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故事的三联画:三幅杰作合而为一

高超的技巧加上信仰创造出三合一的艺术作品
(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YVONNE MARCOTTE撰文/吴约翰编译)
雨果‧凡‧德‧古斯(Hugo van der Goes)的作品祭坛画《波尔蒂纳里三联画》(Portinari Triptych)(局部),约1475年创作;19英尺×10英尺。此幅为三联画的中央面板,画家带我们穿越时空,展示“耶稣诞生”的故事。意大利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Uffizi Gallery in Florence, Italy)。(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78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又到了祷告时间。商人先打开三联画的左侧,然后再打开右侧,接着向上帝祷告。

文艺复兴初期,富商常常想要感谢上帝赐予的财富。虔诚的信徒会委托画家制作三联画(triptych),三联画外观看似一组小型的三片板画,可以供个人放在家中壁龛敬拜。

三片面板合成一幅画作,朝同一个方向展示;或者以左右两侧的板画衬托中央面板所描述的故事。

后来,教堂纷纷委托制作更大幅的三联画安置在主祭坛上。有才华的艺术家依照客制化的需求在每个面板上绘制精美的画作,描述重要的宗教故事。面板的背面也有绘图,在阖上三联画时,背面也能展示故事。

三联画中央的面板通常会较两侧面板大一倍,所以两侧链接的面板在阖起来时,就能刚好覆盖中央面板方便存放。

罗伯特‧康平的三联祭坛画《麦洛德》

每当游客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分馆修道院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s Cloisters)里看到祭坛画《麦洛德三联画》[Mérode triptych以前任主人玛丽-尼科莱特‧德‧麦洛德伯爵夫人(comtesse Marie-Nicolette de Mérode)命名]或称《天使报喜三联画》(Annunciation Triptych)时,都会对它精巧的尺寸感到惊奇,整幅画展开时只有2英尺×4英尺大小。作品是用前主人伯爵夫人的名字玛丽-尼科莱特‧德‧麦洛德(Marie-Nicolette de Mérode)命名。人物与物体所呈现的色彩之美以及熟练的细节,绝对是大师之作。这幅画出自荷兰艺术家罗伯特‧康平(Robert Campin)之手,大约在1425年的北方文艺复兴时期(Northern Renaissance)创作。

罗伯特‧康平的作品《麦洛德祭坛画》(Mérode Altarpiece)或称《天使报喜三联画》(Annunciation Triptych),约1425年创作,油彩、橡木板三联画,2英尺×4英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分馆修道院博物馆。(公有领域)

这幅三联画的色彩、光线和透视都展现出精湛的技巧。中央面板讲述着天使报喜的故事。上帝指派天使加百列(Gabriel)向圣母玛利亚宣布,她将生下一个儿子耶稣,场景温馨。圣母玛利亚穿着一件耀眼的红色长袍正在家中阅读神圣的经文,她没有注意到身边有位穿白色长袍、系蓝色腰带,身后带翅膀来自天上的访客。两位主要人物的色调与家具或墙壁的浅棕色形成鲜明对比。桌上摆放的百合花象征纯洁。天花板横梁和圣母玛利亚倚靠的长凳皆以透视法绘制,线条逐渐缩小汇集到背景中看不见的消失点为止。

两侧的面板丰富了中央面板所描述的故事。左侧面板描绘这幅画的捐赠者和妻子,他们是富有的商人,虔诚地跪在高耸石墙围起来的花园里。圣母玛利亚家的大门是开着的,他们当下见证了奇迹的发生。左侧面板的用色偏黑棕色,避免抢走中央面板明亮的色彩。大自然场景也出现在左侧面板上,包括墙上的鸟儿和花园里的植物紫罗兰象征圣母玛利亚的谦虚、虔诚和信仰的智慧。

右侧面板描绘约瑟(Joseph)在工作台上使用木匠的工具在工作;地板上有一把插在木头上的斧头和少许木屑。他似乎没有意识到在他家的另一个房间里发生了撼动世界的事。敞开的窗户呈现北欧繁华的小镇。在这幅画里,除了约瑟的蓝色头巾和工作服中露出的红色袖子之外,他的衣服也是深棕色系。

乔托的三联祭坛画《斯特凡内斯基》

比《麦洛德祭坛画》更早的时候,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巨擘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为旧圣伯多禄大殿(Old St. Peter’s Basilica)的侧坛绘制了一幅大型三联画《斯特凡内斯基三联画》。每个面板都往上汇聚成一个三角点,中央面板较两侧略高。这幅三联画的正反两面都有绘图,正面供一般大众欣赏,而背面则供神父在祭坛上主持祭典时观看。

