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皇帝因何震怒而将少年科甲的县令处决?

作者:泰源整理
一趟护送亲友返乡待嫁的路,埋下悬案。(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778
【字号】    
   标签: tags:

明朝嘉靖帝时期(公元1507年—1567年),浙江绍兴有位年轻人某甲,小时候就来到京城,学习银匠的技艺。由于他生来聪明过人,所以学艺成功后,他所制作的银器样式新颖,构思奇巧,一时之间京城的能工巧匠都比不上他。从此京城中的王族权贵以及所有的豪门大户和闺阁女子所佩戴的发钗头饰,如果不是由他制作的,就不以为贵。因为这个缘故,他经常能出入显贵的人家,并且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资产。

他有个妹妹叫婉姑,他非常钟爱她,这一年婉姑已经十五岁了,长得艳丽无比。婉姑小时候就许配给同乡的某乙,但由于乙家贫穷,不能亲自前往京师迎娶;而他又因为工作繁忙,也无法亲自送妹妹回乡成亲,所以经常为此事操心。

甲有一个表弟是个孝廉(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来京城参加考试,住在甲的住所,但考试落榜。甲在他准备回乡时,设宴送别。喝完几杯酒后,甲将一封银子放在茶几的红盘上,向孝廉拜了两拜,郑重其事地说:“我有一桩心事,思念多年,一直未找到合适的人来帮我完成,今天很幸运能见到你,我的心愿可以实现了。贤弟年轻有为,且为真诚君子,如果愿意答应,我就敢把这件事完全托付给你了。”

孝廉见他情意诚挚,答道:“我与你同宗同戚,只要我力所能及,我必遵命,何敢推辞。”于是,甲便将婉姑托付给他,说:“我无法亲自送妹妹回乡,弟现在正好要回南方,便请顺便护送婉姑回乡,以便为她完婚,我心中悬挂的一桩大事就完满解决了。现送上一封银子,聊作路费,希望不会因为太少而见怪。”孝廉感受到甲的深情厚意,就毅然答应了这个请求。

一席谈话之后,惊人的变局也开启了。(Pixabay)

孝廉把婉姑带回到浙江,在自己家里住了几天,便择了吉日送她嫁到乙家去了。某乙家中只有一位老母亲。婉姑嫁到乙家后,第二天早晨一起来,看到丈夫和他母亲被人杀了,双双死在厨房里,吓得大喊起来。邻居们听到喊声,都走进屋来了。他们看到了尸体,非常惊诧,顿起疑心,因此一起去衙门报官。

县令是少年科甲出身,向来以精明强干自负。查验完死者的尸体后,先后把婉姑和孝廉抓到县衙,得知他们两人是同路一起回乡后,便拍着桌子,声色俱厉的说:“这案子不用审了,我已经了如指掌了。一对怨女旷夫同行数千里,且两者都年轻貌美,又没有别人同行,说一路上他们俩能相互防范,相处几个月之后,还能保持贞洁之身,我就不相信!”

他命令虔婆验看婉姑,果然不是处女。这位县令更加以为自己料事如神,十分得意地说:“怎么样,我说的不错吧。”于是下令将他俩严刑拷打,打得惨状横生,最后因两人受不了鞭杖之刑,只能无辜而认罪。案件审理后,被判处死刑。当时人们都同声称赞县令破案之神奇,并且骂婉姑不贞,又骂孝廉的人面兽心,辜负了某甲之托,死亦不为冤枉。

甲在京城听到这件事,初时惊骇异常,懊恼不已,也认为这两人违逆人伦礼义,罪有应得。但又想起婉姑从小跟随自己十多年,向来以礼自守,言谈举止从不轻浮;而孝廉的为人,也是年少就以纯正谨慎闻名,仪容举止端正,何至于做出这种蔑礼犯法之事呢?因此犹豫思索,心里有些不相信。

离乡多年的甲暂时把店务交给别人管理,准备回乡扫墓,也借此查访这件事的真相。甲在京城里是个名工巧匠,北方的大商店和商人大都与他有往来。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当铺里,正在和店主人谈话,忽然看见店里的一个伙计手拿一副金钏,向店主人请示说:“这对金钏制作方法精致巧妙,因典当的人开价太高,自己不敢作主,特地请主人决定去留。”

甲在旁边见到金钏,大吃一惊,哭着对当铺主人说:“这正是小人的妹妹回乡时我赠送给她的出嫁之物,幸亏今天在这里见到,那么死者的冤屈可以昭雪了。”于是就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店主人,请他将典当金钏的人用计留下来。

甲自己就急忙去了衙门,击鼓诉状。当地治理的官员将典当金钏的人捉拿归案,一经审讯就认罪了。原来甲因为某乙家境贫寒,恐怕妹妹嫁出去后难以为生,就多制作了几副金钏,大约价值千金,作为妹妹的嫁妆。谁知被京城里的一位大盗探知此事,就沿途尾随婉姑、孝廉的后面,一直跟到浙江。

