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行家】品故乡馥郁芳华1

循陈品华老师彩笔之邀约 分享一份寻访原乡的感动 作者:毓修
毓修
font print 人气: 74
【字号】    
   标签: tags:

有些画赏读时 没有惊叹
只留有语塞词穷的澎湃
有种图 话说得清轻
却常搅动又沉又稠的心绪
并非排山倒海的撼动
而是涓涓细流的述说
述说 太平洋的蓝 都兰湾的愁
述说 卑南溪的喘息
在打了赤膊的土地上
述说着四季更迭的容颜
在这片岁月踏走过的扎实
这是品华老师说的画
用彩笔眷着家 也释爱

缘起于错识

1980年代时逢台湾水彩发展蓬勃期,名家辈出。当时二十来岁的我从花莲北上求学,对于水彩的认知高度仅专注着眼于统调及精密刻画的写实手法上;而品华老师的作品,足足在我心底头震晃了一下!那是一股由视觉引发的内心触动,有如丝绒质地般柔滑轻拂,舒服得令人沉醉不已啊!心想:这位画坛新人应是与我岁数相当的年轻小伙子,他能将画面氛围经营得如此不凡,实属了得!

陈品华《青溪一曲》,76×28cm_2006 (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2008年参与亚太水彩协会之作品研讨,初次与品华老师照了面;刹时间意外得错愕良久!原来“陈品华”是位亲切温暖的大姐,无怪乎能将温柔底蕴揉注于画作之中,淳香而清远。这将近二十年的错识便在福山写生采风时主动勘谬,就此与“她”结识为画友。

陈品华《春野》 76×56cm 1988, (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投身水彩绘画多年后才稍稍明白:为何老师的作品会在心中留有深刻印象且萦回不去?我想:应是份源自于同为东台湾域区性的土亲味。

陈品华《福山夏阳》76×56cm_2008,(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太平洋的风、中央山脉的云、雨润后的植被、刷洗过的溪石与滋养着沃腴万物的土,孕育出之地貌景致与人文观点自有其同质脉络可循;只是凌驾于主题景物之外的内涵层面仍有待探询。希望藉由这次难得之专访机会,再次寻回遗落在心中已然淡忘的点点感动。

崛起与期待

生性低调的品华老师鲜少提及过往丰硕的成就。早在1985年师大毕业美展时就获得水彩类第一名的佳绩,接着于1990年开始参加全省公教美展,以连三届之优异成绩荣颁永久免审查资格。

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第四十七届全省美展第一名及第五届南瀛奖水彩类首奖之殊荣肯定;之后当然亦获奖连连,为自己的艺术生涯留下光荣的扉页。1996年品华老师于故乡台东举办生平首次个展,此举意义非凡且含蕴深远。接着1998年在台北举办个展,成功地为自己之创作里程铭载册录。

个展过后受先生—知名陶艺家苏为忠老师的影响与支持,逐渐将重心转移至另一精彩的领域,开始投入陶盘彩绘的创作;但仍偶有水彩作品问世,直到2005年才又重拾水彩画笔。

陈品华《海边的沙地》 76×56cm 1992,(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陈品华《雨中赏景》56×38cm_2009,(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陈品华《锦绣大地》 76×56cm 2011,(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很高兴在时隔多年后见到老师参与联展活动的身影,一种忘年之友久别重逢的兴奋与期待,在一件件新作当中得到满足和慰藉。创作的主题虽因联展主轴而迥异于往昔,然一派快意笔法,在厚彩叠染间挥洒自如;那份看待土地的心眼儿,满罩于母性柔软的温馨,感动仍然啊!

<未完待续..>

原载:水彩艺术资讯 第十六期

责任编辑:周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艺术的呈现,是作者不断地与创作对象的对话与思想撞击所产生的结果,对她来说,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感动简单中的不简单,是郭心漪始终以来对创作方向坚持的自我观点。
  • 刘汉文的画展常常用《嬉色游彩》这个名称,确实,他深入研究、尝试压克力等多种媒材的各种可能,终于运用自如。创作时大胆挥洒,却又不失细腻;作品结果真就像一首形与色的嬉游曲,轻松、欢娱,华丽又和谐。
  • 现任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秘书长的范植正,原是任职于台湾电力公司资讯处,退休后专职于水彩创作,在多次于国内大展获奖之后,在国内水彩画界崭露头角...
  • 风景是陈俊男最晚接触到的水彩领域,写生更是风景画的基础训练。他使还记得刚练习风景写生时,不懂画面的取舍、水分的干湿掌控、当下的气候氛围,总把风景画画成一张张有如风景明信片般的粗俗无味。但也从这几年练习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如何画好一张好的水彩风景画。
  • 水彩是最适合旅行写生的媒材,十九世纪英国的画家们就是以水彩画来纪录大英帝国在世界各地的风光,维多利亚女王也是藉由这些水彩画神游她的领土,并成为当时英国最大的水彩画收藏家,同时也让英国的水彩画蓬勃发展。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