这幅三联画使用蛋彩画(tempera)绘制,所以缺乏油画所能呈现的明亮度。然而,乔托仍精美地呈现出耶稣在世上的代言人圣彼得(St. Peter,天主教译为圣伯多禄)的形象。这幅三联画最初供奉在罗马的旧圣伯多禄大殿,现在安置于梵蒂冈博物馆(Vatican museum)内的梵蒂冈画廊(Pinacoteca Vaticana gallery)。

乔托‧迪‧邦多纳的作品《斯特凡内斯基三联画》(Stefaneschi Triptych)(正面),约1330年创作。木板、蛋彩画,70英寸×39英寸(中央面板);66英寸×32 1/2英寸(两侧面板)。罗马梵蒂冈美术馆。(公有领域)

在中央面板里,圣彼得坐在宝座上,四周围绕着圣徒与这件作品的捐赠者红衣主教斯特凡内斯基(Cardinal Stefaneschi)。左侧面板有圣保罗(St. Paul,天主教译为圣保禄)和圣詹姆斯(St. James,天主教译为圣雅各伯),右侧面板有圣安德鲁(St. Andrew,天主教译为圣安德肋)和福音书作者圣约翰(St. John the Evangelist,天主教译为圣史若望)。

《斯特凡内斯基三联画》的下方伴随当时流行的祭坛饰台(Predella),连接在三联画的下半部面板。

《斯特凡内斯基三联画》的背面描绘耶稣登基、天使围绕,以及红衣主教斯特凡内斯基跪坐在耶稣右脚边。左侧描绘圣彼得殉难,而右侧描绘圣保罗殉难。下半部的祭坛饰台则展示圣母、圣婴、宝座两侧各一位天使,以及含中央面板与两侧共12位使徒。

不论正面或背面,中央面板都有描绘红衣主教。正面面板的红衣主教身着正式仪式的服装,由圣乔治(St. George)介绍给圣彼得。而背面的面板,他跟教会神职人员的穿着一样朴素,同时提醒同僚作为上帝的仆人卑微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艺术史学家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提到乔托绘制肖像的功力是他最大的优势,透过画面里红衣主教的肖像可获得证实。

红衣主教手拿迷你版本绘有自己肖像的三联画,这种画法称为“德罗斯特效应”(droste effect ),即一幅画里绘有更小版本的自身画。

乔托‧迪‧邦多纳的作品《斯特凡内斯基三联画》(正面局部),约1320年创作。红衣主教斯特凡内斯基手持三联画的图像。(公有领域)

马蒂尼和美米的三联祭坛画《天使报喜》

中世纪晚期著名艺术家西蒙尼‧马蒂尼(Simone Martini)和理坡‧美米(Lippo Memmi)创作的三联画《天使报喜与两位圣徒》(the Annunciation and two saints)。这件作品实际上是为锡耶纳主教座堂(Siena Cathedral )制作的四幅大型三联画系列之一,以纪念圣徒包括:圣安萨努斯(St. Ansanus)、斯波莱托的圣萨比努斯(St. Sabinus of Spoleto)、圣克雷森蒂乌斯(St. Crescentius)与圣维克多(St. Victor);四位合称意大利锡耶纳市的守护神。这幅作品令人想起拜占庭特色,使用金色背景象征天堂世界。作品的每个部分都采用了装饰性木头元素。每片面板以螺旋状柱子分隔。中央面板的尺寸也是两侧面板的两倍。

西蒙尼‧马蒂尼和理坡‧美米(Simone Martini and Lippo Memmi)的作品《天使报喜与两位圣徒》(Annunciation With Two Saints),1333年创作。木板、蛋彩画。8英尺8英寸×10英尺。意大利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Uffizi Gallery in Florence, Italy)。(公有领域)

这幅《天使报喜》的左侧面板描绘的圣人是圣安萨努斯,右侧面板则是圣玛格丽特(St. Margaret),又称圣马克西玛(据说她让安萨努斯受洗)。拱门上方圆形画(Tondo)装饰人物分别是先知耶利米(Jeremiah)、以西结(Ezekiel)、以赛亚(Isaiah)和但以理(Daniel)。

在中央面板里,天使加百列手持象征和平的橄榄枝指向上方的圣灵之鸽(the dove of the Holy Spirit ),它正从天使的曼朵拉(mandorla)(象征天堂的大圆光圈)中降临。加百列对圣母玛利亚说的话是用拉丁文写的:“万福玛利亚,你充满圣宠,主与你同在”(Hail, Mary, full of grace, the Lord is with thee)。天使加百列服装的面料采用来自蒙古帝国的鞑靼布图案( tartar cloth pattern),这种异国风布料的使用显示当时某种程度与远东的贸易往来。画面中央的百合花瓶象征玛利亚的纯洁。另外,这幅画绘制的地板立面呈向后墙退去状,在使用这种透视画法方面,比它的时代当时提早了大约150年。

