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

八百年前预言应验 唐代高僧一行校正历书日差

唐代僧人、星象学家一行考校日月五星等七曜行度,并且运用《周易》大衍之数推算造出《大衍历》。(shutterstock)

唐代僧人、星象学家一行考校日月五星等七曜行度,并且运用《周易》大衍之数推算,造出新历《大衍历》,校正了八百年的历书日差,在唐代行用了五十年,后人再造的历算法都没有超过其精密度。

唐朝僧人一行(公元683年─727年),俗家姓名张遂,是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法号敬贤、一行,谥号大慧禅师。一行是唐朝的天文学家、历法学家、数学家和佛学家。真言宗将一行列为八祖之一。

名门之后天赋聪慧  博学道士望尘莫及

在初唐时,一行的家世很显赫。曾祖郯国公张公谨是唐朝开国的猛将谋臣,知机识变,辅助唐太宗成就唐朝盛世,然而年三十九就卒于官。祖父张大素,很有学问,历位东台舍人兼修国史,卒于怀州长史。父亲张擅,是武功县令,这时已经家道中落。一行从小就聪敏异常,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和五行之学。

一行对宇宙天体学问的聪颖敏悟从一件事上就容易看得出来。汉代扬雄的《太玄经》奥义精深,博学的先达、道士尹崇研究多年难解其奥。一行从他那儿借来《太玄经》,数日内就归还了书籍。

在尹崇的询问下,一行将自己从其中悟道而绘制出来的《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展示给尹崇。尹崇大惊,进而与一行谈论其奥蕴,甚为佩服。尹崇对人赞扬一行是“后生颜子”,一行由此声名大噪。当时朝中外戚权贵武三思仰慕一行学行想与他结交;一行为了逃避武三思,只好藏起身来,不久出家为僧,师事普寂法师,隐居嵩山。睿宗即位,礼征他入宫,他也托疾不应命。

开元五年,唐玄宗硬是把一行礼聘到京都。一行至京,被安置在光太殿。玄宗数度就驾,请问他安国、抚民之道。一行都直切而言,无所隐晦,也不避讳权贵。

修编新历《大衍历》校正八百年之差

一行对古来诸家历法很专精,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有重大贡献。他主持修编新历,展现最主要的天文学成就,编制了《大衍历》。

开元年中,当时行用的是李淳风《麟德历》。开元九年,根据《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于是玄宗召见一行作新历。

要创新历,须先知道太阳在黄道上的进退轨迹,但是之前的历法都是依照天体赤道而立,官府中并无观察此天象的黄道游仪。一行与率府兵曹梁令瓒造了“黄道游仪”,测量天象甚为精密。他借此仪考校日月五星等七曜行度,并且运用《周易》大衍之数[1]推算造出新历《大衍历》,在唐代行用了五十年。《大衍历》本着古来以易数推算历数的方法造历,更为精密。《旧唐书》说“一行之法,历千古而无差”,后人更造的方法都没有超过其精密度。

《旧唐书》中所说的“历千古而无差”的时间是从汉朝说起的。汉朝天文学家落下闳(公元前156年—前87年)造历书时说:“八百年后当差一天,那时必定有位圣人出来改正历书。”到了一行造《大衍历》时正是八百年了,而一行也校正了这一天的谬差。(出:《太平广记‧卷九十二‧异僧六》)

清代阮元《畴人传》也肯定大衍历,“推步(*用仪器或算术来考测天象)之法,至大衍备矣,后来造算者未能及也”。由此可见,一行对《易经》大衍之数的精到研究和推算日月星辰运行周期制历的大智慧与成就。

一行还受诏与梁令瓒和一些术士铸铜造新浑天仪,模拟圆天的日月星象。浑天仪上有二十八宿、天体赤道和周天度数。此浑天仪是藉由注水来激动轮轴自转,一日一夜,天(空)转一周。

在浑天仪外围有日月两二轮络。月二十九转有余(数)则日月交会一次,这就是黄历中每月“日月合朔”之日,准确对应月亮晦明朔望之日。浑天仪三百六十五转而日行一周。在浑天仪的地平面上立有二个木人,前面放置钟鼓,每一刻自动击鼓,每一时辰则自动撞钟,与天道相合同,当时人都赞叹这个浑天仪的奇妙。

开元十五年,《大衍历》定稿之年,一行示寂,趺坐正念,怡然而寂,世寿四十五。

一行(公元683年─727年),俗名张遂,法号敬贤,号大慧禅师,唐代僧人,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造历家。图为《高僧观棋图》,一行为观棋者。(公有领域)

——注

[1] 郑康成解释“衍”当“演”字讲,就是推演其数之义。又,“大衍之数”是从宇宙万有衍化规则与定律演绎而来,它是以道、象、数、术四个概念作为理论基础,将宇宙万物之生成变化,依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混沌→易(太极)→两仪(阴阳)→四象→八卦顺序进而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诠释。

大衍之数除了可以探讨宇宙万物的关系之外,并可用于卜筮之用,而这也是历代以来视为《易经》之用的手段与方法。在〈系辞传〉中提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朱熹着〈筮仪〉一篇,为此建立一个标准的卜筮流程,并依《易经》做卜筮的解释。@*#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