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集锦】貂蝉的故事

文/杜若
貂蝉,以倾城美色名扬千古;为报大义为国除恶,誉满千秋。(梦子/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19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中,美人貂蝉有闭月羞花之貌,也有为父为国的忠孝之心。东汉末年的董卓擅权跋扈,祸乱朝纲,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弑杀少帝及太后,在朝野内外广布党羽,肆意残杀大臣。养子吕布又骁勇异常,随侍在董卓左右。

奸佞当权,祸乱天下。百姓有倒悬之难,君臣有累卵之危。文武百官竟也无计可施。司徒王允为匡扶社稷,拯救大汉天下生灵,请义女貂蝉出面相助,铲除奸佞。

貂蝉为报答义父的养育之恩,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协助义父王允铲除了奸邪乱国之臣。

貂蝉,以倾城美色名扬千古;为报大义为国除恶,誉满千秋。在滚滚逝去的风云中,她始终是红颜中的妙丽翘楚,将最美好的年华,全部献给了拯救大汉生灵的使命。

说罢千古美人貂蝉,您是否知晓,在中国古代还有不少和“貂蝉”相关的佳话呢。只不过,此貂蝉,非彼貂蝉。我们就来一看究竟吧。

赵武灵王效胡服 饰貂蝉

在中国古代,宫廷侍臣或者勋贵会戴冠饰,其中有一种被称作“貂蝉”,在中国沿用了数千年。

貂、蝉原本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又是如何匹配在一起,成为冠饰的呢?说起来,这和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有关。

赵国君主赵雍(前356年—前295年),即史上有名的赵武灵王。他在位期间,推行“胡服骑射”。北方气候寒冷,胡人以貂皮温暖前额,赵武灵王效法胡人衣冠,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以此作为显赫官职的象征。唐朝杜佑《通典‧礼十七‧建华冠》:“惠者,蟪也,其冠文细如蝉翼,故名惠文。”惠与蟪同音,蟪就是小蝉,由于冠上文饰细如蝉翼,因此也称为“赵惠文冠”。

貂是一种哺乳动物,毛色为黄色或紫黑色,毛皮轻暖珍贵。(Shutterstock)

东汉蔡邕所著《独断》记载:“赵武灵王效胡服始施貂蝉之饰,秦灭赵,以其君冠赐侍中。”赵武灵王效仿胡服,开始使用貂蝉作为装饰。秦始皇帝一统六国,将赵国君主的冠饰赐予近臣。“赵惠文冠”后来演变为达官显贵的冠冕,即貂蝉冠。

《宋史‧卷一百五十二‧舆服四》对貂蝉冠有这样的描述:“貂蝉冠一名笼巾,织藤漆之,形正方,如平巾帻。饰以银,前有银花,上缀玳瑁蝉,左右为三小蝉,御玉鼻,左插貂尾。三公、亲王侍祠大朝会,则加于进贤冠而服之。”

蝉居高而饮洁 貂温润而不灼

“貂蝉冠”的“貂”与“蝉”又有怎样的寓意呢?

东晋徐广在《车服杂注》中说:“蝉取清高饮露而不食,貂取紫蔚温润而光彩不彰灼。”

蝉,出于泥土,脱壳羽化,食露而生,具有居高饮洁,也含有高隐的寓意。貂,色泽温润而又不会耀灼伤眼。

西晋崔豹在《古今注》中说:“貂蝉,胡服也,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外柔易而内刚劲也,蝉取其清虚识变也,在位者有文而不自耀,有武而不示人,清虚自牧,识时而动也。”冠上饰蝉,借蝉居高枝比喻官居高位,而能低调行事,文臣不自耀,武将不示人,能够清虚识变,廉洁奉公。

手持笏版,头戴貂蝉冠的范仲淹画像。(公有领域)

寒士“貂蝉”之运

南朝时期,大臣江淹(444年─505年)出身寒门。他十三岁时,江父就去世了。尽管家境贫寒,但江淹勤奋好学,也很喜欢写文章。读书之暇,他就以砍柴卖柴奉养母亲。

有一天,他在砍柴时捡到了一具貂蝉冠饰。打算将其卖掉,换些谷米供养母亲。江母说:“这个貂蝉是你的吉兆啊。你有这么好的才华和德行,怎么会一直生活贫贱呢?把它留下来,等到日后你官居侍中时就戴上它。”

侍中,官职名称,丞相的属官。因其可进入宫禁,侍从皇帝左右,是听闻朝政的显贵要职,也是得到皇帝信任的标志之一。

南朝宋顺帝升明初年(477年),齐王萧道成听说江淹很有才学,于是召他入仕为官。从此江淹官运亨通,官居显赫。果是应了他母亲的先见之明。

南朝老将:此貂蝉从兜鍪中生

同在南朝时期,南朝宋有一名将周盘龙(414年—493年)。每次临战御敌,他都是勇猛果敢,所向披靡。在一次战役中,周盘龙得知儿子奉叔只带了二百人,陷入了敌军的万人阵,因此驰马执槊,冲入敌阵。父子二人骁勇猛战,终于冲出了重围。这一战令父子二人威名大显,震惊了北魏敌军。

周盘龙老迈后,因体衰才弱,无法继续镇守边关,他奏请朝廷解职,虽是得到了恩准,但朝廷仍让他担任散骑常侍、光禄大夫(清贵的名誉头衔)。散骑常侍,也就是皇帝的侍从。按照衣冠制,散骑常侍要头戴貂蝉冠。

齐武帝看着周盘龙的冠饰,笑着说道:“爱卿戴的貂蝉冠,比起你戴的兜鍪(战士戴的头盔)如何?”

周盘龙指指头上的冠饰,说:“这个貂蝉可是从兜鍪中产生的。”这段小故事让人不禁莞尔一笑。

作为冠饰的貂蝉,无法企及美人貂蝉的千秋功绩,却因它蕴涵的美好寓意,承载的历史人文而百代流芳。

古籍中的貂蝉图像。(公有领域)

参考资料:
《南史‧江淹传》卷59
《南史‧周盘龙传》卷46
《太平御览‧服章部五》卷688

点阅【汉典集锦】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时,经过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嫡母孙氏,当年小玄烨的奶娘,出来给康熙磕头。康熙当时拉着她的手,对周围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当时正是春天,厅堂前有萱草盛开,康熙手书“萱瑞堂”,赐给他的孙氏奶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