凡‧德‧古斯的三联祭坛画《波尔蒂纳里》

1475年左右,银行家托马索‧波尔蒂纳里(Tommaso Portinari)委托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佛拉芒艺术家雨果‧凡‧德‧古斯(Hugo van der Goes)为意大利佛罗伦斯新圣母玛利亚(Santa Maria Nuova)医院的教堂绘制了一幅三联画。这幅三联画展示“耶稣诞生”(Nativity)的时刻,以及牧羊人敬拜新生的王。

画家绘制人物,采不同大小比例来表示重要性。在中央面板里,刚出生的圣婴耶稣受玛利亚、约瑟、众天使敬拜,三位牧羊人呈跪姿。据说画面是根据瑞典圣女毕哲(St. Bridget)所见,场景呈现圣婴耶稣在地板上,而不是在马槽里。

端详中央面板的背景,画家带我们穿越时空,展示玛利亚和约瑟正前往伯利恒(Bethlehem)的路上。 一道光芒洒下,天使向山上的牧羊人宣告,“和平君王”(the Prince of Peace)即将来到世上。 此外,在右侧​​面板可见“东方三圣”(the three Magi)正前往伯利恒。

雨果‧凡‧德‧古斯的祭坛画《波尔蒂纳里三联画》,约1475年创作;19英尺×10英尺。意大利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Uffizi Gallery in Florence, Italy)。(公有领域)

左侧面板上描绘了波尔蒂纳里本人、他的两个儿子安东尼奥(Antonio)和皮杰洛(Pigello),以及拿着长矛和铃铛的二位守护神圣托马斯(St. Thomas,天主教译为圣多默)和圣安东尼(St. Anthony)。右侧面板上描绘的是波尔蒂纳里的妻子玛丽亚‧弗朗切斯科‧巴隆切利(Maria di Francesco Baroncelli)、女儿玛格丽塔(Margarita),以及二位守护神圣抹大拉的马利亚(St. Mary Magdalen,天主教译为圣玛利亚玛达肋纳)(手持一罐药)和圣玛格丽特(St. Margaret)(手持书和龙)。波尔蒂纳里一家的肖像尺寸都小于守护神。

雨果‧凡‧德‧古斯的祭坛画《波尔蒂纳里三联画》(背面),约1475年创作。木板、油彩;19英尺×10英尺。乌菲兹美术馆。(公有领域)

这幅三联画的两侧面板装有铰链方便阖上收藏,画家古斯因此绘制面板的背部。他使用“浮雕式灰色装饰画”技巧(grisaille),将人物角色画得仿佛像雕塑作品一般。这里是天使加百列和圣母玛利亚在天使报喜时的模样。

麦卡宾的三联画《拓荒者》

即使在今天,运用三片面板的三联画也能激发灵感。澳大利亚艺术家弗雷德里克‧麦卡宾(Frederick McCubbin)的三联画《拓荒者》(The Pioneer ),里头每幅画都各自讲述在澳大利亚丛林中不同家庭成员的故事,而这些人物都是这位“选择自由者”的家人。他是一位农夫,自由选择落脚地开垦、耕种。

弗雷德里克‧麦卡宾的作品《拓荒者》,1904年创作。布面、油彩;7英尺4英寸×9英尺6英寸。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Melbourne)。(公有领域)

这幅三联画从左到右讲述了一个故事。左侧面板描述这对夫妇决定开拓的地方。前景中,妻子正在思考他们的选择,而后方背景的丈夫正在生火。在他的身后,是他们的临时住所旅行篷车。两人身处在美丽的原始森林中。

中央面板描绘建造家园工作时的片刻休憩。时间飞快,男主人持续在整理土地,妻子带着孩子去找他,讨论一些与新农场有关的琐事。背景的远处空地上,可见一间房屋。

右侧面板描述一位男士跪在坟墓前。时光依然飞逝,我们推测这位是当年拓荒者的小孩,他已经长大成人;或者,他只是一位偶然发现孤坟的陌生年轻人。远处背景呈现一座城市,可能是墨尔本。

麦卡宾在马其顿山(Mount Macedon)邻近自家的大自然灌木丛中作画。艺术风格传达一种平静的乐观——唯有透过努力工作,才能获得繁荣的未来。

当艺术家运用他们的绘画技巧与深刻的信仰来讲述一个更大范围的故事时,三幅画可能比一幅画好用,这就是三联画的功用。

原文:The Triptych: A Masterpiece in Three Parts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