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压岁钱”怎么压岁?

作者:容乃加
过年习俗中的“压岁钱”带着镇压邪祟的吉祥含意。这钱怎么“压岁”呢?(章翠英《古风》/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20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除夕是一年中的大日,围炉团圆则是一家人一年中的大事。对于家中的孩童来说,除夕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拿到期待中的“压岁钱”。不过,家家户户的长辈都是期待家中晚辈能成为家族的芝兰玉树,快快长成,怎么反而年年给他们压岁钱“压岁”呢?这压岁钱又怎么“压岁”呢?

过年习俗 除夕的压岁钱

我们先来看一首传统诗词,表现孩童期待“压岁钱”的剪影。元朝人吴当在《除夕有感‧其二》诗中说除夕:

华盖芙蓉翠倚天,髙堂彩服忆长年。
家人共守迎春酒,童穉争分压岁钱。

童穉(音“稚”)就是幼童。在除夕夜,家人相聚守岁,迎接来年的第一杯春酒,孩童则是热切地守候着压岁钱。

压岁钱是家中的长辈给晚辈幼童的,清末名士林占梅的《乙丑除夕团圆歌》描写他给晚辈压岁钱的情景:“分与压岁钱,并戒毋荡佚”。除夕团圆夜,他给晚辈压岁钱的同时,勉励子孙小晚辈们循规蹈矩,努力向上,不要放荡心性,传承了家教的意含。

另外,也有给糖果,都称为“压岁”,也作“押岁”。清代名作《红楼梦》中除夕的一幕,就有反映当代生活的描写。第五三回记载宁国府除夕夜分压岁钱的一幕:“贾母笑道: ‘一年家难为你们,不行礼罢。 ’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左右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两府男女、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然后散了押岁钱并荷包金银锞等物。”这里的“锞”是用金银铸的状如小馒头的小锭。

压岁钱怎么压岁

一种“压岁钱”。(fotolia)

清代风土志《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就是取一长段彩绳穿过铜钱编成龙形,然后放到孩童的睡床脚下压住,称为“压岁钱”。

“压岁钱”古代又称“厌胜钱”、“压祟钱”或“押岁钱”等,是在除夕时为了驱除“祟”这种吓人的怪物,放在小孩童床头、床脚用来“压祟”的钱。后来长辈在除夕给小儿的红包,就成了“压岁钱”。原来,“压岁钱”原来是“压祟钱”。

“厌胜”的起源

这种吉祥的钱币在古代称为“厌胜钱”(厌通压),是作为“镇物”,用来压制“祟”这种怪物,让它不能对孩童作祟使坏。历代古籍中不乏“厌胜”的记载,在周代的祭祀中就有“厌胜”的作法,在祭祀土地神的时候,用甑作为镇物。[1] 《通典‧郊天下》中也有提到“圣人厌胜之术”。《太平广记·老子》有这样的记载:“消灾辟恶……厌胜教戒,役使鬼魅之法”。由此来看,厌胜之法也可以驱使鬼魅。

从历史源流来看,取“镇物”来“厌胜”压制不祥的鬼祟,以取得吉祥的结果,这种作法起源非常早,也流传成为风土习俗。“压祟钱”是用吉祥的金属钱币来镇邪压祟求取平安,和新年放鞭炮驱除邪魔是一样的思维理路,后来就转变成“压岁钱”了。后人在给予家中孩童“压岁钱”的同时,也赋予了教育的意义与功能。例如促进伦常关系,鼓励教导孩子怎样表现适当的礼仪,怎样善用压岁钱等等,都是“压岁钱”积极的作用。

注释:[1]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祝、史、宗人告社(杜注云“宗人,礼官也”;案:即周礼大小宗伯)覆之以甑。 ’此盖厌胜之术,未详其义。”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面两章,孔子分别讲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君子不器”。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请注意,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时,经过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嫡母孙氏,当年小玄烨的奶娘,出来给康熙磕头。康熙当时拉着她的手,对周围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当时正是春天,厅堂前有萱草盛开,康熙手书“萱瑞堂”,赐给他的孙氏奶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