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神殿

城市中的神殿——另类神殿故事

作者:蔡大雅
font print 人气: 1561
【字号】    
   标签: tags: , ,

(接上文)

在佛教、道教出现以前,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各式各样的修炼传统,到宗教广传之后,这些民间传统也不曾中断过,只是因为它们流传的面积不大,通常都是师父带几个徒弟进行修炼,所以并没有引起世人太大的注意,直到修炼者圆满得道,或师父偶尔显露点真迹时,人们才恍然知觉,其实神就在人中。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神仙和有特异功能的人,但人们很难知道他们住在哪里。有些被世人奉为神仙的高层生命,隐身于市朝之中,自然也有他们在这尘世里暂居的地方,只不过这些地方在常人眼中看来,未免有点匪夷所思,因为无法理解,所以也就视为荒诞不经之谈,其实有些事情已经可以用现代科学解释清楚了。

葫芦里的天地

“悬壶济世”这个成语是指医生治病救人的意思,但你知道吗?这个“壶”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呢!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后汉书》:东汉时,河南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城中来了一位卖药的老人。他的药可治百病,药到病除。他租了间屋子作为药房,一个葫芦悬挂在他的座位上方。

人们都来找他买药,所以收入颇丰,但是老人每天只给自己留下很少的一点点钱,剩下的都随手施舍给了街头的穷人。最奇怪的是,每当日落之后老人就不见了,只看到空荡荡的屋子里挂着那个葫芦,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费长房是当地的小官吏,他发现了老人的秘密——原来每当日落之后,老人就纵身跳进葫芦里去了。他知道老人不是一般人,每天勤勤恳恳地为老人扫地送饭,老人也毫不客气地受用。时间久了,老人见这个人既没有懈怠,也从不敢提出什么要求,觉得这个人确实有心求道。

有一天,老人告诉费长房说:“天黑后没人的时候,你悄悄地来我这里。”晚上无人时他去见老人,老人对他说:“你看到我跳到葫芦中去了,你也跟着跳,就可以跟着我进去了。”老人纵身一跃就不见了。他照老人的吩咐也纵身一跃,果然不知不觉中进了葫芦口。

进了葫芦,才发现原来葫芦里竟然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里面五彩辉煌的重重楼台亭阁,曲折的回廊。几十名侍者随侍在老人左右。老人对他说:“我本是仙人,因过贬谪暂来人间。你是一个可以教导的人,才有缘分见到我。”这个人于是就在葫芦中拜老人为师。

老人带着费长房进行修炼,可惜他后来没通过考验,无法得道,只好回来人世间。虽然如此,由于他多少也学到一些治病的方法,以后便以此救人行善。由于他行医也学着他的老师悬挂葫芦,后世就将“悬壶”当作医药的象征。

耳内的世界

《太平广记》里记载着这件事:薛君胄有求道之心,却没有师父。有一天晚上他独自喝酒长叹,忽然耳朵里出现车马奔驰的声音,同时感觉困倦,头一沾枕,一辆小车就从耳朵里驶出,上面坐着两个小童,身高只有二三寸左右。他们自称是从兜玄国来的,说该国在他们的耳朵里。薛君胄不信,一个小童就侧过头来让他看。

薛君胄往小童的耳朵一瞧,只见耳内别有天地。于是他走进小童的耳朵里,很快便来到一座壮观宏伟的城池。小童带他去见城主,城主封他做主箓大夫。他在兜玄国里日子过得极为安适,也没什么公务需要他处理。几个月后,他开始想家,写了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给二个小童看。

小童生气的说:“原以为你性情平淡安静,所以把你接引到我们的国家,没想到你的鄙俗愚态,至今仍未除去。”说完就把薛君胄赶出去。他觉得好像从什么地方跌到地上,定睛一看,原来是从小童的耳里掉出来,随即小童就消失不见了。

邻人看到他都很惊讶,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他已经失踪七八年了,但在兜玄国他只停留了几个月而已。

