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画家

【水彩行家】品故乡馥郁芳华3

循陈品华老师彩笔之邀约 分享一份寻访原乡的感动 作者:毓修
毓修
font print 人气: 87
【字号】    
   标签: tags:

相遇(天地有情‧无限丰盈)

大自然的奥妙就在于它总是默默陪伴着你抚慰着你,不会硬要强加什么给你,只是耐心等待你去亲近它。多年来巡礼东海岸,让我从中领会很多。我重复的画沙滩,学习它的“柔软”;画岩石,学习它的“坚毅”;画大海,学习它的“包容”;画大山,学习它的“沉稳”;太多隐藏的道理与美感值得我们去发掘。 —品华

姑且不论品华老师的创作意念与企望,若单就写景技法而言仍值得分享一二。2005年作品“溪石对语”是老师艺术创作重心转移后之精彩力作,以较少采用之中、近景角度构成;似静实动的溪水在不同灰调切构而成的大、小石块间刷起巧妙的飞白并激出跃动的生命力。此静静淌过之银亮织带串起音乐般动人的午后,看似无情流逝,实则深情拥抱。

陈品华《溪石对语》 76×56cm 2005(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作品“岛上的某一天”:清晨的三仙台,寂静地等待曙光唤醒冷灰的迷濛。在精准的捕捉下,将大地苏醒时清冷海风之体感色域,掌控得非常到位。如睡眼惺忪时眼下焦聚澄澈,周遭散瞳般地呈现出模糊的视觉印象,令人激赏!每年秋冬旱季的台东,植物因水源短缺而开始枯黄,如此萧瑟的景致怎能不入品华老师的画单中呢!作品“海边的工作者”与“飞越过山丘”,对于干草坡有着精彩的演绎。平心而论,这些令人望而却步之大面积前景描绘有其写实完整度要考量,要在杂而不乱的前提下展现丰厚的野趣更非易事。因此老师用湿笔统整干擦后笔调之燥感,在丛聚和散枝间严谨构筑、紧凑有致,于留白至敷色间笔随意到、引人入胜。

陈品华《岛上的某一天》_76×56cm_1993(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陈品华《海边的工作者》_76×56cm_1992(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陈品华《飞越过山丘》_76×56cm_1992(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沙‧土

在莽草不易根留之处,大地裸露出原始;沙滩与沃土以其不同的面貌在品华老师作品中抚慰着…,是离人、是游子,都能在其软性的灰调中踩踏出圆满的印记;任潮水一次次刷平创痛或愁思,于再次抚平的当下疗愈着。作品“晨光”描写晨露湿透的沙滩上,礁石、枯木微醺未醒,任性陈卧于舒服的眠床上;海水揽镜梳洗出滩上的亮洁,细柔绵延于这片无染的净土。作品“卑南溪河床的沙地”以“之”湾型的河道将溪床切出一道天光般亮白,这是当季限定的图样;浸湿晕染之沙土留有干湿分际的水痕,看似老天爷不经意的巧手摆弄,自然而饶富韵致。

陈品华《晨光》_76×56cm_2008(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陈品华《卑南溪河床的沙地》 76×56cm 2005(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砾‧石

相较于沙土的柔软,品华老师更着力于刻画上苍赐予台东海岸线上绝美的惊叹号。因地质特殊,在海潮与天候的雕琢下有着瑰丽嶙峋的丰采。老师以较厚浓的色料铺以寒暖大调,继而刀刮块面、刷笔飞白,如数家珍地将群礁与砾石依照节奏韵律摆设;结构随意而精准,笔意酣畅中有节度。继以中明度软质暖调巧妙平衡礁石之冷寂,并将其生硬锐度予以调降,在沉稳坚实里隐透着台东人的敦厚朴实;更在彩笔的挥控下没去觭角峥嵘的独秀,将之调和成个个精彩、架构紧实的交响诗,隽永且耐人寻味!恰如品华老师坚毅不挠的性格。我们可以从作品“巨岩的心”以及“石梯坪奇景”跟“小野柳奇景”里读到其坚硬的外壳下那份建构的丰富与柔软。

陈品华《巨岩的心》__76×56cm_1993(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陈品华《石梯坪奇景》_76×56cm_1995(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陈品华《小野柳奇景》_76×56cm_1995(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溪‧海

从小在卑南溪畔长大的品华老师,对于赖以维生的水资源有着脐带孕育般的依存感受,它供给土地滋养与生息,亦如母爱般无止尽的给予,任生命毫无节制的攫取。读作品“粼光灿灿”那条生命之河晶亮地流经冷灰之地,流域所及滋养而欣荣;即使水源已近孱缺,然当枯竭时仍鞠躬尽瘁啊!

海纳百川,是育养生命之摇篮。老师的创作虽少以“海”为发想主干,甚且多数仅点到为止,但仍以绿叶之姿安份而不茍。看似随意撇加,然潮来潮往之律动笔触颇能为画面增添些许动能;也在刚柔分际间拍击出高光和亮点。作品“三仙浪涌”是少数描绘浪袭礁岩的精彩之作,“海”的深沉是那么多情而善变,潮起时激昂于雪白浪花中、浪退时缠绵在黯黑石缝里;笔韵生动、壮阔如太平洋之豪气,尽纳凡尘俗事、涤滤清心,好不悠哉!

陈品华《粼光灿灿》_76×56cm_2005(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陈品华《三仙浪涌》_76×56cm_1993(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未完待续..>
原载:水彩艺术资讯 第十六期
责任编辑:周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现任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秘书长的范植正,原是任职于台湾电力公司资讯处,退休后专职于水彩创作,在多次于国内大展获奖之后,在国内水彩画界崭露头角...
  • 风景是陈俊男最晚接触到的水彩领域,写生更是风景画的基础训练。他使还记得刚练习风景写生时,不懂画面的取舍、水分的干湿掌控、当下的气候氛围,总把风景画画成一张张有如风景明信片般的粗俗无味。但也从这几年练习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如何画好一张好的水彩风景画。
  • 水彩是最适合旅行写生的媒材,十九世纪英国的画家们就是以水彩画来纪录大英帝国在世界各地的风光,维多利亚女王也是藉由这些水彩画神游她的领土,并成为当时英国最大的水彩画收藏家,同时也让英国的水彩画蓬勃发展。
  • 有些画赏读时 没有惊叹 只留有语塞词穷的澎湃 有种图 话说得清轻 却常搅动又沉又稠的心绪 并非排山倒海的撼动 而是涓涓细流的述说 述说 太平洋的蓝 都兰湾的愁 述说 卑南溪的喘息 在打了赤膊的土地上 述说着四季更迭的容颜 在这片岁月踏走过的扎实 这是品华老师说的画 用彩笔眷着家 也释爱
  • 画家的作品如果不能让人记得人间的温情、土地的芬芳、历史岁月的痕迹、鸟儿的欢唱、和四季的容颜以及增进人类生活品质的美感经验,那有什么崇高的价值可言呢? —品华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