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 新年看台湾《岁朝清供图》

作者:梅溪子 整理

台湾《春萌画院》前辈画家1947丁亥年元旦的《春窗清供》图。(台北《沐春堂》拍卖公司提供 梅溪子编辑)

font print 人气: 57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华夏文化传统,大年初一人们互道“恭喜”,由来呢?传说上古时代本来“年”是怪兽,岁末时会出来吃人,劫后余生而幸存者过了年,亲友见了面欣喜互道“恭喜”也。

演变到后来,黄历元旦大家互相拜年,文人雅士聚会倒不好俗气地说“恭喜发财”,那就作画笔谈贺岁、悬画迎新年。于是宋朝以后盛行“岁朝清供”图。

岁朝清供图

“清供”又称清玩,发源起于佛像前的插花、供果。后来金石、书画、古器、盆景等等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物雅品都包涵在内。在新年新春以“清供”入画之作,便称之为“岁朝清供图”。“岁朝清供图”意蕴深远、雅俗共赏,为年节添加祥和喜庆的气氛,同时讨个吉利。

描绘插花艺术的清供图,花瓶有“器小雅大”的意思,松大夫长青、竹君子亮节入画,还有梅花清高、兰花幽香、牡丹花富贵、菊花安逸、水仙花金玉等。另外,佛手柑表福气,仙桃象征长寿,这些吉祥物品都是常见入画的对象。

溥心畬《岁朝清供图》。(台湾历史博物馆)

林玉山.台湾春萌画院岁朝图《春窗清供》

台湾本土前辈画家,小时大多念过私塾,因而早有“汉文”底子,年青时又学作诗及参加地方“诗社”,他们也以文人自居。日据时代,日本画也旁分所谓“南画”、水墨画,拜师可以照画稿临描“四君子”梅兰竹菊,来意表“ 傲、幽、澹、逸”。

台湾嘉南地区以林玉山画伯为首,在1932年成立《春萌画会》,1940年后改名《春萌画院》,注重写生写神题诗。在1947年丁亥,春萌画院同仁林玉山、黄水文……等七人,在大年初一绘画了一幅《春窗清供》图。四十年后玉山伯重见之,欣喜地补了〈诗堂〉题款。

台湾《春萌画院》前辈画家林玉山、黄水文……等七人,在1947丁亥年元旦画的《春窗清供》图。(台北《沐春堂》拍卖公司提供 梅溪子翻摄/合成)

笔者对此图的赏析如下:

壶阔量雅日月长,
蕊瓣金玉香满堂,
寿桃佛手柑如意,
栗子吉利子孙昌。

还有另一诗来赞叹前辈画家的诗情画意:

岁月斑痕逾花甲,台湾文人画意佳,
吉祥字图俱风雅,自然缘定传天涯。

清代的《岁朝清供图》

往前回溯岁月,欣赏二幅清代的岁朝清供图,新年“心春”古今同庆:

清 陈书《岁朝丽景 》(公有领域)
清朝书画家金农所绘《岁朝图》。(公有领域)

@*#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梅待飞雪旷古缘,
    兰伴幽谷未曾眠。
    竹立月下叹箫泣,
    菊抱枝头秋雨怜。
    花中君子红尘埋,
    回天无力独徘徊。
    圣王浊世唤莲归,
    灵瑞跪恩返莲台。
  • 中国书画家马金虎于本月8日至15日,在纽英崙艺术协会举行个人书画展,上周六下午举办了开幕仪式,马金虎即席挥毫泼墨,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前来参观交流。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