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
以信傳情 搭起友誼的橋樑
現代社會獨生子女很多,他們常集三千寵愛在一身,卻不知如何與人分享、付出。曾在國語課本上讀到有關書信的課文,文章開宗明義就點出書信就是要「傳達情意,表達對人關心的功能。」有鑑於此,我靈機一動,想讓班上五年級的學生有機會寫信給筆友。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目標,希望可以與學生共同達成,為目標一起努力,五年級接手後,我跟學生相約每個人畢業前要達成投稿上報、跑完3千公尺、體適能通過考驗。
翻轉教育的新思維
身為老師,絕不能忽視這股影響教學的翻轉變化,身為家長更該改變思維幫助孩童,成為教育主體的學習者。未來的學校教育要學童提出不同思維,還給孩童「自造者」(創客),熱愛動手做,從中學習新知,啟動真實學習、演繹技巧;從動手做開始,重新定義學習,培養創新獨立自主思考,主動的解決問題,開啟真學習和創造力,翻轉被動,不用考試成績定義自己。
台灣人西化的飲食習慣,從以前吃飯吃粥,到目前麵包、漢堡,小孩稻米的食用量日益減少,為鼓勵學生多吃台灣盛產的米食,老師在學校就需要動點腦筋,引導學生愛上美味可口的米食,藉由行動多吃一口米,來達成幫助台灣農業。
教學心得: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教學時,最怕自己講得口沫橫飛,學生卻出現一臉茫然的模樣,這時候老師就會有很大的挫折感,不過當遇到問題時,若能把它克服,馬上就會獲得成就感。
成為內在贏家 贏得人生金牌
凡是自強不息者,最終都會成功。」──歌德
經典誦讀 中文教育新出路
小學階段上了幾年中文班,到了初中,美國的很多華裔兒童往往放棄學中文。理由是:太難了。再過幾年忘得更多,連小學時學到的那一點薄弱的中文底子也幾乎忘個精光。如何才能讓海外的孩子們對中文學習保持持久的興趣?如何才能幫他們更輕鬆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
菲拉老師的一道題目改變了26個學生的人生,這方法也能讓我們所有人走向成功......
我相信「對的事情只要堅持做就會產生力量。」這次暑假的文學研習的經驗更加驗證了我的看法……
走向光明 談閱讀的力量
文章是大千世界的文字投影,是人探索生命的眼睛,乘著閱讀翱翔就能優遊廣闊的天空。 閱讀是一種遨翔世界的方式,透過閱讀可以獲得知識養成專業,更可以引領人們走向光明。
青春第7課:翻轉吧!教室
課室講台的主角漸漸成為學生的舞台,老師成為孩子找到自信的隱形翅膀,因為老師信任的微光,讓他們在知識的世界中,能有目標地自在飛翔,終能成為志同道合的快樂團隊,未來也會勇敢地往學習的世界飛去。
美勞課上,美勞老師變身魔法老師。為什麼呢?因為經過老師的創意巧思,回收再利用的物品,瞬間變成了美麗的創作品,而且不用花上任何費用喔!以下,讓我們一起看魔法老師變魔術吧!
我想,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不要後悔,不要計較,更不要放棄。我也曾經因為失敗而沮喪過,也曾負面思考過,也想過要結束生命的一切,相信很多人也都跟我有相同的經驗,不管是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這印證了心理分析學家艾力克森(Erik H. Erikson)所說,每一個階段發展的結果有正向也有負向的。
對體育班的孩子來說,閱讀彷彿是遙不可及的習慣。對我而言,為體育班的孩子量身訂作的閱讀課程設計,也頗費心思,難有新意。就在裹足不前的時刻......
之前,班上學生曾經帶「水果日報」來學校,腥、羶、色的聳動標題、露骨的照片,其實很不適合中學生閱讀。去年我擔任國文科領域主席時,有幸邀請到《大紀元時報》的讀報講師來校,介紹《大紀元時報》與讀報教育,使我對《大紀元時報》有了深刻的認識。
盛夏已到,今年發現黃金雨開得特別茂盛,黃色花點點,的確為我的生活帶了點點滴滴的甜蜜和幸福。
自古以來,只要是學習一門技藝,大部分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而模仿也正是學習的一種手段。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模仿名家或老師的演奏方式是學習者最初的一個重要階段,從手型、指法、位置和動作,再擴展至每個音的音響要求和把握,以及對整個樂曲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等,學習者都可以先試著模仿。然而,模仿只是一個階段,而不是學習者最終追求的目標。藉由模仿而慢慢消化為自己的東西後,詮釋的音樂才能有自己的風格。否則,一味的模仿,技術再純熟只是抄襲而已。
夏季的校園,陣陣蟬鳴,從茂密的榕樹上傳來,一片生意盎然。琅琅讀書聲充斥各個角落,老師諄諄教誨的身影也在校園中來回奔走,忙得不可開交。
那節課上,我和學生一起欣賞了中國的民歌,為了讓大家更深入的瞭解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風情,我問他們:「誰知道在中國的北方,都有哪些民族?」 「……」 「蒙古族!」臣臣站起來自豪的高聲告訴我:「老師,我就是蒙古人!」哎呀!我差點忘了,「小野馬」臣臣的家鄉在內蒙古地區,難怪他的個性那麼奔放、不羈呢!