婉姑出嫁那天,乙家因为贫穷的缘故,婚礼之后,亲人们便各自告辞回家了。盗贼乘着人多杂乱的时候,预先潜入厨房里,趁着乙的母亲到厨房洗碗碟时,从黑暗中突然冲出,挥刀把她杀死。某乙听到厨房里有击打的声音,便亲自拿着蜡烛去照看,盗贼又冲出用刀杀死了他,然后换上某乙的衣服和鞋子,拿着蜡烛进入洞房。

婉姑是刚到乙家,加上是在晚上,辨不清进来的人是真乙或是假乙。上床睡觉后,盗贼悄声地对婉姑说:“听说你哥哥给你的嫁妆里有几副手艺精巧绝伦的金钏,怎么不拿出来看下呢?”婉姑以为他就是自己的丈夫,就把所有嫁妆全都拿了出来给贼看。盗贼大喜,假装称赞不已,接着就和她睡觉了。天亮之前,趁着婉姑还在熟睡,盗贼便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结果后来在典当这些金钏时被甲认出。盗贼的供词就是这样了。

县令把案件上报给巡抚,又移文通知浙江省,并禀告给皇上。嘉靖帝知道后大为震怒,除将盗贼碎尸万段外,又将那位自以为精刻自负的少年科甲的县令,处决抵命。承办此案的各级官员,从督抚以下的,都严加惩处。又特别下旨挂匾额、建牌坊表彰婉姑;孝廉的儿子袭父荫进国子监读书。恩法并施,生者与死者都能感知。因此判案的人千万不要自以为精明而自诩了!

资料来源:《里乘》@*#

─点阅【古道人生】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商人总是把利益摆在第一位,不顾礼义道德,甚至过去有句俗话说“十商九奸”,指责商人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的行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道德高尚,品行良好的商人,他们不为巨大的利益所诱,分毫不取别人的钱财,清高自守,义气干霄。本文就举这样一个例子。
  • 街言巷语中不乏冤魂讨债索命的传说,不同阶层的人都曾有过的遭遇。乾隆年间,两个书生就有过这样的经验,冤魂讨债所为何来呢?清朝当涂县的黄钺(1750年—1841年,字左田,号左君,谥勤敏)应科考,进入考场,坐在某字第一号上。天快黑的时候,看见号门外有一个女子常来窥视,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考场里哪会有女子到来呢?于是他正襟危坐,看看有什么怪异人事儿出现。
  • 常言道:一命二运三风水。古人关于风水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例如:“住场好不如肚肠好,坟地好不如心地好。”又云:“世人尽知穴在山,当知穴在方寸间。好山好水世不久,苟非其人寻不见。我见富贵人家坟,往往葬时本贫贱。迨其富贵力可求,人事极时天理变。”下面就讲两个有关风水的故事。
  • “百善孝为先”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孝道是构建中国社会伦理最基本的元素,在古今社会中,孝更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行为的根本标准。那么,不孝之人,是否会受到天神的惩罚呢?我们来看两个故事。
  • 当今的年代很少有人在讲“五行”了。但在中国的古代,人们知道五行是天帝赐给大禹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则的第一种。虽然有些现代人不相信五行,不过,五行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周行。本文举一个“命中利北不利南,在南方一试难中,在北方则隆隆直上”的实例。
  • 清朝时,海宁郭去非,他生来就对琴弦的声音情有独衷,在襁褓中听到有人弹奏琵琶,就在母亲的怀中欢喜跃动。少年时学琴之后,几十年中不分寒暑,从早到晚都在弹琴。因此,心境平和,恬淡寡欲,不但没有追求富贵之心,即使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嘲笑都不为所动。人们却视他为痴人,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才能。
  • 杭州人邵艺洲,性情爽直,喜于交游。有一次他在街市上偶然看见一个卖艺乞丐。这乞丐舞弄的刀剑棍棒,各种各样,都能出神入化,绝妙异常。邵艺洲心里明白此人本领高强,不是寻常的乞丐。……后来他们怎样变成了生死之交?
  • 清朝的华亭人汪瑾,五十多岁时在京城仍然布衣不第。秋风吹起,他十分厌倦在外客游,动了思念家乡之情,便乘船南归。在归途他遇上了不寻常的事。阴阳两界人事相通的事给世人展现了善恶终有报的道理。
  • 一对来自不同家境、贫富差距极大的男女同学,有志竟成终成眷属,但是,后来遭逢战乱生离死别……,道尽人生无常。
  • 距离嘉兴三塔湾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边。塔上下共七层,高约十余丈,中层刻有“鹤秀”两个大字。塔面临大河,背后全是农田,旁边并无寺庙。路过的人以为是当地人为镇压风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却不知道塔名是什么意思。后来问秀水县的人,才知道塔并非为风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