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马赛大教堂:新拜占庭式建筑的奇迹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吴约翰 译
马赛主教座堂(The Marseille Cathedral)位于马赛二区,毗邻旧港,从海上观赏教堂非常雄伟壮观。使用不同色调的石材和大理石,让主教座堂有别于当代其它教堂。马赛主教座堂遵循19世纪历史主义风格设计,对过去各式风格采折衷与复兴作法,不只是遵循拜占庭建筑传统而已。(Lamax/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453
【字号】    
   标签: tags: , ,

马赛大教堂(又译:马赛主教座堂,the Marseille Cathedral)可谓新拜占庭式建筑(Neo-Byzantine architecture)的奇迹,更是法国中世纪以来所建造最大又最古老的教堂。马赛大教堂是19世纪崇尚历史主义(Historicism)者参考的典范,历史主义着重在复兴过去的建筑风格。

大教堂地处马赛的新、旧港口之间,当地称之为“玛卓大教堂”(Cathédrale de la Major或the Major Cathedral)。

马赛在19世纪时是法国第二大城市、第一座港口。由于开放的海上通路,马赛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重要的通道。当地人决定建造一座大型教堂,规模媲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1852年,马赛主教委托建造一座罗马──拜占庭风格(the Roman-Byzantine style)的大教堂,以唤醒这座海洋城市与古代拜占庭帝国的连结。

1852年9月26日,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在这座古老的中世纪大教堂位址上动工奠基。有些建筑因新设计的八个穹顶而拆除,但新旧两种建筑结构至今仍然可见。

大教堂依据建筑师莱昂‧沃杜耶(Léon Vaudoyer)的规划于1852至1893年建造,历时40多年完成。建筑师亨利‧雅克‧埃斯佩兰迪厄(Henri-Jacques Espérandieu)负责架构和穹顶,建筑师亨利‧安托万‧雷瓦伊(Henri Antoine Révoil)负责室内设计。 大教堂于1893年竣工,特色包括典型拜占庭风格的条纹(striped)立面设计;以黄金、青铜、大理石等妆点色彩缤纷的室内;还有马赛克图样、雕像和彩色玻璃花窗等设计。

马赛大教堂的穹顶(圆屋顶)(Dome)设计非常精细繁复。穹顶和尖顶(Spires)的设计参考了东方和西方,并以法国阿维尼翁主教座堂(Avignon Cathedral)为蓝本。圆顶与瞭望塔(Cupolas)则参考了伊斯坦堡(Istanbul)的拜占庭教堂。

马赛大教堂精致繁复的穹顶特写。圆顶与瞭望塔(Cupolas)参考伊斯坦堡(Istanbul)的拜占庭教堂风格。(Idgfr photos/Shutterstock)

马赛大教堂的立面布满条纹(stripes)设计,展现非凡气势。屋顶有两座圆顶塔楼,中间有一廊台(gallery)连接两座塔楼。正下方有七尊雕像排成一排,包括中央的基督、使徒、同伴,以及马赛主教。雕像下方是一个圆拱,内有装饰教堂大门的龛楣(Tympanum)。

龛楣是大教堂入口上方的半圆形建筑结构,位在基督与门徒雕像的下方,立面三个拱门(triple arch)之上,中央有一扇大理石玫瑰窗,周围有蓝色和金色的马赛克构成耶路撒冷(Jerusalem)与伯利恒(Bethlehem)的图样,灵感来自意大利拉温纳的加拉‧普拉西提阿陵墓(the Mausoleum of Galla Placidia in Ravenna)。

布满条纹的立面让马赛大教堂显得气势非凡。屋顶有两座圆顶塔楼,中间以廊台连接。廊台下方有一排雕像,再往下还有一个圆拱与教堂龛楣。(Idgfr photos/Shutterstock)
龛楣位在立面三个拱门之上,中央有一扇大理石玫瑰窗,周围有蓝色和金色的马赛克构成耶路撒冷(Jerusalem)与伯利恒(Bethlehem)的图样。(medhi33300/Shutterstock)

大教堂的室内平面为拉丁十字形(Latin cross),主中殿含三个区域,地板以威尼斯式马赛克(Venetian mosaic)装饰。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柱撑起三道拱廊、拱顶与穹顶。室内采多色装饰(polychromy),暖色调交替,呼应教堂外立面设计。

主中殿由三个区域构成,地板以威尼斯式马赛克装饰。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柱撑起三道拱廊、拱顶与穹顶。室内采多色装饰,暖色调交替,呼应教堂外立面。(John Silver/Shutterstock)

其中一个侧殿(side nave)的墙壁以金色和大理石装饰,让人忆起富丽堂皇的拜占庭教堂。深灰色的斑岩柱(porphyry columns)向上支撑着拱门,柱子有大理石树叶雕刻装饰。引人注目的青铜烛台(candelabra)则从穹顶的大理石栏杆(balustrade)向下垂吊。祭坛位于蓝色和金色马赛克艺术装饰的三重拱门内,中间摆放一座圣韦洛尼加(St. Veronica)替跌倒的耶稣擦拭脸庞的雕像,由奥古斯特‧卡利(Auguste Carli)雕塑。

图为大教堂里的一处侧殿,墙壁以金色和大理石装饰。青铜烛台从穹顶的大理石栏杆向下垂吊。祭坛位于蓝色和金色马赛克艺术装饰的三重拱门内,中间摆放一座圣韦洛尼加替跌倒的耶稣擦拭脸庞的雕像。(Joaquin Ossorio Castillo/Shutterstock)

主祭坛(Main Altar)上方是中央青铜穹顶,周围以四根来自北非突尼斯(Tunis)的玛瑙柱(Onyx Columns)支撑,加以精致的金色花朵装饰。八角形穹顶的光线来自八个白色大理石柱围成的半圆拱形窗户。穹顶为深蓝色背景,中心是彩色玫瑰花形图样。

中央青铜穹顶位在主祭坛上方。八角形穹顶的光线来自八个白色大理石柱围成的半圆拱形窗户。穹顶为深蓝色背景,中心是彩色玫瑰花形图样。(John Silver/Shutterstock)

原文:France’s Neo-Byzantine Cathedral of Marseill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维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位国际自由记者,拥有现代文学和古典音乐背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舍维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仅仅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古迹,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家庭住宅。这座城堡座落在法国中部罗亚尔河岸的一个美丽山谷中,是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展示着过去法国家庭生活的样貌。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与巴黎圣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样,都是为了遏止社会主义公社的发展而建造,标志着回归宗教与传统。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能成为精神生活和学习中心,以培养智慧、文化和修养等领域为宗旨。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涵盖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图书馆、学校和医院,还有西班牙王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 16、17世纪的袖珍肖像画主要装在吊坠的项链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礼物、爱情象征或是纪念出生或死亡的纪念品。到了18世纪,袖珍画因应珠宝而生,出现在项链垂饰或镶嵌在戒指或手镯中。期间许多来自欧洲的袖珍画画家来到美国为新共和国的公民作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袖珍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美国市场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博物馆研究古董盒子并不是看里面是不是还装有原来的东西或已空无一物。学术上打开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质、形状、功能和美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观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们观赏,想一探究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