詩畫歌美麗合體 從創作體悟人生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國文科的教學,除了知識的傳授、技能的運用外,情意的陶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澎湖縣立馬公國中老師林美惠,結合音樂課及美術課,由學生自己朗誦新詩後配上旋律,更結合美術課創作校園植物押花貼畫,成為「詩、畫、歌」一體的作品,讓學生學習把生活感悟化成文字。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首漢樂府古詩《長歌行》旋律明快、活潑,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詩詞歌曲,因此這次參加合唱比賽我把它列為參賽曲目之一。
最近幫一位老師代課,發現這位老師上課使用的課本太多了。學生中有一對姊妹,七年級的姊姊上課時間是45分鐘,二年級的妹妹上課時間30分鐘,在短短的上課時間內,姊姊就使用了六本課本做教材,而妹妹也有五本課本之多。當我看到這些課本,不禁感到驚訝,一般45分鐘課程我使用3本課本左右,30分鐘則約2本(因人而異)。一開始覺得是否自己用的課本太少了?經過代課過程才發現,原來這位老師從不教導學生樂理或講述其他與音樂相關的事宜,上課中只要學生有練不好的地方,只是要求回家努力練習,幾乎不花時間了解為什麼學生練不好或講解如何佐以理論來達到貫徹音樂的教學及事半功倍的效果,無怪乎需要使用許多課本。然而東方學生的家長普遍認為課本越多,表示老師教學越認真,其實不然。
中年級有兩個在學校的課外樂器小組學鍵盤的男孩子,停了好長一 段時間的琴課之後,我把他們叫到音樂教室,詢問他們的練琴情況怎樣。沒想到,迅錚告訴我,奶奶生病了,媽媽下班回家都很晚,他每天晚上回家還要烙餅、做粥……。
在我教學生涯中,教了不少主修音樂及非音樂主修的學生,有秉持對音樂的喜愛而努力鑽研、練習自己樂器的人,也有極少部分願意認真去了解音樂的內涵而涉獵各種相關書籍者;然而也有許多學生沒興趣去看與音樂、藝術相關的書籍,或無心多聽自己主修樂器以外的音樂。倘若音樂不是他們的主修,或可不需強求;但對於想要以音樂為專業的人或學樂器的人,我認為除了應該努力不懈勤練樂器,也該充實自己音樂的涵養與見解。
我經常在課堂上跟學生演練「正反合」的思辨。譬如「快與慢」,「快」有什麼優點、缺點?「慢」有什麼優點、缺點?別人會有什麼感受?我們會有什麼感受?透過不斷正反合的思辨,與對感受的體悟,我們才會慢慢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時候不該做什麼,而這就是相對的「對」與「錯」。
《濟公懲惡》舞蹈中,演員們維妙維肖地演繹了濟公運用神通懲罰了調戲婦女的流氓,我對學生解釋,濟公內修的心性境界高才會有神通廣大的本事,假如我們注重修身養性,或許也能成為很了不起的人呢!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數學常是學生頭痛及討厭的科目!」台北市立興雅國中數學科老師林壽福運用撲克牌魔術,巧妙結合國中數學的函數概念,讓學生從提問摸索中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許多同學說,這樣學數學好有趣。
中秋節過後,在每個班級的音樂課上,我都會在導入環節首先提出這樣的問題:「說說中秋節你是怎麼度過的?」
南市六信高中  讀報樂趣多
(大紀元記者孫幗英台灣台南報導)台南市六信高中為提升學生閱讀素養,邀請大紀元讀報講師蒞校指導學生,如何快速地從報紙上找到想看的報導或文章、抓住閱讀要領、體會讀報的樂趣。課後,學生都表示獲益良多,並對讀報產生了興趣。
打開電腦,看著孩子們的節目錄影,不禁又回憶起排演過程中的一幕幕往事。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的演出,但是秉持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的原則,在每場演出機會中充分挖掘孩子們的潛質,而這個反復演練的過程裏,教師給予他們的將是源源不絕、閃亮的藝術創造力,還有最重要的— —做事力求完善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