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四支(4):寅陈七策 光进五规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北宋司马光认为正言直谏是一种美德,他的“三言”“五规”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17
【字号】    
   标签: tags: , , ,

【原文】

yín chén qī cè ,guāng jìn wǔ guī 。
寅陈七策,光进五规。

ㄧㄣˊㄔㄣˊㄑㄧ ㄘㄜˋ,ㄍㄨㄤ ㄐㄧㄣˋㄨˇㄍㄨㄟ。
寅陈七策,光进五规。

【注释】

(1)寅:宋朝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钦宗靖康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任司门员外郎。金人攻陷京师,胡寅逃入太学中。北宋亡,金人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 弃官归隐。南宋高宗建炎三年,被张浚推荐任驾部郎官,后又任起居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力主抗金而得罪秦桧,被以讥讪朝政的罪名贬至新州。享年五十九,卒谥文忠,学者称致堂先生。
(2)陈:陈述、述说。
(3)策:策略、方法。
(4)光:北宋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属山西)人,世称涑(sù,ㄙㄨˋ)水先生。司马光为人温良俭朴、清廉正直,历任四朝(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重臣。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辞官退居洛阳十五年。哲宗时任宰相,尽废新法。享年六十八,卒谥文正,封温国公。主编《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完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5)进:进献、奉上。
(6)规:法则、规则。

【语译】

胡寅为南宋高宗直陈振兴国家的七条计策,司马光向北宋仁宗进献安定家邦的五个法则。

【人物故事】

胡寅

宋高宗建炎三年,胡寅担任起居郎,曾向高宗呈上奏章,为皇上谋划了振兴国家的七个策略:一是罢和议而修战略(反对和议,力主抗金)、二是置行台以区别缓急之务(除总台之外,随军设置行台,作为在外的中央政务机构,皇上周旋军旅之间,不需固定住所)、三是务实效而去虚文(留意治军的实效,避免不切实际的形式)、四是大起天下之兵(以京师强盛的天子之军充实外地军营,中国的危难变故自会消除)、五是定根本(巩固荆州、襄阳防线,作为根本之地,)、六是选宗室之贤才者封建任使之(选任皇族赵氏中贤能之人,以杜绝逆谋者)、七是存纪纲以立国体(力行孝弟之道、喜欢贤良而远离巧言奉承的人、赞赏清廉、崇尚义行、表扬实际、注重忠厚,以正道立稳国体)。宰相吕颐浩厌恶他言词恳切正直,乞上罢其职。

司马光

宋仁宗嘉佑六年,司马光主管谏院,曾向仁宗呈上《进五规状》,为仁宗进献五个治国规范:一为保业(国君兢兢业业,不生骄傲怠惰之心,才能永保国家基业),二为惜时(珍惜此太平之时,加强打造国家基础),三为远谋(深谋远虑,居安思危),四为重微(防微杜渐,注重小恶小祸的杜绝),五为务实(注重实际,不重形式)。这一年司马光曾多次上书劝谏,奏章中还有“上仁宗论致治之道有三”,他告诉仁宗政治之道没有别的,只有三个重点而已:一是任官(善于用人),二是信赏(有功必赏),三是必罚(有罪必罚)。

胡寅曾上万言书,认为高宗应集合义师,北伐金国,迎请二帝,不该急忙登上王位,但不被采纳。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掳走后,都惨死在北方。徽宗(高宗生父)死后,为了迎回韦贤妃(高宗生母显仁太后),高宗向金国求和。绍兴十一年除夕,南宋朝廷杀了岳飞。绍兴十二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徽宗灵柩和韦贤妃归回宋朝。离开时,钦宗(高宗之兄)求韦贤妃转告高宗,请高宗设法让他回宋,就算当个太乙宫主也足够了。韦贤妃说,如果忘了他的托付,就让自己瞎了眼睛。南归后的韦氏了解高宗的隐忧,担心钦宗回来继承帝位,韦氏再不敢重提那时的承诺。不久韦氏果真失明,宫庭御医无法治愈,遍寻天下名医。绍兴十九年,有位道士皇甫坦为她针灸,立刻治好一只眼睛,韦氏请求再治另一眼而被拒绝,皇甫坦请她用这只眼睛履行当年的誓言,韦氏非常惊讶,也只好作罢。或许胡寅这位忠臣才真正了解钦宗在金国受辱的痛苦吧!

司马光认为正言直谏是一种美德,他的“三言”“五规”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的尽忠职守还表现在编撰《资治通鉴》,希望“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让皇上从历史成败中得到借鉴,对治国的善恶得失,能自我要求。当司马光去世时,京师的人们都停止营业,前去祭吊,有的甚至卖掉衣服以进献祭品,千万人为他哭泣,有如自己亲人去世一样哀伤,从四方来送葬的百姓有数万人。可见忠君爱民的仁者是深得民心的。

──转自正见网

(点阅【龙文鞭影】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钱若水是北宋大臣,为人正直,有胆识,后被提拔为枢密院副使。北宋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和李元纲在《厚德录》中,都记载了钱若水于宋太宗时期因仗义执言而救了三个官员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时,武则天夺嫡之谋得逞,肆行不义之威,大唐的国祚差点脉断武则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诬告“谋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义士舍命护主,忠义的魄力震慑奸逆,改变了逆乱之势。
  • 中国山水画
    山东宁阳县有两个古老的地名:“东疏”“西疏”(现西疏并入了东疏镇)。这两个地名是怎么来的?是为了纪念西汉名臣疏广、疏受叔侄而设的,其背后有一段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浙江巡抚傅孟春认为“肃”之一字,未足以尽于公之良惠忠贞,为此具疏。
  • 一日,浙江盐台姚舒因历吴山,见行人伍公,即春秋时伍子胥也。复过褚堂见仆射褚公,即唐时褚遂良也。来至栖霞岭见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飞也。特谒三台山赡于肃愍公祠。姚舒观四王公之忠节,皆祠于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励后观瞻。后坊成,名曰“忠节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