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白居易甘拜下风

作者:郑重
font print 人气: 700
【字号】    
   标签: tags: , ,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他的诗篇词浅情浓,历来为诗论家所称道,其〈长恨歌〉、〈琵琶行〉乃千古言情之绝唱,可谓“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丰盈。”

白乐天常有触景生情,因事起意之妙作;亦有搁笔、罢唱之时。

长庆年间的一天,元稹、刘禹锡等人,聚于白居易的居宅,谈论南朝兴废诸事,各赋〈金陵怀古〉诗一首。刘禹锡满饮一杯,诗情大发,先声而赋: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而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白居易展卷览诗,钦佩不已,说:“我们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耶?”于是罢唱。

白居易与刘禹锡的诗才,本来难分伯仲,难见高低,论名声,白诗则要高出一筹。可是,白居易能热情褒奖别人佳作。在他看来,同一类题材,如果别人已经写过,而自己既无新意,又无突破的话,那么就应该“罢唱”搁笔,甘拜下风,以表尊重。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事据《唐诗纪事》) @*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据戴延年《秋镫丛话》记述,清代文学家毕沅在陕西当巡抚的时候,一次带着随从出访,途中在一所寺庙里投宿。是夜,毕沅与老和尚在禅房对坐品茗,开着玩笑。
  • 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中央集权,动辄杀人。一次,又令袁凯将一批死刑案卷,送皇太子覆审。那皇太子生性忠厚,主张宽大减刑。袁凯如实禀报太祖。
  • 朝有个宰相韩侘胄,为示风雅,广交文人学士。
  • 末明初,瑞安(今属浙江)有位才子,名叫高则诚。他的一个朋友王四,学问很好, 金榜高中后,却抛弃了前妻,当了朝廷太师的乘龙快婿。他那位贤慧的前妻,在灾荒 年间,为了照顾公婆,自己以糠充饥。
  • 作诗要嵌入预先规定的数字,又要保证诗意清新自然,那是很难写得好的。诗中出现数字,那要符合诗意的需要,或者作家本人的爱好,如唐初诗人骆宾王,他喜欢在诗中穿插数字,当时有“算博士”之称,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 明代有位“鼓励学校,赈济饥民,有水镜慈母之称”的七品县令米万钟。他虽为朝廷命官,却多才多艺,诗、书、画名噪一时,且爱石成癖,与宋代米芾,并称为“石迷二米”。
  • “红学”是我国一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一词的由来,据清末李放的《 八旗画录》说:“光绪初年,京朝士大夫尤喜(人名)读之,自相矜为‘红学’云。 ”这是“红学”一词,见诸典籍的最早记载。
  •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十二岁就中了神童举,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然而,他一生很不得志,只在朝廷和地方上,担任过几年“清职”或“参军”、即县令之类的小官。而那些才疏学浅之辈,凭借趋炎附势、攀龙附凤之技,而青云直上,且神气十足。杨炯对此辈,嗤之以鼻,并常常借机对那些酒囊饭袋们,进行辛辣的讽刺。
  • 同治年间,南方有个名叫谢松岱的穷书生,进京赶考,没有中第,正心灰意冷之时,忽然想到偌大的考场,一片研墨之声,费去了许多工夫,实为书生之苦。于是他灵机一动,将研好的墨汁,端到考场外面兜售,颇得众考生的欣赏。
  • 一年之后,又值中秋佳节,苏东坡在官邸设宴,招待名流雅士,共赏皎月。席间,有个梨园艺伶楚琼,她为众宾客弹唱了一曲《惜分飞》,众人听得如醉如痴,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