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中秋节不烤肉赏回文诗 正读思妻反读思夫两相思

作者:允嘉徽
中秋节不烤肉,玩什么呢?有一种回文诗,蕴寄两相思,最适于中秋节的有情人赏玩。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204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中秋节不烤肉,那么玩什么呢?想是玩月赏景,最是经典最自在。千古以来,月到中秋分外明;往古来今,情到中秋分外浓。昔日的中秋节都是属于有情人的,诗中有一种回文诗,最适于中秋节的有情天。赏玩回文诗《两相思》,正看是思妻诗,返看是思夫诗,仿佛巧妙得天衣无缝。

八月十五日这个中秋佳节,古来赏月玩月的名诗不少,其中藏着一种诗才烁烁生辉、深深情思回环相生的回文诗。“回文”(也称“回文”)是正读、返读(反读)都能通畅无碍的一种文章形式,回文的单元可以是单句、对句、也可以是全文。回文诗蕴藏错落的情致,也能展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的趣味与情致。

回文诗《两相思》

宋朝有位没名气的文人李禺,留下一首回文诗《两相思》,在月夜放幽光,奇才奇文诉相思。《两相思》正看是人夫吐露“夫忆妻、父忆儿”的心声;从文末逐字返读,是那被思念的妻子款款叙述着“儿忆父、妻忆夫”的心曲。回文诗巧奇葩本来就难得,像《两相思》对照相映的诗境,在回文诗中更是难得一见。

《两相思》中借用壶与杯象征夫与妻,语言晓白流畅,自然流露真挚的天伦之情。来看本诗:

千古以来,月到中秋分外明;往古来今,情到中秋分外浓。有一种回文诗,最适于中秋节有情人赏玩。(Fotolia)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丈夫的心声:

我的妻我的儿,自从离家后,山遥水隔,巴望见到你们,望尽千山万水,回复我的是越来越干枯的眼。往往来来,人隔肚皮,知心难遇,对家的思念越来越浓。

桌上空壶伴空杯,你们依然无恙吗?还等着我吗?心中凄然搅绕丝丝惶恐。路途阻,久别离,好久没有收到你们的音讯了。

又是一个孤灯伴我的夜,灯影中,爸爸回忆起有你们相伴的日子,那些欢声笑语呀……意难忘!何时我们一家人能再度欢聚??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妻子的心声:

多少长夜,在寂寂的灯孤下,我和儿子惦记着你。寄给你的家书,迟迟没有得到回信。你离家和我们久别,想你现正在回家的路上?路途遥遥难行?还是发生了什么乱事,阻塞了你回家的路呢?

想着再给你寄家书,辗转反侧,愁绪让我难下笔。一旁的酒杯和酒壶一直伴着我,以往我们常在灯下小酌用的,这一刻,我竟是不能拿起杯子,怕饮空了酒,徒留下一只空壶。

我和儿子虽然守着家,却感到很孤独,来来往往的仅是说些客套话的。等着你回来,望穿秋水关山难度……。

怎样的现实因素,让这一家人两地遥遥相隔,久久未相见。在《两相思》中,他们的思念,飞越千山万水,交绕在孤灯下,他们的坚贞,在一壶一杯间交心。

看那诗中人,相思惓惓,关山难断。中秋明月夜,千里共婵娟。年复一年,相思一遍又一遍将中秋月色染遍。

回文诗怀伊人

卷帘、秋声、花影月,秋夜徘佪;木落、鸿飞、烟海度,有情人隔长川。此情此景,展露在陈大纶的《秋夜月下有怀回文》中。

陈大纶(字伯元,浙江嘉善人),是明代嘉靖八年(1529年)同进士出身。一年秋夜,他写了这一首《秋夜月下有怀回文》,是严谨的七言律诗格式,和上方《两相思》都是全文往复回文诗。

《秋夜月下有怀回文》

幽情写寄一书笺,目送飞鸿度海烟。
愁客旅怀时序晚,独身人怨夜幽偏。
秋声木落飘前砌,月影花移渐上帘。
留滞此心伤远别,悠悠歧路隔长川。

回文:

川长隔路歧悠悠,别远伤心此滞留。
帘上渐移花影月,砌前飘落木声秋。
偏幽夜怨人身独,晚序时怀旅客愁。
烟海度鸿飞送目,笺书一寄写情幽。

《秋夜月下有怀回文》一诗表现幽远的情意。秋夜,帘上花影月,触动游客思念帘下佳人之情, 砌前飘落木声秋,唤起旅人滞留伤别的愁绪。此回文诗在一去一回之间,虚实情境相生,文字风格自然成章,形成虚实对照、情景相映的趣味。

月可玩,情可味,玩味人生,自在中秋月夜中。年年三五二八时,有人生之情、有思念之景,明月千里共君同!@*

-点阅【 璀璨中华文化 】的亮点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时,经过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嫡母孙氏,当年小玄烨的奶娘,出来给康熙磕头。康熙当时拉着她的手,对周围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当时正是春天,厅堂前有萱草盛开,康熙手书“萱瑞堂”,赐给他的孙氏奶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