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新年民俗

为什么说“吃过冬至汤圆长一岁”?

作者:容乃加
冬至汤圆(龚安妮/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6367
【字号】    
   标签: tags: , , ,

有俗话说“吃过冬至汤圆长一岁”,然而,现在一般认为吃过年夜饭等于过了年才长一岁,为什么有这个出入呢?“吃过冬至汤圆长一岁”只是没有根据的传说吗?其实关键就在于对“过年”的认定,历史上有过改易。

冬至与新年的关系

“冬至”,汉代之前另有称呼叫“岁初”,表示一岁之初的意思,也就是一年的开始,这也是俗话说“吃过冬至汤圆长一岁”的道理所在。从周到秦代,把“冬至”当作新年,冬至所在的月份是子月,就是正月。那时代过了冬至夜就是过了年了,冬至日就是新年。民俗传下来“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其实是反映了这个历史文化。

三千年前的周代历法,以冬至落在的月份作为“建子之月”——一年的第一个月份,冬至为正月元旦。为何这样建制呢?周代大司徒设计制作了土圭仪,以“土圭法”测得一年中日影最长的日子在冬至日,最短是在夏至日。日影最长的冬至日就是太阳离中国最远的一日,此后,太阳将逐渐北返,阴气渐弱、阳气渐渐增长,周代就将冬至日作为新年的开始。这也反映了天地阴阳循环“一元复始”开始于冬至的现象。

北京古观象台所存古代土圭。(公有领域)

后来,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改订历法,颁行太初历,以寅月为正月,就是以立春的节气所在的月份作为一年的开始。从此新年和冬至分了家,冬至遂成为冬至节,也叫“冬节”或“亚岁”。

历朝历代的新年元旦有过几次的变动,然而,冬至日始终是天地间阴阳循环“一元复始”的起点。吃了今年的冬至汤圆,可知生命的成熟度又增了一分了!你对自己有何新的期待呢?

参注:

“土圭法”是周代大司徒以土圭仪所行的测量方法,可以用来测量日影的长短,从而推得白天、晚上的长短及其时间;可以用来订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节气。还可以藉日影来确定南北、东西的方位,并求得土地的面积。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汉代到近代明清,都很重视冬至节,进入了现代,冬至还是一个鲜明的节气标志。家人团聚过节、祭祖、进补储备能量,这些节庆习俗伴随着生活的脚步,印象深烙。就来说一说冬至食俗的典故吧。
  • 冬至来碗热腾腾的汤圆,就跟过新年年糕、上元节元宵、寒食清明节润饼、端午节粽子一样,是国人每年不能免俗总要吃上几口的“经典传统美食”。台湾国民健康署教大家,“聪明吃汤圆、健康又团圆”。
  • 这道芝麻流沙汤圆,可依个人口感调整内馅的比例,吃起来较健康无负担喔!
  • 现在冬至时也吃元宵。如果说分不清汤圆和元宵,那也不能说是傻,因为它们原来一家亲,吃起来口感一样呀!那么汤圆和元宵怎么分辨?关键不光是在食材的问题,还有作法和其他的食俗典故。这里来告诉你。
  • 君子、小人之别不是绝对的。君子与人为善,包括对小人在内,不能嫉恶如仇。19世纪美国总统林肯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讲“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人都心怀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这应该也是我们理解本章的题中之义吧。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