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正述】夏之八:千秋大禹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夏朝:帝禹时代之四

千秋大禹

大禹从治水到治天下,建立煌煌功业,他的圣德为人们世代传颂。史书上留下了诸多关于帝禹为天下忧劳的故事。

一次,大禹出巡,遇到一个罪人被绑在路边。大禹为之泪下。旁边的人对大禹说:此人犯法,违背天道,理当受罚,您为何要为他如此痛心呢。大禹却说:“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寡人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这话的意思是,在尧舜之世,万民受到尧舜的教化,道德高尚,所以能够按照尧舜的教化去要求自己。而今天的人却不能够这样,人们多是按自己的所要所想去行事,而不是遵从教化。大禹将这些归咎于自己,因此痛心泪下。

大禹下车泣罪,明代张居正编撰《帝鉴图说》插图。(公有领域)

大禹治理天下是从自身做起的。史载大禹生活简朴,曾经仪狄献上自造的美酒佳酿,帝禹尝过后,觉得味道甘美,于是担忧后世会有人以酒误国,从此疏远仪狄。帝禹礼遇天下贤士,广纳谏言。《吕氏春秋》有载:“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说的正是大禹由于忙于接待前来进言的贤人或处理政事,洗头要中断多次,吃一顿饭的功夫也要起身多次。后来的周朝为人称颂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美德正是对帝禹大德的承续。大禹礼贤的美谈,是圣人厚德流光的一个典范。

帝禹一生为天下忧劳,与舜帝一样,帝禹也是驾崩于巡狩的途中。帝禹的最后一次巡狩,走到大越,在会稽山大会诸侯。此时的帝禹已经一百岁了,他在病中知道自己天命将尽,于是对群臣说:我百年以后,将我葬在会稽之山,以苇为椁,以桐制棺,墓穴七尺,其下不要到达水源,其上有坟高三尺,土阶三级。下葬后,不要因修墓地而更动田地。

帝禹的圣德昭明天地,他在位时,金与稻谷像下雨一样从天而降,古书中称之为天雨金、天雨稻,凤凰、麒麟之类的仙禽瑞兽也出现在人间。他去世后,所有的祥瑞也一并离去。然而上天为了昭示大禹的美德,将他的伟大功业晓谕众庶,使百鸟飞回,在田间上下飞舞。春耕之时,田间的飞鸟帮助衔去草根;秋天的时侯,群鸟帮助啄除杂草。

帝禹的儿子夏后启即位后,每年春秋祭祀大禹,开启了夏朝祭祀圣人先祖之先河,是为庄严的朝廷祭典。少康即位后在会稽建祠,并命其庶子无余长驻守陵。无余建都在会稽山南的故越城,侍守在帝禹的陵寝边,每年春秋奉守祭祀。《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记述无余受封在会稽,租贡只足够负担宗庙祭祀的费用。于是他在陵寝附近耕种,逐猎禽鹿以获取食物。无余生性质朴,宫室没有什么修饰,和众民居住在一起。

无余之后十数世,他的后人德行衰微,沦落为庶民,禹祀曾经断绝十多年,直到这个家族有一个生而能说话的人出生,他指天自称是无余的苗裔 ,“我的使命是恢复对帝禹的祭祀,祷罪于天,为万民请回福分。”民众大喜,都来帮助他恢复对大禹王的祭祀。这人就是后来的越王无壬。等国祚传到了越王无壬的重孙允常这一代时,越国已经变得相当强大。允常的儿子,就是春秋末期那个卧薪尝胆的勾践。越国之所以能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一方的霸主,谱写下吴越争霸的篇章,应该归功于越王无壬恢复了对大禹王的祭祀之德。 只可惜勾践虽蒙祖宗阴德而得良臣相助,却偏执于仇恨,不修德政,杀戮功臣,越国终于还是毁于他手,这是后话了。

大禹画像(公有领域)

四千多年来,朝野对大禹的祭祀连绵不绝,有似于对炎黄的祭祀,彰显出大禹在华夏民族历史中独特而崇高地位。

早在周朝的天子在祭祀诗歌中,就是以大禹做楷模来对武王奉以最高礼赞的。

自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时上会稽祭大禹之后,历代帝王纷纷效仿,形成祭祀大禹陵的传统。

西汉初在京师地区专设官社祭祀大禹 。汉武帝更是尊大禹为通神的圣人,礼赞大禹的治水和治世为“圣人作事,为万世功,通于神明”。

到了北宋,宋太祖曾颁诏令保护禹陵,并把祭祀大禹列为国家常典。

明朝时,除帝王亲自祭祀外,遣使特祭大禹成为常制。

清朝康熙大帝和乾隆更亲自来会稽祭拜大禹。 康熙帝为禹庙的题匾是“地平天成”,这是用开天辟地之大功业来礼赞大禹王。康熙帝还在每年的亲自或遣特使祭祀大禹的祭文和诏令中从不同的侧面缅怀和颂扬大禹王的大仁德和大成就。

乾隆帝不仅恭敬地效法乃祖,还留下众多歌颂大禹的诗文。

历代的士人、诗家祭诵大禹的诗文更是汗牛充栋。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虽各持伦理和治世理念,但对大禹王的共同景仰和赞颂却是众口一词,令人惊叹!

历代大诗人、大文豪也都向大禹纷纷献上了了无数传世歌咏。在此极简单地把名单稍作罗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诵读:屈原、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苏浙、陆游、杨慎……

上古那场洪水早已消歇,大禹王的神迹、善德和丰功伟业却深深镂刻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记忆深处,为千秋万世所祭拜、怀想和颂扬。

参考文献:

1. 《纲鉴异知录》

2. 《绎史》

3. 《吴越春秋》

4. 《史记三家注》

5. 《水经注》

6. 《帝王世纪辑存》

7. 《太平御览》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反馈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点阅中国历史正述】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