陋室有玄机

司命君是唐元瑰小时候的同学。司命君家里世代修道,经常有祥瑞出现。他的出生也有异象显现:他的母亲梦见满天的仙人,一道金光从天上照到她身上,便怀孕生下司命君。他从小就十分聪明,长到十五六岁时忽然失踪了。

唐元瑰后来当官出使,来到郑州,忽然与司命君相遇。只见他衣衫褴褛、容貌憔悴,唐元瑰深感怜惜。司命君邀请唐元瑰到他家做客,领着唐元瑰和他的随从来到市区陋巷里一栋门户低矮的宅院前。二人刚走进大门,门就自动关上了,将随从撇在门外。接着又进去几道门,一道比一道大,门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宽广,最后来到一间大屋子前。司命君请唐元瑰在屋外稍候,自己先进屋准备迎接客人的坐席。

司命君出来请他进屋时,唐元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首先是司命君变得既年轻又容光焕发,衣着精致高贵;屋内富丽堂皇、仆役侍女成群,皆非世间所见。司命君与其夫人陪着唐元瑰喝酒,司命君认为唐元瑰不该独坐没人陪伴,于是召来一妇人。唐元瑰转头一看,居然是他的妻子,于是四人欢乐畅饮,直到酒醉后各自散去。

唐元瑰醒来后,令随从前去探访,那地方已经杳无踪迹了。等回到京城,唐元瑰和妻子提起此事,他的妻子告诉他,的确有天她忽然昏沉睡去,来了个人说司命君召见,就跟着去了。到了司命君宫中,和他在一起喝酒。

十年后,唐元瑰奉命出使江岭,又遇到故人。司命君再度邀请他作客,这次是来到一间草堂,草堂内的世界依然是仙境。这次分别后,两人再也没有重逢了。

螺中自有颜如玉

谢端是孤儿,从小被好心的邻居抚养成人。他谦恭善良、努力工作。

有一天,他在城墙边发现一粒大螺,便带回去养在瓮里。从那天起,每当他傍晚工作结束回家时,桌上已经摆好了热呼呼的饭菜。起初他以为是邻居做的,就去向邻居道谢,但邻居说他们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他既纳闷又好奇,为了一窥究竟,有一天他照惯例起个大早,假装出门工作去了,实际上却悄悄溜回来,藏在暗处观察家里的情况。只见一个年轻貌美的少女从瓮中走出来烧火做饭。谢端忍不住就跑到放瓮的地方去看一看,只看到那粒大螺。少女发现谢端时十分惊慌,想回到瓮里去,但谢端挡在瓮前,定要问个清楚。

少女只好将原委全盘托出:原来她是天上的仙女,由于天帝怜惜谢端,派她来为谢端打理家务,使他在十年内富裕起来,然后仙女才算完成使命,得以回到天上。如今真相显露,仙女已经无法再留在此处,便将大螺留下作为储粮之用,然后消失无踪。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42期历史追思【城市中的神殿】栏目——中世纪另类神殿故事 

责任编辑:王愉悦#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古至今,相信神佛的世人对天庭仙界、佛国净土的向往就从来没有断绝过,一些修佛修道者还曾在打坐中神游过天国。中国近代历经清末、民国和中共执政时期的得道高僧虚云,就是其中的一位。
  • 唐朝僧人释僧伽,俗家姓何,出生在葱岭以北的何国。年少时,他就出家为僧,并发誓要游历四方。唐高宗龙朔元年,僧伽南下游化。第二年,他从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出境之处别迭里山口进入大唐王朝,从凉州出发,经过洛阳,抵达了江表,最终停在了吴郡嘉禾的灵光寺。当地是水乡,民众依靠打渔为生。僧伽就教化他们莫要杀生,应寻找其它生活之道。很多人听了他的劝告后,转而从事他业。
  • 大唐玄宗时期,长安有三位来自印度的高僧,即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合称为唐朝“开元三大士”,他们皆有神迹流传于世。本篇就说一说金刚智。
  •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佛,不是说人以肉眼看不见就可以否认的。古往今来的诸多史籍上不仅有关于神佛、神言、神迹的记载,也有轻慢佛法佛像而遭报应的案例,而这或许会让受无神论、进化论影响的现代人从中汲取教训。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