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實錄:朱某奇夢知因果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清代有位被稱為「朱解元」(注)的朱某,因為一隻眼失明,所以當地一些人便叫他「朱瞎子」,後來還有人叫他「朱半仙」的。為什麼有人叫他「朱半仙」呢?這裡有這樣一個故事。

這位朱某是當時寫文章的能手,名噪一時。他在沒有奪取解元前,與朋友相偕前去赴試。八月初七的夜裡,他夢見二位身穿青衣的女子來相邀,進入了一座殿廷中,有一頭戴冕旒帽的王者,走下台階迎接他說:「聽說先生很有文名,現在有你們浙江考場的文墨,請先生為這文章潤飾。」朱某唯唯應諾,被請進後殿,一位穿著朱色衣服的神將試卷送他過目,王者命令將筆硯放在案几上,大家都退下去。朱某看見捲上的文章筆法高超。只有一些地方還不圓潤,他在這幾處換了幾個字,文章已盡善盡美了,王者又來對他說:「先生暫且停下筆墨,現在這科的解元文才還好,想不到這個縣的城隍神來啟奏,此人近來有姦污他人女子的事情,陰德有虧,應削掉他的名籍。我已追取到下一科解元的文章,請先生斧正。」

朱某看了這篇文章說:「這篇必是童子作的,質地雖然好,但是功夫還沒到,為什麼名冠這位士子?」王者說:「你暫且將這篇文章斷頓一下,由於資格所限,不能變換其他人。」朱某對這篇文章大加刪削,錘煉為老練筆路,將它呈給王者,王者認為可以,命令夢神飛傳給那個人,然後朱某按試卷先後審閱修改完畢,亦大費筆墨,王者很高興,說:「先生到再後科就可中解元,現在以閱卷的功勞拔補為下科解元之缺,以酬謝你的勞苦。這次所廢黜的解元,是山陰縣某生,這人姦污他鄰居的女兒,雖然事情沒有敗露,但神目如電,這件事已被所管的部門得知上奏。先生回去,去訪問這個人,勸他改過自新,將來還可以登科。至於新解元,誠如先生所說,確係新進童子,是個仁慈和善的人,他的父、兄皆是詞林中人,祖宗的功德也很高,子孫在科第上沒有衰退。但是,這童子拔進早了一科,按照陰律減五年陽壽,先生亦應該勸誡勤勉,使他走遵守祖宗訂立的規矩的正路,這樣,不但陽壽可以減免,而且俸祿也可與日俱增。」於是命令青衣仍舊送朱某回到寓所,這場夢覺醒時朱某已高臥了三天。他的僕人守護著他,見他忽然醒過來,說:「什麼病呀?頭場考試快要結束了,自己耽誤了功名,怎麼辦?」朱某說:「疲倦了,沒有病。」

朱某派遣僕人去接他的朋友,同時筆錄出夢所見的兩篇原作,等到朋友回來,便出門去拜訪山陰縣考生和那位仁和童子,告訴他們神所說的話,並以文為證。他們都惶恐懼悚、接受神的教誨。朱某回去看他親友的文章,一讀就能破題,立刻知道他能中第幾名。有的好文章給他看,他看後則說:「可惜啊不中用,他是傷了陰間的定數啊!」當初人們不相信他的神算,後來他算的沒有一樁不合,於是他有了「半仙」的稱號。

這位朱某在奇夢中所見,實質上是他的元神離體到了另外空間所經歷的一些事。從中也可看出,人間萬事皆有安排,但這種安排也不是絕對不可變動的,因為安排這些事的生命們也都是根據人的善、惡,德與業的大小多少等因素來進行安排的。例如,山陰縣的那位考生就因為在兩性關係上亂來,損了大德,結果就被削掉了本次的功名。由此可見,神對人類在與性相關的問題上,是否嚴守道德規範是非常看重的,凡有大志者,定要切記萬萬不可在與性有關的方面犯錯誤啊。

註:解元:科舉考試中的鄉試合格者為舉人,其第一名稱之為「解元」(此處「解」讀音為ji□),亦稱「解首」。

(資料來源:《正續客窗閒話》)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7/11/53779.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邵道是明朝池州人(池州即今安徽省貴池縣),在衙門中充當皂役,擔任管理囚犯的工作。皂役也就是衙役,因為古時衙役多穿皂色(黑色)衣服,故而又名「皂役」。
  • 清代著名作家、詩人袁枚,在《新齊諧》中記述:滕縣的夏鎮,住著一位蔣翁,勤儉持家。生了個兒子,卻游手好閒,致使家道中落。蔣翁非常憂心。他熟識關帝廟的一位陳道士,知他仁德忠厚,足堪信託。便悄悄帶上五百金,對道士講:「我已年老,兒子不成器,我死後,他如能改悔,請用這些錢周濟他;假如他仍然不成器,您就用這些錢去修廟。」
  • 清代紀曉嵐的四叔,名叫紀栗甫。一天,到外地去探望朋友。走在半路上的時候,看到一個人騎馬飛馳而來,突然被路邊的柳樹枝條掛倒,撲通一聲,從馬背上跌到地下。當時路上有好些人,走過去一看:那個人已經好像氣絕了。
  • 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古印度憍賞彌國的國王有位名叫莎曼娣的王妃。莎曼娣王妃的侍女常到花店買花並從花匠那兒聽聞佛法,回宮後便向王妃及其他侍女宣傳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從此王妃和她的侍女們都成為虔誠的佛教信徒。她們當然很想當面拜見釋迦牟尼佛,但害怕國王會反對,只好在釋迦牟尼佛經過皇宮到其他弟子的家時,透過皇宮建築的孔洞悄悄的向師父行注目禮。
  • 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福州福清縣人李元禮,擔任漳州龍溪縣主簿,代理縣尉的職務。有一次,他抓捕了六個強盜。按照當時朝廷的制度規定:「抓獲強盜七人以上者,可晉升一級官職。」
  • 清代博學之士紀曉嵐,收集了很多當時的奇聞軼事寫成了《閱微草堂筆記》一書,書中記載了許多因果報應之事。其中有這樣一則記載。清代時江寧有位書生,他借宿在某官宦人家的廢花園裡。在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他發現有位年輕漂亮的女子從窗外往裡偷看。
  • 在面對邪惡的時候,如果那些有職責,有義務,有能力剷除邪惡、抑制邪惡的人不做為,不履行自己除惡的職責與義務,放縱了邪惡的話。那麼他有可能也是在造業,從而導致自己將來遭報。
  • 在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代裡,祗樹給孤獨園附近有一個名叫鉤葛的獵人。他生性殘暴,又不通情理。一天早上,鉤葛帶了弓箭,領著自己養的一群獵狗到森林去打獵。路上遇見一位托缽化緣的僧人,鉤葛很生氣的自語道:「今天要倒楣了,一大早就碰到一個光頭,我看今天什麼也獵不到了。」說罷很生氣的往森林裡走去。
  • 有一個人名叫羅吉亭,本是讀書人。但是他為人孤傲,性情凶狂,不相信善惡有報。經常寫一些謗佛誣道的話,到處張貼。有時還寫些攻擊佛教和道教的長文,念給別人聽。人們都說他窮極無聊,但他依舊不覺悟,不改正自己的錯誤。
  • 南宋時,建昌新城縣(今江西黎川縣)有個妙智寺。妙智寺有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地,正巧此時妙智寺的和尚都相繼圓寂了,這片土地無人管轄。剛來建昌郡擇地建築房屋的寓客呂郎中垂涎妙智田寺的這份田產。他囑托新城縣張縣宰,想繼承這份土地耕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