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選讀(十九)

陸志仝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

貞觀二年,太宗皇帝對身邊的大臣說:

「人們說做了皇帝就可以自認為尊貴崇高、無所顧忌了,我卻認為更應該自己保持謙虛和恭謹,經常感到畏懼。從前舜帝告誡大禹說:『你只有不自以為賢能,天下才沒有人敢和你爭賢能;你只有不自我誇耀,天下才沒有人敢和你爭功勞。』另外,《周易》也說:『君子的準則是厭惡驕傲自滿而崇尚謙遜恭謹。』大凡做皇帝的,如果一味以為自己尊貴崇高,不保持謙遜恭謹,自身要是有過失,誰又肯冒犯威嚴上奏勸諫?我每說一句話,每辦一件事,必定對上畏懼蒼天,對下畏懼群臣。天帝在上傾聽觀察人世間的善惡,我怎能不畏懼?各位公卿大臣有目共睹,我怎能不畏懼?由此考慮,經常謙遜恭謹、小心畏懼,尚且擔心不符合上天的旨意和百姓的心願啊!」

魏徵說:「古人說:『做事無不有個好的開端,但很少有堅持到底的。』希望陛下守住謙虛謹慎的心態,一天比一天更嚴格,那麼大唐宗宙社稷就會永遠穩固,不會傾覆。堯舜時代之所以太平,確實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貞觀三年,太宗皇帝問給事中孔穎達:「《論語》說:『有才能的向沒有才能的請教,知識多的向知識少的請教﹔有才能的就好像沒有才能一樣,知識豐富的就好像缺乏知識一樣。』是什麼意思?」

孔穎達回答說:「聖人進行教化,希望人們謙遜而更加光明正大。自己雖然有才能,但不驕傲自大,仍然去向才能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學習他能做的事情。自己雖然多才多藝,還是不滿足,仍然去向才藝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追求進益。自己雖然有才能,態度卻如同沒有才能一樣﹔自己雖然知識豐富,卻虛懷若谷。不僅普通百姓要這樣,帝王的德行也應當這樣。帝王內心懷抱神明,外表必須持重少言,使自己顯得深不可測。所以《周易》說,『以淳樸修養正念』、『用遭受過艱難及磨難的賢人志士來治理百姓』。如果帝王處在最尊貴的地位,還炫耀自己的聰明,倚仗才能欺凌臣子,文過飾非,拒絕納諫,那麼上下的情意就不能溝通,君臣之間就會背道而馳。自古以來,國家滅亡都是由這種情況引起的。」

太宗說:「《周易》說:『君子勤勞謙虛,有始有終,吉利。』確實像你所說的這樣。」下詔賜給孔穎達錦帛二百段。

河間王李孝恭,武德初年被封為趙郡王,隨後被任命為東南道行台尚書左僕射。李孝恭平定蕭銑、輔公祏以後,江淮和嶺南一帶,也都由他總管。他獨自掌握一方大權,聲威非常顯赫,又經屢次陞遷,擔任禮部尚書。李孝恭為人謙遜禮讓,沒有一點驕矜傲慢的樣子。當時,特進江夏王李道宗,尤其以軍事才能著名,同時又好學,崇敬仰慕賢明的人士,時刻講究禮讓。太宗皇帝對他們二人都很親近器重。皇室親族中,沒有人能與李孝恭、李道宗相比,他們真是皇族中的一代精英。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2/17/51040.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代後期,由於銅材不足,唐武宗會昌五年(西元845年),下令將各地寺廟內的銅鑄佛像銷毀,用以鑄錢。這次所鑄的「開元通寶」錢,背後印有鑄造地的地名。這批開元通寶,稱為「會昌開元」。
  • 貞觀元年,太宗皇帝對房玄齡等大臣說:「使國家達到安定太平的要旨,在於對官員的考查和挑選。根據官員的才能授予適當的職位,盡量減少官吏的定員。所以《尚書》中稱:『任命官員,惟在選用賢才。』又說:『官員不一定要齊備,重要的是用人得當。』
  • 現在人一看到「封建」這個詞,可能會馬上想到所謂的「封建迷信」這個詞組或認為「封建」就是指一個人的思想很迂腐、守舊等等。其實這是近代中國大陸在黨文化流毒影響下的一種變異用法,「封建」一詞在中國古代根本就沒有這些意思。
  • 貞觀六年,太宗皇帝下詔書說:「我近來研究經史發覺,聖明的帝王哪一個沒有師傅呢?先前所上奏的法令中沒有見到設立三師職位的提議,我認為是不對的。為什麼呢?...
  • 剃頭擔子,一頭熱……
  • 過去大量使用的後果,至今仍繼續衝擊著全球的生態環境……
  • 客家特有的文化之一……
  • 傳統市集小販生財器具之一…
  • 在我國敦煌壁畫中有許多飛天的造型,正如大詩人李白所讚美:「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空。霓裳曳廣帶,飄浮升天行。」古代的畫匠能把姿態柔美的飛天畫的如此栩栩如生,其服飾絢麗多彩,而且出現在如此眾多的洞窟中,實在令人稱奇不已。現代畫家也有一些熱衷表現敦煌壁畫中飛天的精典之作,畫中的飛天一個個身姿純美,衣裙飄逸,彩帶飛舞,讓人目睹後如臨仙境,心地頓覺清澈澄明。
  • 客家民族熱情、好客、勤儉、團結,尤其是團結,真是一項了不起的傳統……
評論