑力消失了。一天,他和几位纽约的体育作家共进午餐。他们用金盘子吃饭,深有感触。他带他们参观了地下室的吊床,他们感触更深了。大约一周后,厨师报告说一只金盘子丢了。校长的房子翻了个底朝天。没有金盘子。由于体育记者们是和他进餐的最近一批人,他写信问他们能否解开这个谜。其中一人恶作剧地回信说,如果麦克阿瑟真像他说的那样一周在地下室睡好几次,他早该发现丢失的盘子了。盘子就在吊床上叠着的两床毯子中间,是作家藏的。
  • 1920年秋季的一天,麦克阿瑟正在观看橄榄球队练习,他走向教练查尔斯‧戴利,说他有一个传球的方法。队员们围过来,麦克阿瑟叫他们象平常一样站位,只不过他站在右后卫的位置。他沿球场向前走了5大步,左转又走了15步,停下来用右脚后跟在草地上划了个十字。“传球应该到这个位置。”
  • 路易斯‧布鲁克斯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继承人之一,但这并非是她魅力的秘密所在。绝对不是,就算路易斯是在梅西(译注——美国著名的连锁店)店里柜台后面工作也一样会迷住他。她是那种五官单独看并无特别之处,但组合在一起却有更多韵味的女人之一。
  • 9月15日是“仁川登陆”58周年纪念日,那场在韩战史上著名的经典战役再次成为民众谈论的焦点。韩国海军于本月9日举行演习,重现仁川登陆,在整个演习开始前,韩国指挥官亲自向美国麦克阿瑟将军雕塑前敬献花圈。此次韩国军演“仁川登陆”,再现了58年前麦克阿瑟亲自指挥的那场杰出的战役。
  • 美国运输船抵达马尼拉历来是令人激动的盛事。菲律宾武装员警乐队立在码头,吹打着五色杂曲,有爱国歌曲、军乐、还有当时的流行歌曲。数十名佩戴勋章的军官挤在码头上欢迎新来的人,迎接老朋友。
  • 麦克亚瑟利用回国之际另寻任命。他和路易士——尤其是路易士——都不想回马尼拉。麦克亚瑟亲自与陆军部长约翰‧威克斯谈自己的问题,后者表示同情。不愿与他极为尊敬的潘兴发生冲突。尽管如此,他不愿陆军失去麦克亚瑟。他向他保证会有他的机会。同时他说:“千万别想着退役。”
  • 麦克亚瑟对军功章的依恋可称得上是执著。在很大程度上,这算不得什么,只不过是他那种职业的人所普遍渴求的。就像总经理们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得到丰厚的回报,作家和艺术家们寻求他们期望的永恒一样,职业军官当然想得到他们觉得是自己挣来的级带、奖赏、勋章和徽章。
  • 进入奥会对他是一次机缘,他也陶醉其间。他为每次成功欣喜若狂,为每次失败痛心疾首。几乎每天都有一出出悲剧和喜剧,他全挺过来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美国短跑冠军查利‧帕多克因接受金钱而受到调查,从而可能失去业余运动员的资格而不能参加奥运会赛跑,当麦克亚瑟坚持要带帕多克时,业余联合会的一些成员提出了抗议,其中一人还在运送美国队前往荷兰的船启航后辞去了职务。麦克亚瑟听说国内此起彼伏的抗议声后,发回了一封愤怒的电传, “我们不能忍受背后的诽谤。”
  • 然而,年轻时当工兵期间,麦克亚瑟就竭力避免与河流港口有关的工作。现在要他勉强接受这项工作简直是要他的命。不论官位多么显贵,他都不单纯是名管理者,他是名高级指挥官,战士的领袖,那一大把的勋章就是证明。而且还有好多勋章他应得而未得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