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大學第一屆學術月特稿(16)

安哲:東西方三種真理現象比較(下)

安哲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華文化以內修內證為研究方向,以生命和宇宙的統一性為研究物件,通過不斷的修煉和體悟,將個體生命與他所在的物質環境在更微觀層次上漸漸融為一體,“天人合一”的宇宙真正存在方式得以顯現,生命的奧秘也隨之洞見……

猜測真理,這種真理現象它對應著西方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某種意義上就是西方哲學,通過純邏輯推導和演繹歸納的方式,在純邏輯抽象觀念層次上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判斷,這即是猜測真理的內容體系。

從西方亞裏斯多德時代對宇宙的探求一直到現今的西方哲學,所表現出的就是猜測真理現象。西方哲學即形而上學,是一種脫離實證的純邏輯體系,但如果邏輯形式正確這也是“道”的一種表現,所以邏輯推測的世界規律很有可能是真的,經過推導和演繹,就能夠發現一些事物真正的本質。例如,通過西方數學數可以無限分下去的概念,就可以推導出組成物質的微粒是無限可以往下分得,分子、原子、質子、電子、誇克、中微子等等,這些都有現實的內外實證的驗證。猜測真理有可能具備部分“真”的屬性,但是它所探索到的宇宙僅僅是邏輯的宇宙、觀念的宇宙,離事物的本來面目還想去甚遠。

內驗真理,通過內證體悟(修煉)的方式,在達到開功開悟的狀態下,內體驗心物合一層次上洞見到的世界本質,這即內驗真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和根本,在中華文化中,從來就是將生命(個人)和自然看成一體,“天人合一”這是中華文化認識事物的前提。

內驗真理以內證體悟的方式來檢驗所認識事物的真理性,以“道”的不同表現狀態作為不同層次的真理的驗證標準,通過修煉不斷的同化“道”的屬性,從而使生命個體達到某一層次,進而認識和掌握某一層次世界的規律和真相,即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修煉是生命個體的事情,因此對於內驗真理的探求,不可能成為社會實踐,更不可能成為大眾接受的社會經驗,真理的顯現程度只決定於內體驗(修煉)人的開功開悟的程度。

西方在亞裏斯多德以前的先哲們,如蘇格拉底、柏拉圖、泰勒斯、赫拉克裏特等是都帶著修煉功能謙卑的體驗和發現著宇宙的真理,而在東方老子、三皇五帝這些得“道”之人都帶有神功,他們從不同的層次告訴著世人宇宙的真相,這真相即是中國文化裏的“道”。例如,中醫裏的穴位、經絡都是修煉得道之人看到的人體真相,即內驗真理,後來傳給了世人。而穴位、經絡利用外實證的方法根本檢驗不到和解釋不通,但是它卻實實在在的存於身體當中,原因就在於這些事物不是人類眼睛和儀器能發現的另外空間和層次的物質。

感覺真理、猜測真理,內驗真理,這三種真理是有內在聯繫的,猜測真理有兩種檢驗方式,一是內驗的方式,即內證體悟;另一種就是外驗的方式,即外實證,內驗就是內驗真理,外驗就是感覺真理,而內驗真理反映的是事物的真相,因為它的驗證手段就是生命個體通過修煉而直接體悟,感覺真理離事物的真相越來越遠,就是因為在驗證手段上走錯了方向,只相信外部感覺器官感覺到的現象和規律,而不相信看不見摸不著的另外空間真實現象。

內驗真理包含了猜測真理和感覺真理的全部,並且能驗證出其他二者的錯誤。那麼,從文化的層次上來講,就是中華文化可以包容西方文化的全部,並且可以糾正西方文化中的一切不正的部分。西方從亞裏斯多德之後的實證科學與西方哲學、神學一直呈現相背離的狀態,哲學講哲學、科學講科學、神學講神學,科學加速著人類社會的墮落和自我毀滅,神學努力維繫著社會道德和穩定,哲學試圖為兩個在思維方式上完全背離的認識體系作出某種程度的調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就是東方“天人合一”的思維前提和內修方法,中華文化以內修內證為研究方向,以生命和宇宙的統一性為研究物件,通過不斷的修煉和體悟,將個體生命與他所在的物質環境在更微觀層次上漸漸融為一體,“天人合一”的宇宙真正存在方式得以顯現,生命的奧秘也隨之洞見。因此,東方的中華文化才是人類應當追求的文化,才是人間大道,才是人類解惑的正途!

參考資料
1、《中華哲學原理講義》第一章(修改版)
2、《伏魔十三式》第7式

(本文轉載自未來中國大學校刊《大學視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羅摩衍那的故事告訴我們修煉者們對道德的堅守,以及對世間倫常的維護。爲了實現其父親的一句諾言,羅摩可以主動放下王位去流放, 而他的妻子和兄弟也是舍棄一切相跟隨。爲了取得世人的信任,保持民風的淳樸,羅摩可以遺棄懷有自己骨肉的愛妻,這在今人看來是傻到底,或者說冷酷無情,甚至會被有些人說是裝樣子,爲了一個好名聲不顧一切。
  • 有道德的人總是願意讓別人欠他的,因為他懂得「損有餘而補不足」的道理,他還會主動地把自己的「有餘」拿出來「奉天下」的。他是「為腹不為目」的,在物質豐 裕的時候,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後想的最多的就是怎麼去造福其他人;在物質困乏的時候,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
  • 天道所蘊含的自然規律是生長、養育萬物而不恣害眾生,所謂「厚德載物」是也;聖人的行為準則就是只施德行而不爭功名,而「為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是你想與之爭的機會都不給你,當你偃旗息鼓下來,依然發現超然淡定的他還是泰然自若的在你面前。
  • 老子的道乃聖人大道,孔子雖領悟其中真義並對老子由衷讚歎,但在儒家的思想演進中,孔子把這樣的道引向了「君子儒」層面,雖然更加貼近了孔子的人文理想,而且也更容易被士大夫階層接受,但從本質上講,也把老子的「道聖」轉化為了儒家的「儒聖」,同時更徹底剝離了老子聖道的修煉內涵,將「仁」「禮」作為儒家以「核心思想,雖為後來中華文化及政治理想又開闢了一片廣闊天地,但老子的聖道在這裏已經難窺全貌了。
  • 最該尊敬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從敬天仰神的高度看是老子。首先老子是一個負有重大使命和具高德出奇功的隱修者,跨世紀修成中華第一大道,同時老子是 "道家搭台,儒家演戲"的一統皇朝歷程的道德思想文化的奠基人,為延綿數千年的華夏文明注入了聖人神韻。
  • 即使是渺小的個人,如果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視野就可以因而開闊。在一年之末展望風起雲湧的2009年,《偉大經濟學家海耶克》(天下雜誌出版,2007)讓我們能夠站在海耶克肩膀上,看清楚這個世界的經濟活動真貌。
  • 在人類歷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外求的重物質導向的西方文化,和內省的重精神修煉的中華文化,這兩大文化導致了東西方不同行走軌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