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小百科】前缩法

史多华
乌且罗的《圣罗曼诺战役》。 (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818
【字号】    
   标签: tags: ,

前缩法(foreshortening),是为了描写人体或物体的特定角度(如仰角、俯角或正对观众的角度),必需将人体或物体前后缩短,又使其符合自然视觉效果的手法。

因为数学的线性透视法的消失点是建立在单一视点上,而实际上人的视觉感受是由左右两只眼睛的互补修正而成像。加上人体轮廓并没有数学性质的直线,在绘画上画家可以根据美感需要将绝对化的透视效果加以修正,使其符合自然的视觉经验。例如文艺复兴早期画家乌且罗的《圣罗曼诺战役》( the Battle of San Romano, c. 1438–1440)中倒地的铁甲骑兵和散落的兵器按透视原则采用了前缩法。

乌且罗的《圣罗曼诺战役》。 (公有领域)
《圣罗曼诺战役》局部,倒地的战士。 (公有领域)

而曼帖那(Andrea Mantegna, 1431 – 1506)于1490年绘制的蛋彩画《死去的基督》,更是前缩法的著名的例证。画中的角度若按线性透视,头部应较小而脚底板较大;但为了画面的合理和宾主关系而做了修正﹕将头部略微放大,并将双脚缩小、压低。但是以这种角度描写神毕竟不甚雅观,有对神不敬之嫌,所以后来几乎没有人再这样画。

曼帖那于1490年绘制的《死去的基督》。 (公有领域)

文艺复兴后期出现了许多描写《升天》或天国辉煌景象的穹顶壁画,画家也经常用到前缩法来描写天上的人物。

柯列乔为帕尔马的圣乔凡尼福音教堂穹顶绘制的《圣约翰看到异象》(也有人称《基督升天》)(Livioandronico2013/Wikimedia Commons)
米开兰基罗《创世纪》中的先知约拿。(公有领域)

另外,米开兰基罗在西斯汀礼拜堂绘制的《创世纪》最底端,连接《最后的审判》的弯曲墙面上绘制的是先知《约拿》,他后仰的身体和正面缩短的大腿,都是采用前缩法的例证。@*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没(音同“墨”)骨,是一种中国画技法。“没”可解释为“没有”,而“骨”字,一般中国画常以墨线勾边,当成描绘物像基础和骨架,所以“没骨”画法,就是指舍弃了墨线的骨架,而直接用彩色画出物像的画法。
  • 艺术史家们对用“矫饰主义”(Mannerism)这个词做为绘画风格的名称有过许多争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前,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这名词来形容十六世纪时在意大利那些无法被归类的艺术作品。绘画风格上,“矫饰主义”既没有之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之古典、和谐、写实的特质,内容晦涩,也与后来的“巴洛克艺术”的华丽对比迥异。英国的艺术史家认为:“矫饰主义”的定义与特质不易分类,对艺术的影响性也不明确。
  •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公有领域)
    《最后的审判》壁画以端站在云际的耶稣为中心,他年轻健壮、神采超凡,大公无私,有力的右手往上一抬,主持正义发出判决,指引修善者升回天堂,好人会有福报,蓄势的左手掌向下推压,制止邪恶,指示罪人沉降地狱,作恶者会有恶报。
  • 壁画是绘画在岩壁、建筑物墙面或天棚上的图画的通称,可说是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
  • 2009年12月21日,法国卢瓦尔河岸的尚博尔城堡点亮了璀璨圣诞灯饰。

    被誉为“世界奇迹”之一的尚博尔城堡位于法国中部卢瓦尔——歇尔省的尚博尔市,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旷世杰作。它在一片浩瀚的林海中,以美妙无比的想像力把中世纪的传统风格与意大利式的古典结构融为一体。

  • 神韵的出现,你看文艺复兴那些巨匠的制作是空前绝后,真是好多因素在一块了,所以他根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神韵和文艺复兴这些巨匠的制作有着相似之处,他可遇而不可求,他是神迹。
  • 文艺复兴时期以前,艺术作品的技法表现的并不成熟,学习古文明的基础后...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